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道論卷第五

關燈
*** 其對治。

    彼坐禪人如是已見識處過患復見無所有處功德.從識處定安詳而越彼識. 不復修行不復分别成失彼識.已見無所有處相自在心願受持.如是現作意不久從 識處想起.以由無所有處想其心得安。

    彼明無邊識定.坐禪人起一切識處見無所有 入正受處住。

    一切者說於無餘.越識處者成越此識.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識處.無所 有處者不復修行不復分别成失彼識但見無所有此謂無所有處.入無所有處心心 數法此謂無所有處。

    無所有處者何義.是識無性是無所有.無所有處者說受持言無 所有.受持正定此謂無所有處定.入正受住者成得無所有定。

    越識事三分成就.三種 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住於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德生無所有處.如初廣說。

    生 無所有功德者.修行無所有處定命終生無所有天夀命六[一]千劫。

    〈無所有定竟〉念無所有 處過患爾時坐禪人於無所有處已得自在.欲起非想非非想處定越無所有處.復更 思惟無所有邊麤見非想非非想處細.復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想處定功 注: [一]原刻作十.今依麗刻改. ******************** 德。

    雲何無所有定過患.此定近識爲怨.與分明想共起故成麤.成彼念著不得勝上.如 是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非想入功德是其對治。

    復次見此想是患是癰是刺.無想 是正是寂寂是妙所謂非想非非想。

    彼坐禪人如是已見念入無所有處.安詳而越彼 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如是現作意不久從無所有處想心起由非非想處想 而心得安。

    彼明非非想處想定.坐禪人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成就入住非非想處。

    一切 者說於無餘.越無所有處者成越無所有處.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無所有處.非非想 者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此謂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入非非想處心心數 法是謂非非想處。

    非非想處者何義.滅分明想故成於無想.細想有餘故成非想非非 想是其處.是謂非非想。

    入正住者成得非非想處定。

    越無所有處.三分成就.三種善.十 想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住於寂寂.明修定果報以是功德生非非想天.如初廣說。

    是 功德生非非想天者.修行非非想處定命終生非非想天夀命八萬四千劫。

    問.何故說 ******************** 非非想處何故不說爲識處。

    答.離無邊執故起想細故不成識處。

    又問.何故依此定不 成漏盡。

    答.離分明想不堪得見道.復次此定最細微非非想不能分别是故不成漏盡 處。

    〈非非想定已竟〉重明上義。

    問.於是定處雲何散句。

    答.所謂滅.聲.顛倒.起.越.外行.覺.受.疑. 不應得。

    滅者.入初禪語言斷.入第四禪出入息斷次第滅。

    聲[一]者.若人入定聞有音聲不 得言說.何以故.是入定人耳識不和合故.復次入色定人是聲成亂.如世尊所說入禪 人聲是其刺。

    顛倒者.入地一切入於非地想而作地想。

    問.若然何故不成顛倒。

    答.此四 顛倒想不異故知此地想是其相.是故不成顛倒。

    起者.以五因緣從於定起.以威儀苦 以最多境界以障礙起以方便不平等以隨意.若入無色定以最多境界不得起住不 動故.入滅禪定及入果定以初作行得起不以餘因。

    越者.越有二種.分越事越.從色禪 越色定是謂分越.從色禪越無色定復從無色定越無色定是謂事越。

    外行者.一切定 外行成就五分。

    覺者.第二禪等性除無間成無覺觀。

    受者.第四禪等性除無間共捨[二]起 注: [一]原刻作香.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越.今依麗刻改. ******************** 有人樂相似無間。

    疑者.未斷一切貪欲等蓋住非非想處說於有餘.如畏毒蛇上樹。

    有 四種人不得起定.必墮惡趣.無因.作五逆.邪見。

    〈散句已竟地一切入已滿〉 [一]問雲何水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雲何取其相。

    答.心緣水相此謂水一切 入.心住不亂此謂修行.於[二]水一切入專意爲相.不除水想是味.心不作二意是處。

    於水 一切入不共五功德.於地出沒自在.於地[三]出宮殿令動.令降雨.令身能起水.令化江海. 於地一切入所說功德亦共有.明修水一切入處處皆見水。

    雲何取其相者.若取水一 切入於水現取相.若自然水若自作水.於是舊坐禪人於非水處取水相.彼人處處見 水若於井於瓶若於池沼江湖淮海是其所觀隨意卽見彼分水相得起.不如新坐禪 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

    明修水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從初以觀如 是寂寂處若寺舍若石室若樹下.是處不闇不日光炙無塵無風無蚊蚋等無諸障礙. 於如是處若鉢若瓫埋淨地中令與地平周迴一尋.盛以雨水不雜以餘色水令滿鉢 注: [一]此下淨道論第五品釋餘一切入. [二]原刻作外.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作山.今依麗刻改. ******************** 瓫.應於此處作意水[一]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事如地一切入廣說. 乃至非非想處。

    〈水一切入已竟〉 問雲何火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雲何取相。

    答.心於火相此謂火一切入. 彼時心住不亂此謂修行.火相巧於放意爲相.不除火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

    何功德 者不共五功德.於火一切入經營起煙炎.以光明想起.滅餘色光.隨意所燒.以作光明 曉了於火界.如地一切入所說功[二]德.因修火一切入處處皆見火。

    雲何取其相者.若現 取火一切入於火取相或於自作處或自然處.於是舊坐禪人取於自然相彼處處見 或草火或薪火或林火或屋火熾然燄盛從此爲初以作於觀或自樂不樂卽見彼分 火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唯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

    彼修火一切入方 便.新坐禪人從初經營斷截樵薪.於清淨處積聚焚燒.或日出時或日入時從下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