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掌珍論卷上

關燈
若言我宗立有幻等離言實性同喻無故非 能立者.離言實性道理不成故無有過.若爾外道所執離言實性我等誰能遮破.彼亦 說有實性我等非慧非言之所行故。

    若衆緣力所生一切依他起性就勝義諦有自性 者.幻士應有實士自性.若有他性亦不應理.牛上不應有驢性故.[一]作非作性實有實無 有性無性二俱攝受.如此所立無同法喻或立已成二過所染故不應理。

    又從緣生諸 注: [一]原刻作非.今依麗刻改. ******************** 有爲法就勝義諦若許有性.所作故因證彼性空遣彼性有.故所立宗違比量過.諸從 緣生皆共了知世俗有性.若有定執勝義諦有.應以此理遮破彼宗。

    又彼不應攝受此 論.就勝義諦二種分别不應理故。

    又如所說非如能詮有所詮性非如所詮有能詮性. 諸敵論者於此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

    又如所說故依他起自性有上徧計所執自 性本無.此亦他論於是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

    若言由執能詮所詮徧計所執自性 有力生諸煩惱故須遮止.此亦不然.諸禽獸等不了能詮所詮相應.亦於境界不如理 執生煩惱故。

    具有種種堪能意樂.亦有種種微妙聖言.徧計所執自性空教唯益少分 不徧一切.故我不獨立之爲空。

    且止傍論應辯正論。

     如是如前所說道理已具成立眼自性空.復有餘師作如是難.此能遮破有自性言.若 是實有失所立宗因成不定.若非實有卽無自性不成能破。

    此亦不然.如世尊說梵志 當知一切所說實非實言我皆說爲非實非妄.由此聖教及諸已說當說道理就勝義 ******************** 諦實與不實皆不建立.是故無有如所說過。

    又如汝意所說道理所遮無故能遮亦無 非能遮無所遮便有.但由所遮本性無故能遮亦無.能遮唯能辯了所遮本無自性非 能破壞所遮自性.如說菩薩不能以空空一切法.然一切法本性自空乃至廣說。

    又如 能照照所照時不應說言瓶衣等物所照無故能照亦無.亦不應言所照物性本無今 有.又我所立能遮所遮能立能破有倒無倒皆世俗有.若汝遮破所立能立卽違自宗。

     此能遮言應非能立.性非實故.如石女兒所發音聲.汝旣許有能立比量我亦應爾.世 俗有故。

     如前已說但止廣諍.諸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

    如是如前所說比量無諸障難.故 所立宗謂就真性眼處性空道理成就。

    又所立因緣生故者略舉名相.爲遮所說眼等 自性復有餘因.謂可壞故隨緣别故可生起故有時能起邪正智故.由此等因如其所 應隨所對治應正遮破。

    復有說言眼實有性.彼相因果皆現有故.非實性空現有相等. ******************** 現見眼等相等現有.是故眼等非實性空。

    此就勝義無同喻故有性不成.若就世俗共 知實性便立已成。

    又依同喻因成相違.同喻唯有世俗性故。

    如就真性眼處性空.如是 耳鼻舌身與意色聲香味觸處法處性空亦爾.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

    又應總 别就其真性成立藴界緣起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波羅蜜多諸三摩地陀羅尼門 諸無礙解十力無畏不共法等一切智智皆自性空.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

    又 諸外道徧計所執大及我執唯量根大實德業等有爲句義悉皆攝在十二處中.是彼 相故.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

     如是雖由思擇力故悟入性空闕修習力.譬如衆鳥翅羽初生未能作用.故復精勤習 修習力。

    如眩瞖者餌能遣除眩瞖藥故眼得清淨離諸麤大髮蚊蠅等明見境界.如是 勤習修習力故除遣執取有爲相垢疑惑邪智。

    修真觀行初現前時不由他緣受妙喜 樂.不取一切有爲相故.不取一切施物施者及受者故.不取一切施者受者及施果故. ******************** 二種三輪皆得清淨.乃能正勤攝受無量福智資糧二種重擔.終不貪求現非現果亦 不愛樂現事當果親近供養所愛有德種種天神.亦不妄執德爲作者我爲作者大自 在天極微性等.常修大捨.如是等事皆由已說當說正理證得一切有爲無爲所破能 破法性空故。

    如世尊言菩薩不應安住諸事行於布施都無所住應行布施乃至廣說. 又世尊言若諸菩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真實菩薩.又世尊言無有少法名能發趣菩 薩乘者.是諸菩薩尚不希求般涅槃故勤修梵行.況復欣樂三界生死。

    如是正修一切 有爲性空觀已.復應正觀若自性空卽無有生.若無有生卽無過去未來現在.於其三 世無有罣礙.正觀三世皆清淨相.依前所說無顛倒理三輪清淨趣大菩提。

    如有問言 曼殊室利雲何菩薩趣大菩提.答言梵志應如菩提.復問雲何名爲菩提.答言梵志此 非過去亦非未來及以現在.是故菩薩應觀三世皆清淨相三輪清淨趣大菩提。

     大乘掌珍論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