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先世所作罪業。
如是之人。
不能得見。
若有希求。
應起精進。
勇猛修行。
決定觀察。
何以故?由於一境。
令心調伏。
勉勵專精。
菩提資糧。
無不成辦。
若多惛沈。
懈怠放逸。
自然如是,不能解脫。
何況解脫一切衆生所有苦惱。
此如大地真為重擔。
若如是者,於菩提直道。
亦不能作精勤修習。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
飲一掬水。
即為已飲贍部洲中所有河水。
如是如是,若修習菩提海。
一切三摩地諸忍諸地諸陀羅尼皆已修習。
是故常應精勤勇猛。
遠離放逸。
如是思惟。
自然現前。
能見諸佛。
若已得見。
即應如是思惟。
此所見者,為是如來。
為形像耶。
若覺寤此如來現前。
即於佛所。
長跪合掌。
應當憶念。
如先所說,諸佛威德。
由大威德及大悲故。
今於我所。
現前來也。
若能發問。
即應請言:唯願世尊,為我演說不思議佛之境界大三摩地法。
而於其中。
勿生疑惑。
設有所說,作決定心。
若得聽聞。
即於是處。
圓滿成就。
或先業障不能申請。
即應如是,種種觀察。
一切諸法。
如露如翳。
如幻如陽焰如鏡像。
如是諸佛,猶如虛空。
平等自性。
非幻非夢。
然一切法如幻如夢。
應當了知。
由智慧悲。
佛世尊現。
今應為我放大悲光。
令我苦惱悉皆銷滅。
複應如是思惟觀察微妙空性。
爾時世尊,從眉。
間白毫相。
放大光明。
光名青焰照觸其頂。
所有苦惱皆悉銷滅。
即於是處得法。
名鞞盧遮那忍。
種種三摩地。
皆能覺寤。
於第七日夜。
佛薄伽梵。
夢中現前。
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如是知。
此是形像。
即應思惟一切如來及一切衆生。
如見形像。
無實可得。
如是如是,一切如來。
如幻如化。
如夢如陽焰。
自然如是,面見如來。
如夢所見。
皆非實有。
如是如是,一切如來。
非生即生。
非滅即滅。
異於諸行。
法性甚深。
非說能說。
非去而去。
非來而來。
非識所識。
非我想。
非命者想。
非有情想。
非養育者想。
非補特伽想。
非食者想。
非蘊非不蘊。
有似蘊相。
十八界十二處畢竟總無。
亦非異彼。
以一切佛一切諸法。
平等平等。
皆同一理。
如陽焰等。
一切衆生及諸如來一切佛土。
皆不離想。
如是想現。
識緣於色。
自性如是,終無有生。
如來滅識。
是故異色。
觀察應知。
若一切法。
不離於想。
即識如來。
毛端分量亦無差别,猶如虛空平等平等。
若我分别。
佛即現前。
若無分别。
都無所見。
想能作佛。
離想無有。
如是三界。
一切諸法。
皆不離心。
若能了知一切諸佛及一切法性惟心量。
得随順忍。
或證歡喜地。
舍身他世。
速疾生於妙喜世界。
或生極樂淨佛土中。
常見如來。
親承供養。
於是德藏菩薩摩诃薩。
白普賢菩薩摩诃薩言:佛子。
若有衆生。
聞此法門。
受持讀誦。
書寫廣說。
得幾所福。
時普賢菩薩。
告德藏言:善男子,谛聽。
此所生福量。
譬如有人。
攝取三界一切衆生。
令解脫生死。
得阿羅漢果。
複於彼所。
起淨意樂。
無熱惱心。
經於百劫。
以衣服飲食。
卧具湯藥。
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彼涅槃已,起七寶塔。
恭敬供養。
其福甚多。
若有衆生。
聞此法門。
生信尊重。
亦不毀謗。
複經百劫。
淨修梵行。
百劫修忍。
百劫精勤。
百劫修靜慮。
所生福聚。
無有限量若複有人。
聞此法門。
生信尊重。
能正受持。
速得成佛。
福過於彼。
爾時十方一切佛土中佛薄伽梵。
皆現其身。
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於是釋迦牟尼如來。
從其面門放無量色光。
照曜三界。
雨衆妙花。
如是音樂。
不鼓自鳴。
出微妙音。
令心悅豫。
是時大地。
微細搖動。
從光明中。
演出無量妙伽陀曰: 若聞此法心清淨,獲諸地定陀羅尼。
及忍自在妙神通,速證無上菩提果。
當來能轉於法輪,還如過去大仙人。
一刹那中納多劫,於一極微現衆刹。
無量衆生滿三界,其中放逸受諸苦。
惡見系縛失正道,念念度脫無空過。
普賢菩薩。
說此法門時。
千俱胝天人。
所有苦惱。
皆得解脫。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普賢菩薩摩诃薩。
於此法門。
已善通達。
現前證得。
說此經已,時德藏菩薩摩诃薩。
及諸菩薩。
天人健達婆阿素羅等。
一切世間。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如是之人。
不能得見。
若有希求。
應起精進。
勇猛修行。
決定觀察。
何以故?由於一境。
令心調伏。
勉勵專精。
菩提資糧。
無不成辦。
若多惛沈。
懈怠放逸。
自然如是,不能解脫。
何況解脫一切衆生所有苦惱。
此如大地真為重擔。
若如是者,於菩提直道。
亦不能作精勤修習。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
飲一掬水。
即為已飲贍部洲中所有河水。
如是如是,若修習菩提海。
一切三摩地諸忍諸地諸陀羅尼皆已修習。
是故常應精勤勇猛。
遠離放逸。
如是思惟。
自然現前。
能見諸佛。
若已得見。
即應如是思惟。
此所見者,為是如來。
為形像耶。
若覺寤此如來現前。
即於佛所。
長跪合掌。
應當憶念。
如先所說,諸佛威德。
由大威德及大悲故。
今於我所。
現前來也。
若能發問。
即應請言:唯願世尊,為我演說不思議佛之境界大三摩地法。
而於其中。
勿生疑惑。
設有所說,作決定心。
若得聽聞。
即於是處。
圓滿成就。
或先業障不能申請。
即應如是,種種觀察。
一切諸法。
如露如翳。
如幻如陽焰如鏡像。
如是諸佛,猶如虛空。
平等自性。
非幻非夢。
然一切法如幻如夢。
應當了知。
由智慧悲。
佛世尊現。
今應為我放大悲光。
令我苦惱悉皆銷滅。
複應如是思惟觀察微妙空性。
爾時世尊,從眉。
間白毫相。
放大光明。
光名青焰照觸其頂。
所有苦惱皆悉銷滅。
即於是處得法。
名鞞盧遮那忍。
種種三摩地。
皆能覺寤。
於第七日夜。
佛薄伽梵。
夢中現前。
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如是知。
此是形像。
即應思惟一切如來及一切衆生。
如見形像。
無實可得。
如是如是,一切如來。
如幻如化。
如夢如陽焰。
自然如是,面見如來。
如夢所見。
皆非實有。
如是如是,一切如來。
非生即生。
非滅即滅。
異於諸行。
法性甚深。
非說能說。
非去而去。
非來而來。
非識所識。
非我想。
非命者想。
非有情想。
非養育者想。
非補特伽想。
非食者想。
非蘊非不蘊。
有似蘊相。
十八界十二處畢竟總無。
亦非異彼。
以一切佛一切諸法。
平等平等。
皆同一理。
如陽焰等。
一切衆生及諸如來一切佛土。
皆不離想。
如是想現。
識緣於色。
自性如是,終無有生。
如來滅識。
是故異色。
觀察應知。
若一切法。
不離於想。
即識如來。
毛端分量亦無差别,猶如虛空平等平等。
若我分别。
佛即現前。
若無分别。
都無所見。
想能作佛。
離想無有。
如是三界。
一切諸法。
皆不離心。
若能了知一切諸佛及一切法性惟心量。
得随順忍。
或證歡喜地。
舍身他世。
速疾生於妙喜世界。
或生極樂淨佛土中。
常見如來。
親承供養。
於是德藏菩薩摩诃薩。
白普賢菩薩摩诃薩言:佛子。
若有衆生。
聞此法門。
受持讀誦。
書寫廣說。
得幾所福。
時普賢菩薩。
告德藏言:善男子,谛聽。
此所生福量。
譬如有人。
攝取三界一切衆生。
令解脫生死。
得阿羅漢果。
複於彼所。
起淨意樂。
無熱惱心。
經於百劫。
以衣服飲食。
卧具湯藥。
種種供具。
而為供養。
彼涅槃已,起七寶塔。
恭敬供養。
其福甚多。
若有衆生。
聞此法門。
生信尊重。
亦不毀謗。
複經百劫。
淨修梵行。
百劫修忍。
百劫精勤。
百劫修靜慮。
所生福聚。
無有限量若複有人。
聞此法門。
生信尊重。
能正受持。
速得成佛。
福過於彼。
爾時十方一切佛土中佛薄伽梵。
皆現其身。
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於是釋迦牟尼如來。
從其面門放無量色光。
照曜三界。
雨衆妙花。
如是音樂。
不鼓自鳴。
出微妙音。
令心悅豫。
是時大地。
微細搖動。
從光明中。
演出無量妙伽陀曰: 若聞此法心清淨,獲諸地定陀羅尼。
及忍自在妙神通,速證無上菩提果。
當來能轉於法輪,還如過去大仙人。
一刹那中納多劫,於一極微現衆刹。
無量衆生滿三界,其中放逸受諸苦。
惡見系縛失正道,念念度脫無空過。
普賢菩薩。
說此法門時。
千俱胝天人。
所有苦惱。
皆得解脫。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普賢菩薩摩诃薩。
於此法門。
已善通達。
現前證得。
說此經已,時德藏菩薩摩诃薩。
及諸菩薩。
天人健達婆阿素羅等。
一切世間。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