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度論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衆生潤在前念是慈。
悲者.苦惱衆生愍傷在前.離憂惱念是悲。
喜者.於多 樂衆生繫縛悅踴是喜。
護者.無求不勇猛恕衆生過.若衆生作惡是不作爲快.是反 觀衆生自業.如是恕過謂之護。
問.已說無量.雲何無色。
答. 無色者.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
處者依.是四種。
空者.除色.見色過.是離欲一心緣空.於空繫想.是空處。
不猗於空但 有識.緣識便有識處。
是亦爲依.無依乃勝.若無所有是謂無[二]所有處。
於想見過.滅想 注:[一]者字依麗刻加.
[二]所字依麗刻加.
********************
見怖.一心是非想非非想處。
是無色道.是名一切福。
問.根雲何。
答. 根者.無貪無恚無愚癡。
不貪.不瞋.不癡.此三根相。
問.此是誰根。
答.非是前說德本耶。
是一切趣善勝法之本. 隨其義一增餘相隨.如無貪於施增.無恚於戒增.無愚癡於修增。
復次.無貪於財施 增.無恚於無畏施增.無愚癡於法施增.是謂三種施增。
復次.無貪於攝他增.無恚於 不嬈他增.無愚癡於饒益增.是謂三種戒增。
復次.無貪於禪增.無恚於無量增.無愚 癡於無色增.是謂三修增。
復次.無貪於不惡增.無恚於忍辱增.無愚癡於多聞增.如 是於力根.如是當知一切善行根.無貪者於所有衆具不利不著意.無恚者滅於恚. 無愚癡者滅於癡.故曰根。
問.雲何無惡。
答. 無惡者.忍辱多聞[一]不惡。
無惡者是俗數假想.復次惡者是憎惡.是不憎惡故曰無惡.如所說.無惡者妙善之 言。
注:[一]不惡.秦譯作聖分.
********************
忍辱者.苦貴賤力自制不怒恕。
忍辱爲苦.貴力.賤力.隨其事自制不怒恕。
爲苦所逼自制.是堪耐義。
爲貴力所迫怒. 而不能報.但弊惡人故起怒.若於大力所迫不起怒.是忍辱。
爲賤力所加恕.賤力怨 家能報.若不報者是恕。
如是衆生過.及行過堪耐此義今當說. 苦者.寒熱飢渴風日勤勞。
爲衆苦所逼當自制.此苦從二事起惱於身.不怒於無情.怒者衆生因緣說.是以依 二逼身當堪忍。
問.已說忍辱.雲何多聞。
答. 多聞者.契經阿毗曇律。
多聞者.若能除婬怒癡是多聞.餘者非多聞。
是三種.契經.阿毗曇.律。
於中契經者.薩 雲若說及彼所印可.顯示穢污白淨.明四聖諦.離無量惡。
阿毗曇者.於契經所有盡 分别。
律者.說威儀禮節令清淨。
是謂三種多聞。
於中律[一]多制欲.阿毗曇多制恚.阿毗
曇者說諸業性以此止恚.因恚起犯戒.因犯戒墮地獄.契經多制癡.契經者說十二
注:
[一]多原刻作名.今依麗刻改.
********************
因緣。
問.是多聞.雲何不惡。
答. 不惡者.[一]真知識禦意由。
真知識.真禦意.真由.是謂不惡。
真知識者.慈善能.師弟子同學。
若慈善能者.是謂真知識。
彼三種.師.弟子.同學。
問.雲何.若慈是師善是弟子能是同 學說如是耶。
答.不.所以者何.說無差降.慈善能者謂真知識相.是說當觀師弟子同 學。
此中慈相最勝.餘二支所成。
或慈者但不善知事亦不能說.如父年老無德.或有 能者亦不善.彼雖有慈不善故教惡.如六師等.若有具足成就三相者當知是真知 識。
或有師過故壞.或弟子過.或同學過.是以具足成就三相真知識當求。
問.是真知 識.雲何真禦意。
[二]答.
真禦意者.止舉護想勇猛。
止想.舉想.護想.向是勇猛。
於中止者.止心逸意下.此中觀相故說止.舉者.意弱柔軟 注:[一]真知識禦意由.秦譯作善知識思惟得.
[二]答字依麗刻加.
********************
下.筋力扶起令高.此中觀相故說舉。
護者.以平等意任其行.如善禦乘遲者使速急 者制之等行而護.此亦如是。
四無量中護不可意衆生以慈爲首護.此中平等意護。
問.雲何知如下意當舉.舉意當制.等者護。
答.非爲自隨所欲是真禦意耶.是故此自 隨所欲.隨時隨方便義.若高下者此非真禦意。
問.是真禦意.雲何真由。
答. 真由者.具方便果。
[一]真由者名向彼.或說習修是真由.具.方便.果。
問.爲誰具。
答.前已說善勝。
問.具名何等。
答. 具者.善損伏根近行禪。
此是資於善行故曰具.如行具足具.具者是支義。
此具三種.善損.伏根.近行禪。
問.雲 何善損。
答. 善損者.糞掃衣[二]無事乞食。
衆聚中損謂之善損.善損者是清薄義。
工師作二種像.有增者有損者.損者石工木 注:
悲者.苦惱衆生愍傷在前.離憂惱念是悲。
喜者.於多 樂衆生繫縛悅踴是喜。
護者.無求不勇猛恕衆生過.若衆生作惡是不作爲快.是反 觀衆生自業.如是恕過謂之護。
問.已說無量.雲何無色。
答. 無色者.空識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
處者依.是四種。
空者.除色.見色過.是離欲一心緣空.於空繫想.是空處。
不猗於空但 有識.緣識便有識處。
是亦爲依.無依乃勝.若無所有是謂無
於想見過.滅想 注:
是無色道.是名一切福。
問.根雲何。
答. 根者.無貪無恚無愚癡。
不貪.不瞋.不癡.此三根相。
問.此是誰根。
答.非是前說德本耶。
是一切趣善勝法之本. 隨其義一增餘相隨.如無貪於施增.無恚於戒增.無愚癡於修增。
復次.無貪於財施 增.無恚於無畏施增.無愚癡於法施增.是謂三種施增。
復次.無貪於攝他增.無恚於 不嬈他增.無愚癡於饒益增.是謂三種戒增。
復次.無貪於禪增.無恚於無量增.無愚 癡於無色增.是謂三修增。
復次.無貪於不惡增.無恚於忍辱增.無愚癡於多聞增.如 是於力根.如是當知一切善行根.無貪者於所有衆具不利不著意.無恚者滅於恚. 無愚癡者滅於癡.故曰根。
問.雲何無惡。
答. 無惡者.忍辱多聞
無惡者是俗數假想.復次惡者是憎惡.是不憎惡故曰無惡.如所說.無惡者妙善之 言。
注:
忍辱爲苦.貴力.賤力.隨其事自制不怒恕。
爲苦所逼自制.是堪耐義。
爲貴力所迫怒. 而不能報.但弊惡人故起怒.若於大力所迫不起怒.是忍辱。
爲賤力所加恕.賤力怨 家能報.若不報者是恕。
如是衆生過.及行過堪耐此義今當說. 苦者.寒熱飢渴風日勤勞。
爲衆苦所逼當自制.此苦從二事起惱於身.不怒於無情.怒者衆生因緣說.是以依 二逼身當堪忍。
問.已說忍辱.雲何多聞。
答. 多聞者.契經阿毗曇律。
多聞者.若能除婬怒癡是多聞.餘者非多聞。
是三種.契經.阿毗曇.律。
於中契經者.薩 雲若說及彼所印可.顯示穢污白淨.明四聖諦.離無量惡。
阿毗曇者.於契經所有盡 分别。
律者.說威儀禮節令清淨。
是謂三種多聞。
於中律
問.是多聞.雲何不惡。
答. 不惡者.
真知識.真禦意.真由.是謂不惡。
真知識者.慈善能.師弟子同學。
若慈善能者.是謂真知識。
彼三種.師.弟子.同學。
問.雲何.若慈是師善是弟子能是同 學說如是耶。
答.不.所以者何.說無差降.慈善能者謂真知識相.是說當觀師弟子同 學。
此中慈相最勝.餘二支所成。
或慈者但不善知事亦不能說.如父年老無德.或有 能者亦不善.彼雖有慈不善故教惡.如六師等.若有具足成就三相者當知是真知 識。
或有師過故壞.或弟子過.或同學過.是以具足成就三相真知識當求。
問.是真知 識.雲何真禦意。
止想.舉想.護想.向是勇猛。
於中止者.止心逸意下.此中觀相故說止.舉者.意弱柔軟 注:
護者.以平等意任其行.如善禦乘遲者使速急 者制之等行而護.此亦如是。
四無量中護不可意衆生以慈爲首護.此中平等意護。
問.雲何知如下意當舉.舉意當制.等者護。
答.非爲自隨所欲是真禦意耶.是故此自 隨所欲.隨時隨方便義.若高下者此非真禦意。
問.是真禦意.雲何真由。
答. 真由者.具方便果。
問.爲誰具。
答.前已說善勝。
問.具名何等。
答. 具者.善損伏根近行禪。
此是資於善行故曰具.如行具足具.具者是支義。
此具三種.善損.伏根.近行禪。
問.雲 何善損。
答. 善損者.糞掃衣
衆聚中損謂之善損.善損者是清薄義。
工師作二種像.有增者有損者.損者石工木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