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心差别相建立應知.頌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 復由七種行 難了相應知。
論曰.心[一]差别相當知復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謂立眼識乃至意識.
所緣力者謂立色識乃至法識.青識黃識乃至苦識樂識如是等。
復由七種行相了知諸心難知差别.一不可知相續久住器差别相.二多種相境差 别相.三俱有差别相.四能治所治速疾迴轉差别相.五習氣差别相.六續生差别相. 七解脫心差别相。
注:[一]差别相見瑜伽卷三.
********************
復次頌曰.
所緣無自在. 住惡所依止. 隨緣力所轉. 心繫縛應知。
論曰.由三因故說心被縛.一於所緣境不自在故.二安住穢惡所依止故.三隨衆緣 力而轉變故.此中於所緣境不自在者謂於制伏相於化於變等不如所欲住境自 在。
復次頌曰. 散亂及安住 六種十五種. 緣境界六等. 所治心非一。
論曰.當知心散亂有六種.心安住有十五種.心緣境有六種等衆多差别.所對治心 亦非一種應知。
心散亂有六種者.一作意心散亂.謂諸菩薩棄捨大乘相應作意退習聲聞獨覺相 應下劣作意.二外心散亂.謂於外妙五欲及憒鬧相尋思隨煩惱外境界中縱心流 ******************** 散.三內心散亂.謂或由惛沉睡眠下劣或由味著諸定或由種種定中隨煩惱故惱 亂其心.四相心散亂.謂依止外相作意思惟內境相貌.五麤重心散亂.謂內作意爲 緣生起諸受由麤重身故計我我所.六自性心散亂.謂五識身。
心安住有十五種者.一初發安住心謂修三摩地方便.二證得安住心謂已得未至 三摩地.三圓滿安住心謂已得根本靜慮三摩地.四自在安住心謂卽於此得隨所 欲.五有動安住心謂於下三靜慮.六無動安住心謂於第四靜慮.七此上寂靜安住 心謂於寂靜無色解脫.八最勝寂靜安住心謂於想受滅解脫.九信解安住心謂於 聞所生智.十決定安住心謂於思所生智.十一影像安住心謂於世間修所生智.十 二成實安住心謂出世間修所生智.十三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世間靜慮無 色.十四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出世間靜慮無色.十五三行雜染安住心謂識 隨色而住緣色而住依色而住如是乃至隨行而住緣行而住依行而住.此中隨色 ******************** 而住者謂執受所依故.緣色而住者謂[一]取境界故.依色而住者謂由麤重故.如是乃
至隨行等三當知.識非識住緣自心心能盡愛故。
復次緣境界六等者.謂常緣境.非常緣境.遍滿緣境.淨行緣境.善巧緣境.淨惑緣境。
[二]如是爲先復有多種餘緣境界.謂欲界繫心緣欲色無色及不繫境.如是色無色界
繫心及不繫心各緣四種境。
又依欲界繫心起欲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色界 繫心起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無色界繫心起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又過去 心緣過去未來現在.如是未來現在心各緣三種.又善心緣善不善無記.如是不善 無記心各緣三種.又樂俱行心緣樂俱行等三種境界.如是苦俱行心不苦不樂俱 行心各緣三種.又貪瞋癡相應心各緣貪等相應三種境界。
復次所治心非一者.謂欲界繫有五種心謂見苦所斷心乃至修道所斷心.如是色 無色界繫心各有五種.及無漏心.合爲十六種心。
復有二十種心.謂欲界繫心有八 注:[一]原刻作邪.今依麗刻改.
[二]緣境義見瑜伽卷六十九.
********************
種.一生得善心二方便善心三不善心四有覆無記心及無覆無記心分爲四種謂
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工巧處心變化心.色界繫有六心除不善工巧處心.無色界繫
有四心謂除不善威儀路工巧處變化心.不繫心有二種謂學心無學心。
復次心所有事勝決擇今當說.頌曰. 依多境了别 各爲自業生. 心法不應思 相似境轉故。
論曰.心所有法依止能緣多境八種識故各各造作自業而起.依心而有故名心所 有法。
不應更思彼所緣境.由彼與識等緣轉故.如經言若於此受卽於此思.若於此 思
論曰.心
復由七種行相了知諸心難知差别.一不可知相續久住器差别相.二多種相境差 别相.三俱有差别相.四能治所治速疾迴轉差别相.五習氣差别相.六續生差别相. 七解脫心差别相。
注:
論曰.由三因故說心被縛.一於所緣境不自在故.二安住穢惡所依止故.三隨衆緣 力而轉變故.此中於所緣境不自在者謂於制伏相於化於變等不如所欲住境自 在。
復次頌曰. 散亂及安住 六種十五種. 緣境界六等. 所治心非一。
論曰.當知心散亂有六種.心安住有十五種.心緣境有六種等衆多差别.所對治心 亦非一種應知。
心散亂有六種者.一作意心散亂.謂諸菩薩棄捨大乘相應作意退習聲聞獨覺相 應下劣作意.二外心散亂.謂於外妙五欲及憒鬧相尋思隨煩惱外境界中縱心流 ******************** 散.三內心散亂.謂或由惛沉睡眠下劣或由味著諸定或由種種定中隨煩惱故惱 亂其心.四相心散亂.謂依止外相作意思惟內境相貌.五麤重心散亂.謂內作意爲 緣生起諸受由麤重身故計我我所.六自性心散亂.謂五識身。
心安住有十五種者.一初發安住心謂修三摩地方便.二證得安住心謂已得未至 三摩地.三圓滿安住心謂已得根本靜慮三摩地.四自在安住心謂卽於此得隨所 欲.五有動安住心謂於下三靜慮.六無動安住心謂於第四靜慮.七此上寂靜安住 心謂於寂靜無色解脫.八最勝寂靜安住心謂於想受滅解脫.九信解安住心謂於 聞所生智.十決定安住心謂於思所生智.十一影像安住心謂於世間修所生智.十 二成實安住心謂出世間修所生智.十三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世間靜慮無 色.十四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出世間靜慮無色.十五三行雜染安住心謂識 隨色而住緣色而住依色而住如是乃至隨行而住緣行而住依行而住.此中隨色 ******************** 而住者謂執受所依故.緣色而住者謂
復次緣境界六等者.謂常緣境.非常緣境.遍滿緣境.淨行緣境.善巧緣境.淨惑緣境。
又依欲界繫心起欲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色界 繫心起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無色界繫心起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又過去 心緣過去未來現在.如是未來現在心各緣三種.又善心緣善不善無記.如是不善 無記心各緣三種.又樂俱行心緣樂俱行等三種境界.如是苦俱行心不苦不樂俱 行心各緣三種.又貪瞋癡相應心各緣貪等相應三種境界。
復次所治心非一者.謂欲界繫有五種心謂見苦所斷心乃至修道所斷心.如是色 無色界繫心各有五種.及無漏心.合爲十六種心。
復有二十種心.謂欲界繫心有八 注:
復次心所有事勝決擇今當說.頌曰. 依多境了别 各爲自業生. 心法不應思 相似境轉故。
論曰.心所有法依止能緣多境八種識故各各造作自業而起.依心而有故名心所 有法。
不應更思彼所緣境.由彼與識等緣轉故.如經言若於此受卽於此思.若於此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