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三 如是已說界事決擇.於雜染事勝決擇中煩惱雜染勝決擇今當先說.頌曰. 意相應四惑 遍行而俱起. 無記最後滅. 隨所生彼性。

     論曰.當知[一]意相應煩惱遍行一切位.與一切有漏善等心俱時現行不相違故。

    又此 煩惱皆是俱生非分别起.是有覆無記性非不善性.最後金剛喻定之所頓斷。

    又此 煩惱有四種.所謂無明薩迦耶見我慢我愛.若生此界中補特伽羅當知此意相應 煩惱卽是此界體性所攝。

     復次頌曰. 注: [一]意相應惑見瑜伽卷六十三. ******************** 一切生相續. 現起及與緣 隨眠境麤重 各差别二十。

     論曰.若生此界此地.卽此界地一切煩惱令生相續。

     又此煩惱雜染[一]若現行.若緣.若隨眠.若所緣境.若麤重.當知各有二十種相。

    煩惱現 行有二十種者.一隨所欲纏現行謂在家者.二不隨所欲纏現行謂出家者.三無所 了别謂處惡說法者.四有所了别謂處善說法者.五互增上謂貪等行者.六皆平等 謂等分行者.七微薄謂薄塵行者.八外門纏現行謂未離欲者.九內門纏現行謂由 世間道離欲者.十增上纏現行謂諸異生.十一失念纏現行謂諸有學.十二分别纏 現行謂堅執著者.十三俱生纏現行謂不堅執著者.十四觀察現行謂喜觀察者.十 五不自在現行謂睡眠者.十六自在現行謂覺悟者.十七不可救現行謂無涅槃法 者.十八可救現行謂有涅槃法者.十九取相現行謂尋思彼隨法而取相貌者.二十 不取相現行謂不尋思彼隨法不取相貌者。

    煩惱緣有二十種者.一樂.二苦.三不苦 注: [一]四門各二十差别見瑜伽卷五十九. ******************** 不樂.四欲.五尋.六觸.七先所串習.八隨眠.九不親近善友.十不聽聞正法.十一不如 理作意.十二不信.十三懈怠.十四失念.十五散亂.十六不正知.十七放逸煩惱.十八 異生性.十九由離欲.二十由受生。

    煩惱隨眠有二十種者.一不定地隨眠.二定地隨 眠.三隨自境隨眠.四隨他境隨眠.五被損隨眠.六未被損隨眠.七隨順隨眠.八不隨 順隨眠.九具滿隨眠.十缺減隨眠.十一可害隨眠.十二不可害隨眠.十三增上隨眠. 十四平等隨眠.十五微薄隨眠.十六有覺隨眠.十七無覺隨眠.十八生多苦隨眠.十 九生少苦隨眠.二十不生苦隨眠。

    煩惱所緣境有二十種者.一緣有事境.二緣無事 境.三緣自相境.四緣共相境.五緣現見境.六緣不現見境.七緣外門境.八緣內門境. 九緣自類煩惱境.十緣他類煩惱境.十一緣自境.十二緣他境.十三緣無境.十四緣 有漏境.十五緣無漏境.十六緣有爲境.十七緣無爲境.十八緣自心分别境.十九緣 憶念分别境.二十緣事相境。

    麤重有二十種者.一性報麤重.二性煩惱麤重.三性業 ******************** 麤重.四煩惱障麤重.五所知障麤重.六定障麤重.七業障麤重.八報障麤重.九蓋障 麤重.十不正尋思麤重.十一愁惱麤重.十二怖畏麤重.十三勞倦麤重.十四食麤重. 十五眠夢麤重.十六婬欲麤重.十七大種乖違麤重.十八時分變異麤重.十九死麤 重.二十遍行麤重。

     又若略說了知煩惱由五種相.謂自體相因相品類相於境心亂相及果相。

     復次齊何當說煩惱隨眠及不善。

    頌曰. 隨順自生故. 種子故.事故. 生四過失故. 不淨三因故。

     論曰.由四種因故[一]說名隨眠.一隨順自生故.謂若煩惱事隨順此煩惱.二種子隨縛 故.三彼增上事故.四生四過失故。

    四過失者.一不寂靜過失.二差别過失.三發行過 失.四攝因過失.此中前一由二所顯.[二]三種由四所顯。

     問齊何當知不善煩惱相。

    答.由三因故.謂猛盛故.惱亂有情故.能障礙善故。

     注: [一]隨眠義見瑜伽卷八. [二]原刻作二.今依麗刻改. ******************** 復次[一]業雜染勝決擇今當說.頌曰. 業思及思已 差别有十三. 彼果六三位. 業決定五種。

     論曰.若略說業有二種.謂思及思已。

    此業差别復有十三種.一身業二語業.三意業. 四律儀所攝業.五不律儀所攝業.六俱非所攝業.七福業.八非福業.九不動業.十黑 黑異熟業.十一白白異熟業.十二黑白黑白異熟業.十三非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 業。

     如是等業當知有六種果三種位.六種果者謂可愛果不可愛果清淨果異熟果等 流果增上果.三位者謂作用位習氣位與果位。

     又如是業有五種決定.一現法受決定.二生受決定.三後差别受決定.四受報決定. 五作業決定。

     復次頌曰. 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