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提。

    由發殊勝大願故得淨佛刹圓滿莊嚴。

    舍利子,如我往昔依勝願故成如是刹。

    舍利子,我由往不放逸故滿其本願。

    由正修行故得大菩提。

    舍利子,若但言說而不修行。

    尚不能至聲聞之地何況能得無上菩提。

    是故舍利子,菩薩應當要期真實如說修行。

    於諸學處應如是學。

     爾時曾中四萬菩薩。

    從座而起合掌向佛。

    異口同聲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學處我當随學。

    住不放逸成就修行。

    滿其大願嚴淨佛刹。

    如是之行我當行之。

    若諸菩薩随其所願我當滿足。

     爾時世尊熙怡微笑。

    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此微笑。

    佛告舍利子,汝見此諸善男子作師子吼不。

    舍利子言:唯然已見。

    佛言舍利子,此諸善男子過百千劫。

    各於異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同号願莊嚴。

    亦如當來師子佛等。

    其國清淨與無量壽。

    如來刹土不增不減。

    唯除壽量。

    舍利子言:彼諸如來壽量幾何佛言彼一一佛皆壽十劫。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白言世尊是文殊師利童真菩薩。

    諸佛如來常所稱贊。

    是文殊師利。

    久如當得無上菩提所得佛刹。

    當複雲何佛告師子勇猛雷音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童真菩薩。

    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問文殊師利言:汝於何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言善男子汝何不問我雲何住於無上菩提。

    而乃問我成菩提也。

    何以故?我於菩提尚猶不祝雲何令我證菩提耶。

    菩提之法不住不證。

    而我雲何有所證祝師子勇猛言:文殊師利。

    汝豈不為利一切有情證菩提耶。

    答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情不可得故。

    若有情可得。

    我當為彼有情證於菩提而住菩提。

    有情壽命及補特伽羅皆無所有。

    是故我今不住菩提亦不退轉。

    師子勇猛言:文殊師利。

    汝豈不住於佛法耶。

    不也善男子,一切諸法住於佛法凡所有法無漏無際無相無形。

    是故佛住於如如。

    佛所住一切諸法亦複如是,師子勇猛複言:善男子今汝所言:我不住於佛法。

    我今當問如是之義。

    應當忍許而為我說。

    答言善男子於意雲何。

    為色求菩提耶。

    為色本性。

    為色如如。

    為色自性。

    為色空性。

    為色遠離。

    為色法性求菩提耶。

    善男子於意雲何。

    若色是菩提色豈證菩提耶。

    色本性。

    色如如。

    色自性。

    色空性。

    色遠離。

    色法性。

    證菩提耶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

    色不求菩提。

    菩提無色。

    本性無色。

    如如無色。

    自性無色。

    空性無色。

    遠離無色。

    法性無色。

    而證菩提。

    乃至廣說色法性亦不證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於意雲何。

    受想行識求菩提耶。

    善男子,受想行識證菩提耶。

    乃至識法性證菩提耶。

    答言不也文殊師利。

    受想行識不求菩提不證菩提。

    乃至識法性。

    不求菩提不證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於意雲何。

    離於五蘊有我我所施設耶。

    答言不也文殊師利言:善男子,雲何二法而證菩提。

    師子勇猛言:文殊師利。

    初發心菩薩。

    聞如是語對文殊師利皆生驚怖。

    以文殊師利此語。

    便為定量此諸菩薩。

    而作是言:我不求菩提不證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一切諸法無有驚怖。

    於實際中亦無驚怖。

    佛為無驚怖者而演說法。

    若驚怖者彼則生厭。

    若生厭者彼則離欲。

    若離欲者彼則解脫。

    若解脫者則無菩提。

    若無菩提是則不著。

    彼若無著是則無去。

    若無有去是則無來。

    若無有來則無願求。

    若無願求則無所求。

    若無所求則不退轉。

    若不退轉從何而退從我執退耶。

    從有情壽命及補特伽羅。

    若斷若常取相分别而生退耶。

    彼若退轉無退轉者,雲何而退。

    從空性無相無願實際及諸佛法退耶。

    從何佛法而退轉耶。

    謂不離佛法不究竟佛法。

    無所觀無所出入。

    無所行亦無表示。

    唯有其名空無生無滅無去無來。

    遠離清淨雜染。

    無塵離塵不平不等。

    遠離作意無盡無執著。

    無等無非等。

    是為佛法。

    善男子,所有佛法此法無法。

    何以故?其處不可得故。

    若如是佛法。

    生者善男子,新發意菩薩。

    聞此說已心生驚怖。

    速證菩提。

    若不驚怖不證菩提。

    師子勇猛言:文殊師利雲何如是密意而說。

    答言善男子,若驚怖若分别。

    彼等鹹皆證於菩提。

    如是發心若不發心。

    為於正覺所求之者,皆證菩提。

    複次不發心者彼不得菩提。

    亦不思惟。

    彼菩提心實無所得。

    亦不分别。

    若不分别不證正覺。

    以何因緣不證正覺。

    彼不得菩提亦不證菩提。

    何以故?善男子,虛空界豈證菩提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如來豈不說一切法同虛空耶。

    答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言如虛空菩提亦爾。

    如菩提虛空亦然。

    虛空菩提無二無别。

    若菩薩知此平等,則無所知亦無不知。

    說此法時一萬四千刍。

    盡諸有漏心得解脫。

    十二那庾多刍。

    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九萬六千有情。

    昔未曾發無上菩提之心。

    今皆已發。

    五萬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文殊師利言:汝發無上菩提心來。

    為幾時耶。

    文殊師利言止善男子,莫於無生法中而起分别。

    善男子若有作如是言:我發菩提心我為菩提行。

    彼等是大邪見者,善男子,我不見彼心為菩提發故。

    我以心不可見故。

    是故不為菩提發心。

    師子勇猛言:文殊師利是何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