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心谛聽。
今為汝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
為求無上菩提。
發心欲證此三昧者,是人要須先修智慧。
以此三昧由慧得故。
修智慧者,應當遠離妄語绮語及諸散亂無益之事。
於諸衆生。
雖起大悲而常攝心。
不染不散。
詣精舍中。
睹佛形像。
金色莊嚴。
或純金成。
身相具足。
無量化佛。
入於三昧。
在圓光中。
次第而坐。
即於像前。
頭面禮足。
作是思惟。
我聞十方無量諸佛。
今現在世。
所謂一切義成佛。
阿彌陀佛。
寶幢佛。
阿閦佛。
毗盧遮那佛。
寶月佛。
寶光佛等。
於彼諸佛。
随心所樂。
尊重之處。
生大淨信。
想佛形像。
作彼如來真實之身。
恭敬尊重。
如現前見。
上下谛觀。
一心不亂。
往空閑處。
端坐思惟。
如佛現前。
一手量許。
心常系念。
不令忘失。
若暫忘失。
複應往觀。
如是觀時。
生極尊重恭敬之心。
如佛真身現在其前。
了了明見。
不複於彼作形像解。
見已即應於彼佛所。
以妙花鬘。
末香塗香。
恭敬右繞。
種種供養。
彼應如是一心系念。
常如世尊現其前祝然佛世尊,一切見者,一切聞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
如是審複想見成已,還詣空處。
系念在前。
不令忘失。
一心勤修。
滿三七日。
若福德者,即見如來現在其前。
其有先世造惡業障。
不得見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
更無異相。
還得速見。
何以故?若有為求無上菩提。
於一事中。
專心修習。
無不成辦。
若於所修。
數數怯退。
彼尚不能自得解脫。
何況度脫諸苦衆生。
若遇如是,疾得菩提正真之道。
不能勤修。
當知徒是地之重擔。
譬如有人。
於大海中。
飲一掬水。
即為已飲閻浮提中一切河水。
菩薩如是,若能修習此菩提海,則為已修一切三昧諸忍諸地諸陀羅尼。
是故常應勤修匪懈。
離於放逸。
系念一心。
要令自得現前見佛。
如是修習初見佛時。
作是思惟。
為真佛耶。
為形像耶。
若知所見是真佛者,便於佛前。
兩膝著地。
合掌恭敬。
憶念虛空毛端量處及微塵中一切諸佛無量威德。
大慈悲故。
來現我前。
即應啟請唯願世尊,為我演說如來不思議境界大三昧法。
若聞如來一切所說,應決定信。
勿生疑惑。
即於是處。
得此三昧。
若先業障。
不能問者,則應思惟。
一切諸法。
如幻如焰。
如翳如影。
如像如夢。
如是谛觀。
法性空寂。
然知如來了一切法。
皆如幻夢。
如來自性。
非幻非夢,猶如虛空能以智悲。
出現我前。
願為我放大悲青光。
滅除衆苦。
時佛即為放眉間光。
名曰青焰。
其光才照。
諸苦銷除。
即坐證得法光明忍。
悉能了達無量三昧。
第七日夜。
夢見如來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知所見。
是形像者,應思諸佛及諸衆生皆亦如像。
但随想見無實體性。
既知如來如幻如化。
如夢如焰。
如是自然現前見佛。
亦如夢中。
無實可得。
非生而生。
非滅而滅。
非去而去。
非識而識。
非有為而現諸行。
非言說而演諸法。
非我非壽。
非衆生非養育。
非趣生。
非想非作。
非知非食。
非即蘊非在蘊而示諸蘊。
乃至界處。
亦複如是,一切非有亦複非無。
是故諸佛及一切法。
真實平等。
皆同一相。
如陽焰等。
一切衆生。
諸佛及土。
皆唯自心。
識想所現。
識想為緣。
所生諸色。
畢竟非有。
如來已離一切識想。
是故不應以色像見。
知所見像。
随想生故。
乃至虛空毛端量處。
一切真佛。
皆亦如是,猶如虛空平等無異。
若我分别。
即見於佛。
若離分别。
即無所見。
自心作佛。
離心無佛。
乃至三世一切諸佛。
亦複如是,皆無所有。
唯依自心。
菩薩。
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
得随順忍。
或入初地。
舍身速生妙喜世界。
或生極樂淨佛土中。
常見如來。
親承供養。
爾時德藏菩薩。
複白普賢菩薩言:若有衆生聞此法門。
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
得幾所福。
普賢菩薩言:佛子谛聽。
若有人。
能攝三界中一切衆生。
令脫生死。
得阿羅漢。
一一羅漢。
各於百劫以天上妙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種種供養。
般涅槃後。
一一複為起七寶塔。
恭敬供養。
若複有人。
一百劫中。
淨持禁戒。
或修忍辱精進禅定。
是人雖複得無量福。
不如有人。
聞此法門。
尊重信受。
不生毀謗。
其福勝彼。
速成正覺。
是時十方一切刹土無量諸佛。
皆自現身。
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
如汝所說,時釋迦牟尼如來。
從其面門。
放無量色光。
遍照三有。
雨種種花。
諸妙音樂。
不鼓自鳴。
大地微動。
於光中。
而說偈言: 若聞此法心清淨,得諸地定陀羅尼。
戒忍自在神通力,速證無上佛菩提。
轉未曾有妙法輪,亦如過去大仙等。
於一念中攝多劫,一塵普現無量刹。
無量衆生沒三界,諸苦所惱常逼切。
邪見纏縛失正道,念念皆令得解脫。
普賢菩薩。
於此法門。
久已證故。
為衆說時。
億千天人。
度一切苦。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德藏菩薩。
及馀一切菩薩衆會。
世間天龍阿脩羅等。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今為汝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
為求無上菩提。
發心欲證此三昧者,是人要須先修智慧。
以此三昧由慧得故。
修智慧者,應當遠離妄語绮語及諸散亂無益之事。
於諸衆生。
雖起大悲而常攝心。
不染不散。
詣精舍中。
睹佛形像。
金色莊嚴。
或純金成。
身相具足。
無量化佛。
入於三昧。
在圓光中。
次第而坐。
即於像前。
頭面禮足。
作是思惟。
我聞十方無量諸佛。
今現在世。
所謂一切義成佛。
阿彌陀佛。
寶幢佛。
阿閦佛。
毗盧遮那佛。
寶月佛。
寶光佛等。
於彼諸佛。
随心所樂。
尊重之處。
生大淨信。
想佛形像。
作彼如來真實之身。
恭敬尊重。
如現前見。
上下谛觀。
一心不亂。
往空閑處。
端坐思惟。
如佛現前。
一手量許。
心常系念。
不令忘失。
若暫忘失。
複應往觀。
如是觀時。
生極尊重恭敬之心。
如佛真身現在其前。
了了明見。
不複於彼作形像解。
見已即應於彼佛所。
以妙花鬘。
末香塗香。
恭敬右繞。
種種供養。
彼應如是一心系念。
常如世尊現其前祝然佛世尊,一切見者,一切聞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
如是審複想見成已,還詣空處。
系念在前。
不令忘失。
一心勤修。
滿三七日。
若福德者,即見如來現在其前。
其有先世造惡業障。
不得見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
更無異相。
還得速見。
何以故?若有為求無上菩提。
於一事中。
專心修習。
無不成辦。
若於所修。
數數怯退。
彼尚不能自得解脫。
何況度脫諸苦衆生。
若遇如是,疾得菩提正真之道。
不能勤修。
當知徒是地之重擔。
譬如有人。
於大海中。
飲一掬水。
即為已飲閻浮提中一切河水。
菩薩如是,若能修習此菩提海,則為已修一切三昧諸忍諸地諸陀羅尼。
是故常應勤修匪懈。
離於放逸。
系念一心。
要令自得現前見佛。
如是修習初見佛時。
作是思惟。
為真佛耶。
為形像耶。
若知所見是真佛者,便於佛前。
兩膝著地。
合掌恭敬。
憶念虛空毛端量處及微塵中一切諸佛無量威德。
大慈悲故。
來現我前。
即應啟請唯願世尊,為我演說如來不思議境界大三昧法。
若聞如來一切所說,應決定信。
勿生疑惑。
即於是處。
得此三昧。
若先業障。
不能問者,則應思惟。
一切諸法。
如幻如焰。
如翳如影。
如像如夢。
如是谛觀。
法性空寂。
然知如來了一切法。
皆如幻夢。
如來自性。
非幻非夢,猶如虛空能以智悲。
出現我前。
願為我放大悲青光。
滅除衆苦。
時佛即為放眉間光。
名曰青焰。
其光才照。
諸苦銷除。
即坐證得法光明忍。
悉能了達無量三昧。
第七日夜。
夢見如來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知所見。
是形像者,應思諸佛及諸衆生皆亦如像。
但随想見無實體性。
既知如來如幻如化。
如夢如焰。
如是自然現前見佛。
亦如夢中。
無實可得。
非生而生。
非滅而滅。
非去而去。
非識而識。
非有為而現諸行。
非言說而演諸法。
非我非壽。
非衆生非養育。
非趣生。
非想非作。
非知非食。
非即蘊非在蘊而示諸蘊。
乃至界處。
亦複如是,一切非有亦複非無。
是故諸佛及一切法。
真實平等。
皆同一相。
如陽焰等。
一切衆生。
諸佛及土。
皆唯自心。
識想所現。
識想為緣。
所生諸色。
畢竟非有。
如來已離一切識想。
是故不應以色像見。
知所見像。
随想生故。
乃至虛空毛端量處。
一切真佛。
皆亦如是,猶如虛空平等無異。
若我分别。
即見於佛。
若離分别。
即無所見。
自心作佛。
離心無佛。
乃至三世一切諸佛。
亦複如是,皆無所有。
唯依自心。
菩薩。
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
得随順忍。
或入初地。
舍身速生妙喜世界。
或生極樂淨佛土中。
常見如來。
親承供養。
爾時德藏菩薩。
複白普賢菩薩言:若有衆生聞此法門。
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
得幾所福。
普賢菩薩言:佛子谛聽。
若有人。
能攝三界中一切衆生。
令脫生死。
得阿羅漢。
一一羅漢。
各於百劫以天上妙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種種供養。
般涅槃後。
一一複為起七寶塔。
恭敬供養。
若複有人。
一百劫中。
淨持禁戒。
或修忍辱精進禅定。
是人雖複得無量福。
不如有人。
聞此法門。
尊重信受。
不生毀謗。
其福勝彼。
速成正覺。
是時十方一切刹土無量諸佛。
皆自現身。
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
如汝所說,時釋迦牟尼如來。
從其面門。
放無量色光。
遍照三有。
雨種種花。
諸妙音樂。
不鼓自鳴。
大地微動。
於光中。
而說偈言: 若聞此法心清淨,得諸地定陀羅尼。
戒忍自在神通力,速證無上佛菩提。
轉未曾有妙法輪,亦如過去大仙等。
於一念中攝多劫,一塵普現無量刹。
無量衆生沒三界,諸苦所惱常逼切。
邪見纏縛失正道,念念皆令得解脫。
普賢菩薩。
於此法門。
久已證故。
為衆說時。
億千天人。
度一切苦。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
德藏菩薩。
及馀一切菩薩衆會。
世間天龍阿脩羅等。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