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羅尼。
或聞說諸地。
見諸如來神通變化。
以一切劫入一刹那。
起難遭之想。
雲何如來。
有此威德。
於一念中現無量劫。
而為我等生善根故。
廣演如此諸功德聚無量劫所作不思議佛境界三摩地。
覺悟如是威力如是威德。
爾時德藏菩薩。
問普賢菩薩言:尊者,作何功德。
證此三摩地耶。
雲何修習般若。
雲何布施。
雲何持戒。
是時普賢菩薩。
告言:佛子。
於十方處一切清淨圓滿佛刹諸衆生類。
其中示現無量佛事。
諸菩薩等。
積集種種福德善根。
應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孝養父母。
常不斷絕。
一切貧窮困苦。
孤獨乞丐。
菩薩皆應悲哀攝受。
乃至自身血肉。
随應施與。
勿生慳吝。
何以故?以供養佛者,其福甚多。
如是有情。
受勝妙樂。
速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供養法者生諸善根。
智慧增長。
當得覺寤法自在故。
於一切法。
能正了知。
供養僧者,種諸善根。
而彼無量。
資糧增盛。
由此菩薩。
乃至成佛。
所有孝養。
父母或尊者邬波柁耶。
或馀生死中。
曾得恩處。
當思報恩。
倍令增長。
何以故?以有情類。
知恩報恩者,設於生死造罪業時。
彼諸善根。
終無散失。
故諸如來。
常贊報恩。
呵責一切不知恩者,雲何菩薩。
堅固成就一切善根。
謂有貧窮孤獨等類。
於彼增長廣大悲愍。
以攝事法。
而攝受之。
有福德者,有知恩者,有悲愍者,菩薩菩提。
現前獲得此三種田。
如來已說諸菩薩等。
所作事業。
應當覺寤於一一田。
種諸善根。
廣大殊勝。
成就圓滿。
複次德藏。
諸菩薩衆。
應當廣大殖諸種子。
令其善芽漸漸增長。
此三摩地。
為菩提主。
應先種殖種子於佛前或形像所。
華鬘燒香。
塗香末香。
歌舞音樂。
如是等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即應如是思惟。
如先所說,於一切處諸佛世尊毛端分量及極微中。
無有不見諸佛威德諸菩薩等大衆集會。
我於彼所。
以清淨心。
平等憶念。
而作供養。
謂一如來法性。
即是一切如來法性。
若我供養一如來。
即一切如來。
皆已供養。
於無量劫一一如來所供養亦爾。
乃至多劫入一刹那。
佛神力故。
深生信解。
而彼菩薩。
殖種子。
得成廣大不思議佛之境界三摩地。
善男子善女人。
日日應作如此供養。
於一切佛薄伽梵前。
乃至一合掌。
亦種子增長三摩地芽滋茂廣大。
應以屍羅智慧妙願。
而灌灑之。
又諸菩薩。
應如是布施。
不得簡擇持戒破戒。
若愛若憎。
若貧若富。
然彼富者,雖無所須。
能施之者,自獲利益。
應當發起殊勝舍願。
我定當作佛。
度脫一切衆生。
於一一刹那一切處毛端分量中一切佛刹。
我别别當成就。
乃至一切佛刹極微等一切極微中。
爾所刹土。
乃至一切佛刹極微。
於彼彼中。
轉正法輪。
如今世尊鞞盧遮那如來。
於一刹那中能納一切劫。
任運即於一一佛土我當示現無量威儀。
如佛刹極微等。
一切威儀中。
如是有情。
解脫諸苦。
如克伽沙乃至盡虛空界及衆生界。
又諸菩薩應清淨持戒。
於破戒有情。
起悲救護。
不應於彼而生厭舍時普賢菩薩。
告德藏言:佛子。
如汝所問。
雲何修習般若。
汝應谛聽。
當為汝說。
若有樂求無上菩提。
欲令證得此三摩地。
應當遠離虛妄諸業惡語染意。
發起淨心。
大悲攝受。
應往精舍中。
見甚希奇。
微妙佛像安住不動以金薄莊身。
或純金作。
諸相具足。
支節充滿。
於圓光中。
有無量佛。
妙飾間列。
結加趺坐。
入三摩地。
即於像前。
恭敬禮拜。
應如是思惟。
我聞十方現在所有諸佛世尊無邊無量。
謂一切義成如來。
無量壽如來。
寶幢如來。
阿閦鞞如來。
鞞盧遮那如來。
寶月如來。
寶日如來等。
於彼廣大。
信樂尊重。
複應起想。
是此如來。
深生尊重。
乃至自然。
現前得見。
於一切處。
當審觀察。
如是思惟。
往空閑處。
心正憶念。
随近攝持。
極一臂量。
專注憶念。
無令忘失。
若有忘失。
應更往觀。
如是觀時。
起尊重心。
作現佛想。
不應於彼作形像想。
如是自然面見諸佛。
應於彼所。
以塗香末香。
燒香。
花鬘。
右繞如是等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由一切心。
如是攝持。
佛薄伽梵。
自然現前。
能見一切。
能聞一切。
一切心等。
能了達故。
數數決定。
而取於相。
複往空閑。
心念不失。
若有福德者,於三七日中。
精勤修習。
速疾現前。
能見諸佛。
有於
或聞說諸地。
見諸如來神通變化。
以一切劫入一刹那。
起難遭之想。
雲何如來。
有此威德。
於一念中現無量劫。
而為我等生善根故。
廣演如此諸功德聚無量劫所作不思議佛境界三摩地。
覺悟如是威力如是威德。
爾時德藏菩薩。
問普賢菩薩言:尊者,作何功德。
證此三摩地耶。
雲何修習般若。
雲何布施。
雲何持戒。
是時普賢菩薩。
告言:佛子。
於十方處一切清淨圓滿佛刹諸衆生類。
其中示現無量佛事。
諸菩薩等。
積集種種福德善根。
應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孝養父母。
常不斷絕。
一切貧窮困苦。
孤獨乞丐。
菩薩皆應悲哀攝受。
乃至自身血肉。
随應施與。
勿生慳吝。
何以故?以供養佛者,其福甚多。
如是有情。
受勝妙樂。
速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供養法者生諸善根。
智慧增長。
當得覺寤法自在故。
於一切法。
能正了知。
供養僧者,種諸善根。
而彼無量。
資糧增盛。
由此菩薩。
乃至成佛。
所有孝養。
父母或尊者邬波柁耶。
或馀生死中。
曾得恩處。
當思報恩。
倍令增長。
何以故?以有情類。
知恩報恩者,設於生死造罪業時。
彼諸善根。
終無散失。
故諸如來。
常贊報恩。
呵責一切不知恩者,雲何菩薩。
堅固成就一切善根。
謂有貧窮孤獨等類。
於彼增長廣大悲愍。
以攝事法。
而攝受之。
有福德者,有知恩者,有悲愍者,菩薩菩提。
現前獲得此三種田。
如來已說諸菩薩等。
所作事業。
應當覺寤於一一田。
種諸善根。
廣大殊勝。
成就圓滿。
複次德藏。
諸菩薩衆。
應當廣大殖諸種子。
令其善芽漸漸增長。
此三摩地。
為菩提主。
應先種殖種子於佛前或形像所。
華鬘燒香。
塗香末香。
歌舞音樂。
如是等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即應如是思惟。
如先所說,於一切處諸佛世尊毛端分量及極微中。
無有不見諸佛威德諸菩薩等大衆集會。
我於彼所。
以清淨心。
平等憶念。
而作供養。
謂一如來法性。
即是一切如來法性。
若我供養一如來。
即一切如來。
皆已供養。
於無量劫一一如來所供養亦爾。
乃至多劫入一刹那。
佛神力故。
深生信解。
而彼菩薩。
殖種子。
得成廣大不思議佛之境界三摩地。
善男子善女人。
日日應作如此供養。
於一切佛薄伽梵前。
乃至一合掌。
亦種子增長三摩地芽滋茂廣大。
應以屍羅智慧妙願。
而灌灑之。
又諸菩薩。
應如是布施。
不得簡擇持戒破戒。
若愛若憎。
若貧若富。
然彼富者,雖無所須。
能施之者,自獲利益。
應當發起殊勝舍願。
我定當作佛。
度脫一切衆生。
於一一刹那一切處毛端分量中一切佛刹。
我别别當成就。
乃至一切佛刹極微等一切極微中。
爾所刹土。
乃至一切佛刹極微。
於彼彼中。
轉正法輪。
如今世尊鞞盧遮那如來。
於一刹那中能納一切劫。
任運即於一一佛土我當示現無量威儀。
如佛刹極微等。
一切威儀中。
如是有情。
解脫諸苦。
如克伽沙乃至盡虛空界及衆生界。
又諸菩薩應清淨持戒。
於破戒有情。
起悲救護。
不應於彼而生厭舍時普賢菩薩。
告德藏言:佛子。
如汝所問。
雲何修習般若。
汝應谛聽。
當為汝說。
若有樂求無上菩提。
欲令證得此三摩地。
應當遠離虛妄諸業惡語染意。
發起淨心。
大悲攝受。
應往精舍中。
見甚希奇。
微妙佛像安住不動以金薄莊身。
或純金作。
諸相具足。
支節充滿。
於圓光中。
有無量佛。
妙飾間列。
結加趺坐。
入三摩地。
即於像前。
恭敬禮拜。
應如是思惟。
我聞十方現在所有諸佛世尊無邊無量。
謂一切義成如來。
無量壽如來。
寶幢如來。
阿閦鞞如來。
鞞盧遮那如來。
寶月如來。
寶日如來等。
於彼廣大。
信樂尊重。
複應起想。
是此如來。
深生尊重。
乃至自然。
現前得見。
於一切處。
當審觀察。
如是思惟。
往空閑處。
心正憶念。
随近攝持。
極一臂量。
專注憶念。
無令忘失。
若有忘失。
應更往觀。
如是觀時。
起尊重心。
作現佛想。
不應於彼作形像想。
如是自然面見諸佛。
應於彼所。
以塗香末香。
燒香。
花鬘。
右繞如是等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由一切心。
如是攝持。
佛薄伽梵。
自然現前。
能見一切。
能聞一切。
一切心等。
能了達故。
數數決定。
而取於相。
複往空閑。
心念不失。
若有福德者,於三七日中。
精勤修習。
速疾現前。
能見諸佛。
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