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寶生論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關燈
别轉是也. ******************** 識當時已謝滅故。

    義旣如是.如何彼境許成現量耶.況復是爲殊異論者許一切法刹 那不住此覺起時色等諸境亦皆已滅. 現量之理斯何得成。

    雖復如前善開釋已.仍爲於斯甚深法義不能窺[一]測.更設難言。

     由量力故斷爲有者.或復此由違比量故於色等處遮使成無.縱實由量刊定有無. 然由於彼别根比知及正教等諸量之中别根最勝.由親證境是果性故.要於此處 無違害已方於餘量而成立之。

    此卽别根於色等處旣親證會.豈能令彼比量相違 辄欲遮其色等有性.如何外色成别根境。

    由若無境.不能於此生如是覺此事是我 别根知也.此言意道各别自證領受相生重起心緣而宣說故.猶如曾領苦樂染等。

     此固不然.於餘亦爾.别根如夢等見有如斯.前已具說於夢等位亦有現見色等諸 境。

    卽如所言覆察之心是有故者.顯此立因有不定過.然由夢瞖及罪逆心之所損 故如似别根現前明見.雖無實境而有見事。

    復亦不越識之體性.於所領事現前納 注: [一]原刻作惻.今依麗刻改. ******************** 受爲斷割故.由斯道理意欲成立色等實境是離識者有相違過徒事慢心。

    此復更 有因不成過.此覺後緣時所見境已亡如何許現量.眼等諸識見色等時彼實不能 生斯斷割.此但由其各别內證相分性故.因此爲先意識隨後取其定相總集思構 方能決斷。

    又復當時識不俱起.設爾有[一]其色等諸境.眼等識滅後何能見.能見非有 所鑒豈成.正於此時何所希望從其滅識寧能有見。

    況於色等共識同亡.是故應知 此不能見色等諸境.藉彼見力重審之心觀於色等如何許成别根量性。

    復於彼時 意識斷割不共許爲現量性故.由無能見及俱謝故。

     有餘師雲於此最初領受其境非分别垢之所染故.彼定緣於外色實境。

    此亦非理. 是不成故.由非他許離於言詮色等外境是識所知。

    然由內有自證之事.當爾之時 不起思構便緣諸境相貌差别.彼但許有如斯內緣.此亦隨其相貌現時但依於識. 猶如共成苦樂染等。

    然由將彼色等外境爲别根量.此但是爲虛妄情執.猶如彼此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數量業等。

     還將此難用拓餘疑於夢見事從夢覺已後覆緣想.雖復當時無境然有上心之知. 現量亦爾.由因此故後時意識決了非無。

    彼亦[一]元無撥别根量於自內證心心所生. 不離自證而有現量是所許故。

    然於外境將爲現量斯妄增益卽是所遮.如前爲出 不成之過未見解詞.但事空言實無的當。

    彼全不許有外色等.更欲仗之明有現量. 然所成立不能遠離所斥之過故。

     若也不曾領受前境.意識不能生憶念也.決定應許於彼外境曾領受之.由斯能見於 色等境許别根性。

    斯乃不成曾領受境方能憶者。

    所以雲何。

     由有理故。

     已說如相識者.雖無外境如境相現.眼等諸識遂得生起.如前己說。

     次復雲何。

     注: [一]原刻作無.從寫本無字轉錯.今改正. ******************** 從此生憶念者.從此識後與念相應.卽於此相分别意識而生起也.由領其境念方起 故其義不成。

     若爾於色等處以現量性決定了知所有相貌生憶念性故.猶如樂等於憶念上安 置形像而領取之.決斷前相內自證解.然非不領。

    猶如石等有其燄等生意識時.亦 不能生此之憶念.由斯決定依比量力於色等境應必定有親領受之.若異此者所 許憶念便成非有。

    復由於此受領之境成現量故.世間言論名之爲見。

    若於色等是 憶念性如共成者.可有斯過。

    卽由於此外色等處領受憶念理不許成.由有理故.如 離於境得有其見.憶念同然。

    爲其能立不共成故.宗及於喻欲曉悟他於境領受全 無力用。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