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以一切樂具。
於克伽沙劫供養一切克伽沙諸佛。
及刍僧并諸眷屬。
若有出家菩薩求於寂靜。
往阿蘭若而行七步。
如此福德甚多於彼。
何以故以能速得大菩提故。
舍利子,樂於寂靜住禅那者,則能獲得十種功德。
雲何為十。
一者得念。
二者得慧。
三者得正修行。
四者堅志勇猛。
五者得迅疾辯。
六者得陀羅尼。
七者於生於死而得善巧。
八者於戒蘊等處而不動搖九者諸天奉事。
十者於他榮盛而不貪羨。
舍利子樂。
於寂靜住禅那者獲。
得如是十種功德。
又舍利子,六者菩薩。
善應了知慧所流出而作是。
念慧從何。
生謂從淨戒律儀處。
生而是慧者能令一切白法增長。
是故菩薩應學一切世間智慧。
工巧咒術醫方難作難成悉皆遍學。
如是學已,複作是念而今此慧。
不能證入離欲寂滅。
亦複不能趣向神通及以正覺。
非向沙門。
非向婆羅門。
非向涅槃。
是故我今應更遍求法藥工巧。
以如是慧令我得彼究竟寂滅。
而彼菩薩求諸法本。
不見少法能起於法。
以不見故住於寂滅。
住寂滅故則無熱惱。
無熱惱故了知生死。
為於有情而作利益。
令諸情滅除衆苦。
舍利子,是為菩薩成就六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七法。
不退大願。
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七。
一者自己所有一切皆舍所舍不可得故。
二者於戒不缺不思惟戒故。
三者忍辱柔和有情不可得故。
四者發起精進於身口意不可得。
五者成就靜慮不住靜慮故。
六者智慧圓滿無分别故。
七者随念諸佛遠離相故。
舍利子菩薩。
如是成就七法。
不退大願獲得一切淨佛刹土種種莊嚴。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八法。
不退大願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八。
一者心不嫉妒。
二者施莊嚴具。
三者其心廣大。
四者尊敬法師。
五者不行邪命。
六者平等惠施。
七者不自矜高。
八者不輕懱他。
舍利子,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九法不退大願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九。
一者具身律儀。
二者具語律儀。
三者具意律儀。
四者令貪欲衰謝。
五者令瞋恚衰謝。
六者令愚癡衰謝。
七者不行欺诳。
八者為堅固善友。
九者不輕慢善友。
舍利子,菩薩如是成就九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十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十。
一者菩薩執持妙花。
詣如來所或窣堵波興供養時。
作是願言:如此妙花色香殊勝。
見者欣悅。
我成佛時。
令我刹中種種妙花遍布其地。
及衆寶樹周匝莊嚴。
乃至燒香末香塗香。
衣服飲食寶蓋幢幡。
金銀琉璃真珠車磲。
珊瑚等寶用奉獻時。
亦應如是回向佛刹功德莊嚴。
菩薩應當住淨律儀。
若住戒者随心所願皆得成就複次舍利子,二者菩薩。
觀察自受樂時。
作是願言:兼他同受如是之樂。
是故菩薩成正覺時。
其佛刹中所是有情。
悉皆具足一向安樂複次舍利子,三者菩薩。
不於他發不喜悅言辭。
常出善巧語言:作如是願得菩提時。
我佛刹中勿令有情聞不悅聲。
常使得聞悅意之聲。
複次舍利子,四者菩薩。
常勸有情修十善道。
所有善根共諸有情。
回向薩婆若智得菩提時。
我佛刹中悉令成就十善業道複次舍利子,五者菩薩。
随所至方眼所見者,有情男女童男童女。
一切皆勸令修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贊揚二乘果故。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所生有情。
一切皆悉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遠離聲聞緣覺之意。
獲得如是清淨刹土。
諸菩薩衆充滿其中。
複次舍利子,六者菩薩。
於他利養終不遮斷。
見他得利常生歡喜。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所是有情。
受用資具恒無斷絕。
獲得如是大法光明。
複次舍利子,七者菩薩。
若見刍刍尼。
有犯過者終不發揚。
但自安住正法之中。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一切無有過失之聲。
何以故?以彼大衆皆得清淨無過失法故複次舍利子,八者菩薩。
樂法求法不生熱惱。
凡所聞法正住修行。
得菩提時彼佛刹中。
有情樂法皆無熱惱。
如所聞法随順修行。
複次舍利子,九者菩薩。
以商佉鼓角弦管種種音樂。
奉獻如來窣堵波時。
以此善根回向成就佛刹莊嚴。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百千音樂不鼓自鳴。
複次舍利子,十者菩薩。
若見失念有情作是願言:令得正念。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一切有情得禅悅食。
舍利子,如是佛刹具足功德。
設使如來辯才。
或於一劫或過一劫說不能盡舍利子然我今者随諸菩薩之所樂欲。
如是略說。
令增上意樂者聞已趣向。
當獲圓滿佛刹功德。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三法。
速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求佛刹皆得成就。
雲何三法。
一者住不放逸。
二者如所聞法起正修行。
三者發殊勝大願。
舍利子,若菩薩成就此三法者,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随。
其所樂淨佛刹土皆得圓滿爾時具壽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如來善說此法。
世尊由住不放逸故。
獲得一切菩提分法。
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以大願殊勝故成就佛刹。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
由住正修行故得大菩
於克伽沙劫供養一切克伽沙諸佛。
及刍僧并諸眷屬。
若有出家菩薩求於寂靜。
往阿蘭若而行七步。
如此福德甚多於彼。
何以故以能速得大菩提故。
舍利子,樂於寂靜住禅那者,則能獲得十種功德。
雲何為十。
一者得念。
二者得慧。
三者得正修行。
四者堅志勇猛。
五者得迅疾辯。
六者得陀羅尼。
七者於生於死而得善巧。
八者於戒蘊等處而不動搖九者諸天奉事。
十者於他榮盛而不貪羨。
舍利子樂。
於寂靜住禅那者獲。
得如是十種功德。
又舍利子,六者菩薩。
善應了知慧所流出而作是。
念慧從何。
生謂從淨戒律儀處。
生而是慧者能令一切白法增長。
是故菩薩應學一切世間智慧。
工巧咒術醫方難作難成悉皆遍學。
如是學已,複作是念而今此慧。
不能證入離欲寂滅。
亦複不能趣向神通及以正覺。
非向沙門。
非向婆羅門。
非向涅槃。
是故我今應更遍求法藥工巧。
以如是慧令我得彼究竟寂滅。
而彼菩薩求諸法本。
不見少法能起於法。
以不見故住於寂滅。
住寂滅故則無熱惱。
無熱惱故了知生死。
為於有情而作利益。
令諸情滅除衆苦。
舍利子,是為菩薩成就六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七法。
不退大願。
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七。
一者自己所有一切皆舍所舍不可得故。
二者於戒不缺不思惟戒故。
三者忍辱柔和有情不可得故。
四者發起精進於身口意不可得。
五者成就靜慮不住靜慮故。
六者智慧圓滿無分别故。
七者随念諸佛遠離相故。
舍利子菩薩。
如是成就七法。
不退大願獲得一切淨佛刹土種種莊嚴。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八法。
不退大願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八。
一者心不嫉妒。
二者施莊嚴具。
三者其心廣大。
四者尊敬法師。
五者不行邪命。
六者平等惠施。
七者不自矜高。
八者不輕懱他。
舍利子,是為菩薩成就八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九法不退大願得随所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九。
一者具身律儀。
二者具語律儀。
三者具意律儀。
四者令貪欲衰謝。
五者令瞋恚衰謝。
六者令愚癡衰謝。
七者不行欺诳。
八者為堅固善友。
九者不輕慢善友。
舍利子,菩薩如是成就九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十法。
不退大願得随意樂淨佛刹土。
雲何為十。
一者菩薩執持妙花。
詣如來所或窣堵波興供養時。
作是願言:如此妙花色香殊勝。
見者欣悅。
我成佛時。
令我刹中種種妙花遍布其地。
及衆寶樹周匝莊嚴。
乃至燒香末香塗香。
衣服飲食寶蓋幢幡。
金銀琉璃真珠車磲。
珊瑚等寶用奉獻時。
亦應如是回向佛刹功德莊嚴。
菩薩應當住淨律儀。
若住戒者随心所願皆得成就複次舍利子,二者菩薩。
觀察自受樂時。
作是願言:兼他同受如是之樂。
是故菩薩成正覺時。
其佛刹中所是有情。
悉皆具足一向安樂複次舍利子,三者菩薩。
不於他發不喜悅言辭。
常出善巧語言:作如是願得菩提時。
我佛刹中勿令有情聞不悅聲。
常使得聞悅意之聲。
複次舍利子,四者菩薩。
常勸有情修十善道。
所有善根共諸有情。
回向薩婆若智得菩提時。
我佛刹中悉令成就十善業道複次舍利子,五者菩薩。
随所至方眼所見者,有情男女童男童女。
一切皆勸令修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贊揚二乘果故。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所生有情。
一切皆悉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遠離聲聞緣覺之意。
獲得如是清淨刹土。
諸菩薩衆充滿其中。
複次舍利子,六者菩薩。
於他利養終不遮斷。
見他得利常生歡喜。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所是有情。
受用資具恒無斷絕。
獲得如是大法光明。
複次舍利子,七者菩薩。
若見刍刍尼。
有犯過者終不發揚。
但自安住正法之中。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一切無有過失之聲。
何以故?以彼大衆皆得清淨無過失法故複次舍利子,八者菩薩。
樂法求法不生熱惱。
凡所聞法正住修行。
得菩提時彼佛刹中。
有情樂法皆無熱惱。
如所聞法随順修行。
複次舍利子,九者菩薩。
以商佉鼓角弦管種種音樂。
奉獻如來窣堵波時。
以此善根回向成就佛刹莊嚴。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百千音樂不鼓自鳴。
複次舍利子,十者菩薩。
若見失念有情作是願言:令得正念。
是故菩薩得菩提時。
彼佛刹中一切有情得禅悅食。
舍利子,如是佛刹具足功德。
設使如來辯才。
或於一劫或過一劫說不能盡舍利子然我今者随諸菩薩之所樂欲。
如是略說。
令增上意樂者聞已趣向。
當獲圓滿佛刹功德。
複次舍利子,菩薩成就三法。
速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求佛刹皆得成就。
雲何三法。
一者住不放逸。
二者如所聞法起正修行。
三者發殊勝大願。
舍利子,若菩薩成就此三法者,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随。
其所樂淨佛刹土皆得圓滿爾時具壽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如來善說此法。
世尊由住不放逸故。
獲得一切菩提分法。
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以大願殊勝故成就佛刹。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
由住正修行故得大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