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道論卷第八

關燈
當作[一]歡喜。

     親族者.於生死衆生相續是我親族.已憶應令起親族想。

    自身罪過者.其作我相彼瞋 恚從我生.爲彼得非功德.我成相令起自罪過相。

    不應作意者.無瞋恚相不應作意.如 人不樂見色閉眼。

    苦者.爲自苦無障礙應令起相.何故.如愚癡人以慈不正憶自作苦 因得心苦.如是現可知.於有怨家處從彼應離其處使不見不聞於處當住。

    諸根自性 者.取可愛非可愛境界諸根自性.於此我瞋恚因是不正憶.如是當觀。

    念慈者.以彼生 苦彼得苦.此一切法於一心刹那得滅.我何故與彼非瞋處我當作瞋.如是當觀。

    和合 者.內外不一分和合故生苦.我於一分處不堪作瞋恚心.如是當觀。

    空者.是人作苦是 人受苦彼第一義不可得.此身因緣所生無衆生無我界聚草聚等.如是當觀。

    是故世 尊說偈.於村林中住諸苦樂所觸非從自他燒依煩惱得觸若無煩惱心誰能觸細滑。

     彼坐禪人如是瞋恚滅方便明了於自親友中人怨家已作分别已得自在.心次第起 注: [一]原刻作觀.今依麗刻改. ******************** 慈想當修住處種類比丘.從彼當修住處僧衆.從彼當修自住處諸天.從彼當修自住 處衆生.從彼當修自住處外村.如是從村至村從國至國從彼當修一方.彼坐禪人以 慈心已令滿一方.從彼二方從彼三方從彼四方從彼四維上下於一切衆生[一]放慈悲. 一切世間以慈心最大無量無怨無嗔恚令滿。

    彼坐禪人如是修行慈以三種令安禪. 以[二]總攝衆生以總攝村田以總攝方.以一衆生令安慈禪如是二三衆生乃至衆多.於 一村田衆生令安慈禪乃至多村.於一方作一衆生令安慈禪如是乃至四方。

    於是若 依一衆生修行慈若其衆生死其事成失.以失事不堪起慈.是故應廣修慈心乃至廣 行.是時成妙修行成大果成大功德。

    問.慈者何根.何起.何具足.何非具足.何事。

    答.不貪 爲根不瞋恚爲根不癡爲根欲爲根正作意爲根.何起者是根令起.何具足者若慈成 就殺除瞋恚除不善愛令身口意業清淨此謂具足.何非具足者以二因失慈以自朋 生怨以不善愛以對治生怨以起瞋恚此謂非具足.何事者於衆生爲事。

    問.不然.第一 注: [一]原刻作故.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義衆生不可得.雲何說衆生爲事。

    答.依諸根種於世假說衆生。

    爾時菩薩摩訶薩修慈 流於一切衆生遍滿十波羅蜜。

    問.何故然。

    答.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緣饒益成 攝受衆生施於無畏如是滿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依饒益於一切 衆生成無害不失法用如父於子如是滿戒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依 饒益一切衆生成無貪意出離非饒益向禪向出家如是滿出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 一切衆生行慈依饒益一切衆生成多思惟饒益非饒益如義說方便明了爲除惡爲 得善如是滿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依取饒益不捨精進一切時 堅精進相應如是滿精進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行慈於一切衆生依饒益彼衆生惡語 罵詈成忍辱不忿恨如[一]是滿忍辱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依饒益於一 切衆生說實語於實住受持實如是滿實諦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行慈依 饒益於一切衆生乃至失命誓不捨願成[二]堅受持誓願如是滿受持波羅蜜.菩薩摩訶 注: [一]原刻下衍是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刻作聖.今依麗刻改. ******************** 薩於一切衆生以自相饒益滿慈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修慈於親友中人 怨家平等心離瞋恚愛如是滿捨波羅蜜。

    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慈成滿十波羅蜜。

    明 慈滿四受持.爾時菩薩摩訶薩修慈已滿十波羅蜜成令滿四受持.所謂諦受持施受 持寂寂受持慧受持.於是諦波羅蜜受持波羅蜜精進波羅蜜令滿諦[一]受持.施波羅蜜 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令滿施受持.忍辱波羅蜜慈波羅蜜捨波羅蜜令滿寂寂受持. 慧波羅蜜令滿慧受持。

    如是菩薩摩訶薩已修慈遍[二]滿滿十波羅蜜令滿四受持.令滿 二法所謂奢摩他毗婆舍那.於是諦受持施受持寂寂受持令滿奢摩他.慧受持令滿 毗婆舍那。

    已滿奢摩他令滿一切禪解脫定正受令起雙變定及大悲定.已滿毗婆舍 那令滿一切神通辯力無畏已滿令起自然智一切智.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慈次第 令滿佛地。

    〈慈已竟〉 問雲何悲.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雲何爲修。

    答.如父母唯有一子心所愛念見子 注: [一]原刻此二字作波羅蜜.今依文義改. [二]原刻下衍一字.今依麗刻刪. ******************** 得苦心起悲惱苦哉.如是於一切衆生起慈憐愍此謂爲悲.悲住不亂此謂修.不現非 饒益爲相.樂爲味.不害爲起.與慈等功德。

    雲何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以 不亂心見彼得病得老得貧.若見若聞如是作意彼衆生得苦雲何方便從苦當得解 脫。

    復次若見其顛倒爲煩惱纏所縛入於無明.或有功德人而不修學.若見若聞如是 作意衆生得苦當生惡趣雲何方便從苦得脫。

    復次若見不善法相應善法不相應.以 不可愛法相應可愛法不相應.若見若聞如是作意彼衆生得苦當生惡趣雲何方便 從苦得脫。

    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於彼人修行悲心多修行.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 行於彼人已修悲心已多修悲心心成和軟堪能受持.彼次第修行於中人.從彼修行 於怨人.餘如初廣說.乃至滿於四方。

    問.何悲具足.何悲不具足。

    答.若悲成就除於殺害 不起憂惱除不善愛.以二因緣失悲以自親生怨以憂惱行以對治生[一]怨以起恐怖。

    問. [二]苦者不於一切衆生有不一切時有.雲何於一切衆生修於悲。

    答.衆生已得苦善取相 注: [一]原刻作忿.今依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