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關燈
小
中
大
於自部有力用故.爲此先陳阿笈摩教。
爾來據義依大乘說卽第七[三]聲目其所爲.謂欲證得彼大乘理說唯識觀是真實故.
注:
[一]勘梵本二十論.此段引華嚴經十地品雲.經言諸佛子卽此三界唯心.今譯文略.
[二]詮.蘇呾囉意譯.本作略詮.今省稱也.後同.
[三]據律天二十論疏.此段釋前依大乘成三界唯識句.今雜出於此.故以爲旁論.
********************
此不虛性以阿笈摩善成立故。
又若唯據言說大乘猶如於義假名乘者.依第七聲 所說聲也.謂卽依託大乘言教聚集之處真實句義而成立之但唯是識.爲欲明其 所立宗義於大乘教而引一隅.顯所立宗不於自教有相違背。
此復何故名阿笈摩辄自引證說斯言耶。
謂從能說如理教者假彼相續爲增上緣 此教方生.於其聽者識之差别體有功能現前而住.或是親聞或復傳說於所詮事 當情相狀次第而生猶如筆畫章句形段昞然明現.從他來故名阿笈摩。
若復有時 自生憶念隨順本相識方生者.從彼生故得阿笈摩名.猶如自說名爲佛語.[一]德者義
相爲智因故名智資糧。
豈非一切但唯有識此違所許故及自語相違。
理固不然.非由於色有别異故.依識 差别而爲建立.如無色界所有差别。
如無色界實無其色但依於識分爲四種立空 處等.餘界亦然.設復說三.於識何妨。
猶若有情雖無差異然而安立欲色界殊.據其 注:[一]據律天二十論疏.此句意雲.以有如實見義等功德者爲增上故.今譯疑錯.
********************
所繫色差别故.色雖無異.别立無過。
豈不詮教言唯有心.今此立宗言唯有識.說違本教諒在憑虛。
義有所歸誠無斯過. 由其先許 心意識了是名差别. 由同體事名不俱陳.故以異名而宣其義。
[一]卽此唯了之言非衆共許.欲令解義取共
知聲更陳餘號復更顯與經不相違。
重說意識二聲況彼二義知體不别卽是其果. 若欲要明不違經者.心了二聲同其一義明不違教釋妨已周.何須更說意與識耶。
若說了聲心異名者.心望心所是别有體猶如於境.[二]同生之類念昔睡等便成是無.
此則前後理相違背。
實無此過.有所由故. 此中心言許有相應. 卽是了言兼攝於彼。
注:[一]勘梵本二十論.唯識原作唯了.故有此段釋文.律天二十論疏雲.八識現似境相而生得名了别.以是知識與了義各異也.今譯餘處唯了皆作唯識.蓋沿舊習未敢遽改耳.
[二]同生.舊譯俱生.
********************
若如是者.識外之境心意詮故於其心處更置唯聲意有取遮以爲其界.境若無者
遂成無[一]用。
唯聲不遮可如來責.現遮所緣境.如何言無用。
若如斯解由同生法及所緣境俱是離心别有其體.一便遮止一乃見留.豈得事無 由緒而空談自愛。
若無别意[二]誠如所詰.然由於境心聚共緣決斷等事同類性故於
心所處假說心聲.復爲遮其非所許事故於心處更置唯聲。
縱有所談此還非理.便 成亦是不取心言.非一處顯真假二事俱能彰顯有力用故.如牛等聲.於心所處置 此心言說心聲時真事便捨.如於邊鄙假說爲牛垂胡等事理定應棄。
有言本意二 事俱說.亦應更作一種異聲用表斯義.或可攝聲撮略而顯.依俗論法猶如欲聲而 爲辯釋.非唯自意能爲巧釋[三]無其緒系生決定[四]耶。
亦復不由有染等言.蘇呾囉中有 染等說於其遮遣無有力用.於彼亦有有境言故境亦不遮.所說唯聲便成無用。
若言外境非理須遮無阿笈摩.[五]摩呾囉聲二處同故.隨遮一事無決定因.是故須依
注:
[一]此下應牒論文.今譯改出於後.
[二]原刻作成.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作元.乃從寫本無字錯.今改正
[四]同也.後文有處例此.
[五]摩呾囉
爾來據義依大乘說卽第七
又若唯據言說大乘猶如於義假名乘者.依第七聲 所說聲也.謂卽依託大乘言教聚集之處真實句義而成立之但唯是識.爲欲明其 所立宗義於大乘教而引一隅.顯所立宗不於自教有相違背。
此復何故名阿笈摩辄自引證說斯言耶。
謂從能說如理教者假彼相續爲增上緣 此教方生.於其聽者識之差别體有功能現前而住.或是親聞或復傳說於所詮事 當情相狀次第而生猶如筆畫章句形段昞然明現.從他來故名阿笈摩。
若復有時 自生憶念隨順本相識方生者.從彼生故得阿笈摩名.猶如自說名爲佛語.
豈非一切但唯有識此違所許故及自語相違。
理固不然.非由於色有别異故.依識 差别而爲建立.如無色界所有差别。
如無色界實無其色但依於識分爲四種立空 處等.餘界亦然.設復說三.於識何妨。
猶若有情雖無差異然而安立欲色界殊.據其 注:
豈不詮教言唯有心.今此立宗言唯有識.說違本教諒在憑虛。
義有所歸誠無斯過. 由其先許 心意識了是名差别. 由同體事名不俱陳.故以異名而宣其義。
重說意識二聲況彼二義知體不别卽是其果. 若欲要明不違經者.心了二聲同其一義明不違教釋妨已周.何須更說意與識耶。
若說了聲心異名者.心望心所是别有體猶如於境.
實無此過.有所由故. 此中心言許有相應. 卽是了言兼攝於彼。
注:
唯聲不遮可如來責.現遮所緣境.如何言無用。
若如斯解由同生法及所緣境俱是離心别有其體.一便遮止一乃見留.豈得事無 由緒而空談自愛。
若無别意
縱有所談此還非理.便 成亦是不取心言.非一處顯真假二事俱能彰顯有力用故.如牛等聲.於心所處置 此心言說心聲時真事便捨.如於邊鄙假說爲牛垂胡等事理定應棄。
有言本意二 事俱說.亦應更作一種異聲用表斯義.或可攝聲撮略而顯.依俗論法猶如欲聲而 爲辯釋.非唯自意能爲巧釋
亦復不由有染等言.蘇呾囉中有 染等說於其遮遣無有力用.於彼亦有有境言故境亦不遮.所說唯聲便成無用。
若言外境非理須遮無阿笈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