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世尊複告大虛空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
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雲何為四。
所謂知身如影像。
知聲如谷響。
知心如幻化。
知慧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
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複次若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淨戒波羅蜜多雲何為八。
所謂不離菩提心戒清淨故。
離聲聞緣覺心得無限量心戒清淨故。
不舍一切學處智慧清淨故。
於一切處受生願清淨故。
於戒不緩任運無作行清淨故。
回向菩提魔羅心清淨故。
心無熱惱煩惱清淨故。
大願圓滿菩提清淨故。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善男子譬如虛空清淨。
菩薩持戒清淨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垢穢。
菩薩持戒無垢亦爾。
譬如虛空寂靜不亂。
菩薩持戒寂靜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邊際。
菩薩持戒無邊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系屬。
菩薩持戒無系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執著。
菩薩持戒離著亦爾。
譬如虛空無可積集。
菩薩持戒無積亦爾。
譬如虛空不離於性。
菩薩持戒不離亦爾。
譬如虛空其性常祝菩薩持戒常住亦爾。
譬如虛空究竟無荊菩薩持戒無盡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形相。
菩薩持戒離相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來往。
菩薩持戒無動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戲論。
菩薩持戒離戲亦爾。
譬如虛空遠離諸漏。
菩薩持戒無漏亦爾。
譬如虛空無所為作。
菩薩持戒無為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變易。
菩薩持戒不變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分别。
菩薩持戒無取亦爾。
譬如虛空遍一切處。
菩薩持戒周遍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破壞。
菩薩持戒無犯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高下。
菩薩持戒平等亦爾。
譬如虛空性離於染。
菩薩持戒無染亦爾。
善男子是為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護戒寂靜心無垢,能除熱惱無所得。
身語意業無瑕疵,一切律儀皆具足。
智者不以戒憍逸,内心恒寂而無亂。
智者常依菩提心,而於心意不染著。
遠離諸業無思慮,如是不生諸分别。
既離青黃及赤白,亦不住於名色中。
無取無舍無染心,譬如虛空無障礙。
此戒智者所稱贊,不見所贊諸句義。
是戒能令心寂靜,亦能寂靜諸煩惱。
悉得止觀之邊際,了然顯現得解脫。
解脫諸縛之聖者,悉皆安住於屍羅。
是故戒為勝解脫,亦為菩提根本句。
諸有杜多居蘭若,小欲喜足絕貪求。
遠離愦鬧而住禅,心獲輕安離煩惱。
如是戒是為根本,思惟寂靜解脫句。
是故屍羅為莊嚴,一切處為安樂道。
亦令遠離於散動,斷諸煩惱及諸見。
慈心遍布如虛空,能靜邊執令清淨。
決定不舍菩提故,而於菩提無分别。
智者若具如是德,皆由於戒到彼岸。
善男子若菩薩。
成就四法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猶若虛空。
雲何為四。
所謂他罵不報知語如虛空。
他打不報知身如虛空。
他瞋不報知心如虛空。
掉戲不報知意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
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複次若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雲何為八。
所謂於諸有情心無限礙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諸利養不生貪著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諸有情利益平等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身心無壞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離諸惑結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離所觀境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觀諸法性不生不滅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色無色以慈遍緣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善男子複有八法。
能谛觀察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雲何為八。
所謂性空忍辱不壞諸見故。
無相忍辱不遣於相故。
無願忍辱不舍菩提故。
無行忍辱不盡有為故。
無生忍辱不住無為故。
無起忍辱不住生滅故。
無有情忍辱不壞體性故。
如如忍辱不壞三世故。
如是善男子是為八種谛察法忍能修忍辱波羅蜜多。
又善男子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若有毀罵於我。
我當忍受名我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若見罵者及以罵法。
我當忍受名我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住無诤行是音聲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作是加行彼我俱空。
思惟忍受彼我無常。
思惟忍受此名施設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善男子都不見有能行所行。
譬加大娑羅林若複有人手持利斧。
入彼林中斫其枝葉。
彼樹終無一念之心。
彼為能斫此為所斫不生憎愛。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亦複如是無有憎愛。
無能分别無所分别。
是為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盡智無生清淨忍,於境不染意成就。
内外寂靜無所依,心淨忍辱虛空等。
是身如影如草木,心形如幻無真實。
是法性空無所見,身心變異等於彼。
設有毀譽無喜怒,無所分别無高下。
知忍如地如門阃,依教忍辱度有情。
雖知一切法性空,無人無我無壽命。
不違因緣及造作,此忍最為真實行。
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雲何為四。
所謂知身如影像。
知聲如谷響。
知心如幻化。
知慧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
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複次若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淨戒波羅蜜多雲何為八。
所謂不離菩提心戒清淨故。
離聲聞緣覺心得無限量心戒清淨故。
不舍一切學處智慧清淨故。
於一切處受生願清淨故。
於戒不緩任運無作行清淨故。
回向菩提魔羅心清淨故。
心無熱惱煩惱清淨故。
大願圓滿菩提清淨故。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善男子譬如虛空清淨。
菩薩持戒清淨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垢穢。
菩薩持戒無垢亦爾。
譬如虛空寂靜不亂。
菩薩持戒寂靜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邊際。
菩薩持戒無邊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系屬。
菩薩持戒無系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執著。
菩薩持戒離著亦爾。
譬如虛空無可積集。
菩薩持戒無積亦爾。
譬如虛空不離於性。
菩薩持戒不離亦爾。
譬如虛空其性常祝菩薩持戒常住亦爾。
譬如虛空究竟無荊菩薩持戒無盡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形相。
菩薩持戒離相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來往。
菩薩持戒無動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戲論。
菩薩持戒離戲亦爾。
譬如虛空遠離諸漏。
菩薩持戒無漏亦爾。
譬如虛空無所為作。
菩薩持戒無為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變易。
菩薩持戒不變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分别。
菩薩持戒無取亦爾。
譬如虛空遍一切處。
菩薩持戒周遍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破壞。
菩薩持戒無犯亦爾。
譬如虛空無有高下。
菩薩持戒平等亦爾。
譬如虛空性離於染。
菩薩持戒無染亦爾。
善男子是為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護戒寂靜心無垢,能除熱惱無所得。
身語意業無瑕疵,一切律儀皆具足。
智者不以戒憍逸,内心恒寂而無亂。
智者常依菩提心,而於心意不染著。
遠離諸業無思慮,如是不生諸分别。
既離青黃及赤白,亦不住於名色中。
無取無舍無染心,譬如虛空無障礙。
此戒智者所稱贊,不見所贊諸句義。
是戒能令心寂靜,亦能寂靜諸煩惱。
悉得止觀之邊際,了然顯現得解脫。
解脫諸縛之聖者,悉皆安住於屍羅。
是故戒為勝解脫,亦為菩提根本句。
諸有杜多居蘭若,小欲喜足絕貪求。
遠離愦鬧而住禅,心獲輕安離煩惱。
如是戒是為根本,思惟寂靜解脫句。
是故屍羅為莊嚴,一切處為安樂道。
亦令遠離於散動,斷諸煩惱及諸見。
慈心遍布如虛空,能靜邊執令清淨。
決定不舍菩提故,而於菩提無分别。
智者若具如是德,皆由於戒到彼岸。
善男子若菩薩。
成就四法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猶若虛空。
雲何為四。
所謂他罵不報知語如虛空。
他打不報知身如虛空。
他瞋不報知心如虛空。
掉戲不報知意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
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複次若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雲何為八。
所謂於諸有情心無限礙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諸利養不生貪著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諸有情利益平等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身心無壞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離諸惑結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離所觀境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觀諸法性不生不滅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於色無色以慈遍緣猶若虛空。
修行忍辱得清淨故。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能淨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善男子複有八法。
能谛觀察修行忍辱波羅蜜多。
雲何為八。
所謂性空忍辱不壞諸見故。
無相忍辱不遣於相故。
無願忍辱不舍菩提故。
無行忍辱不盡有為故。
無生忍辱不住無為故。
無起忍辱不住生滅故。
無有情忍辱不壞體性故。
如如忍辱不壞三世故。
如是善男子是為八種谛察法忍能修忍辱波羅蜜多。
又善男子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若有毀罵於我。
我當忍受名我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若見罵者及以罵法。
我當忍受名我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住無诤行是音聲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作是加行彼我俱空。
思惟忍受彼我無常。
思惟忍受此名施設忍辱。
非忍辱波羅蜜多。
善男子都不見有能行所行。
譬加大娑羅林若複有人手持利斧。
入彼林中斫其枝葉。
彼樹終無一念之心。
彼為能斫此為所斫不生憎愛。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亦複如是無有憎愛。
無能分别無所分别。
是為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多猶若虛空。
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盡智無生清淨忍,於境不染意成就。
内外寂靜無所依,心淨忍辱虛空等。
是身如影如草木,心形如幻無真實。
是法性空無所見,身心變異等於彼。
設有毀譽無喜怒,無所分别無高下。
知忍如地如門阃,依教忍辱度有情。
雖知一切法性空,無人無我無壽命。
不違因緣及造作,此忍最為真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