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
不信等障所不能雜.證聖覺分者謂依彼故證遍覺支.證聖道分者謂證八聖道支.
如是次第得入現觀。
復次齊何當言正入現觀。
頌曰. 從是入見道 無漏正見起. 永斷於三結 證現觀應知。
論曰.從前所修如理作意故於見道位出世間正見得生.由正見故三結永斷謂薩 迦耶見戒禁取及疑.齊如是位當知已入現觀。
然此位中一切惡趣雜染之法皆悉遣除.雲何但言三結永斷。
頌曰. 雖惡趣雜染 計所起惑斷. 境見導師等 隨生三所攝。
論曰.由薩迦耶見於境迷失.由戒禁取於見迷失.由彼疑故於佛導師所說正法及 正行僧而生迷惑.是故隨強唯說永斷三結。
復次現觀有何相頌曰. ******************** 由先世間智 簡擇諦究竟 於諦無加行 決定生起相. 智境和合相 於所知究竟 當知諦現觀 於十種決定。
論曰.由先世間智者謂從聞所生智乃至世間第一法智.簡擇諦究竟者謂已於諸 諦究竟簡擇.於諦無加行決定生起相者謂於所觀察諸諦境中不由加行功用決 定生起相.是現觀相。
又此決定智與境和合相究竟到所知故.所以者何.除是以外 更無異境可須求故.是故此觀名爲現觀。
當知此決定相復有十種。
何等爲十。
頌曰. 我性無.三有. 不滅.無有二. 無分别.無怖. 自斷中決定。
論曰.十種決定者.一於衆生無中決定.二於遍計所執自性無中決定.三於無我有 四於相有五於麤重有是中並決定.六於不滅中決定謂或無故不滅謂衆生我及 法我.或有故不滅謂二無我.七於無二中決定謂法及法空無有差别.八於空無分 ******************** 别決定.九於法性無怖決定謂諸愚夫於此性處生諸怖畏智者於此無有怖畏是 故決定.十於自在能斷決定謂我不復從於他人求斷方便是故決定。
復次如是現觀雲何次第修習應知。
頌曰. 發起證等流 成滿次第四. 又法住智等 次第八應知。
論曰.現觀次第或四或八或復七種。
何等爲四.一發起謂從聞所生智乃至世第一 法.二證得謂見道.三等流謂修道.四成滿謂究竟道。
雲何爲八.謂法住智乃至善清 淨智.如前所說。
雲何七種。
頌曰. 無悔.住所緣. 如實見境界. 道所依無惑. 純.差别行.斷。
論曰.七種次第者.謂屍羅淨乃至行斷智見淨.由屍羅清淨故無有變悔.由無悔故 心定住境.由心定故於所知境得如實見.次於如實智見道所依止佛法僧寶遠離 ******************** 疑惑得四證淨俱生智.次於善逝所證所說得決定智.謂唯佛法中有純淨出離苦 道非於餘法.次於此道得行差别智謂苦遲通行是下品樂速通行是上品餘二行 是中品.次依上品正行於餘斷滅生勝智見。
復次此屍羅等七清淨若略說三學所攝.當知亦是三淨所攝。
雲何三淨。
頌曰. 三淨攝應知 戒淨及心淨. 境界依止道 說爲慧清淨。
論曰.三種淨者所謂戒淨心淨慧淨.慧清淨中復有三種.一於境界二於道所依止 三於道體.於道體中當知復有三種.謂純故差别故斷故。
復次於如是次第中以何次第入於現觀。
頌曰. 知身等因緣 善達於三世. 次了知四苦 復八苦應知。
論曰.先於四念住位應善了知身受心法四種因緣.謂由食集故身集.觸集故受集. 名色集故識集.作意集故法集。
次此身等於三世中應善了知.謂於未來世集法隨 ******************** 觀.於過去世滅法隨觀.於現在世集滅法隨觀。
次應了知卽此身等四苦所苦.謂受 重擔苦位變異苦麤重苦及死生苦.以善不善法爲因能感流轉死及生苦.是故了 知死生二苦卽是了知法苦。
從此無間將觀諸諦.故先了知八種苦法.所謂生苦乃 至略說五取藴苦。
復次頌曰. 從是正觀諦 起十六行智. 爲治四顛倒 後後之所依。
論曰.知八苦後次正觀察四種諦理起十六行智.前爲後後之所依止。
謂爲對治四 顛倒故起苦諦四行.一爲對治常顛倒故起無常行.二爲對治樂淨倒故起於苦行. 三爲對治我顛倒故起於空行.四卽爲治此起無我行.所以者何.離諸行外餘我空 故.卽諸行體非我性故。
次於常樂淨我四愛集諦起因集生緣四行.次於此斷滅諦 起滅靜妙離四行.次於此能證道諦起道如行出四行。
******************** 復次頌曰. 從是轉修習 於心總厭離. 諦簡擇決定 究竟覺生起。
論曰.從十六行智[一]後復轉修習.先緣自心總厭心智生此說名煗.從此已上諦簡擇
智生此說名頂.從此已上決定覺智生此說名忍.復從此已上究竟覺智生此說名
爲世第一法。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 注:[一]原刻下衍能字.今依麗刻删.
********************
復次齊何當言正入現觀。
頌曰. 從是入見道 無漏正見起. 永斷於三結 證現觀應知。
論曰.從前所修如理作意故於見道位出世間正見得生.由正見故三結永斷謂薩 迦耶見戒禁取及疑.齊如是位當知已入現觀。
然此位中一切惡趣雜染之法皆悉遣除.雲何但言三結永斷。
頌曰. 雖惡趣雜染 計所起惑斷. 境見導師等 隨生三所攝。
論曰.由薩迦耶見於境迷失.由戒禁取於見迷失.由彼疑故於佛導師所說正法及 正行僧而生迷惑.是故隨強唯說永斷三結。
復次現觀有何相頌曰. ******************** 由先世間智 簡擇諦究竟 於諦無加行 決定生起相. 智境和合相 於所知究竟 當知諦現觀 於十種決定。
論曰.由先世間智者謂從聞所生智乃至世間第一法智.簡擇諦究竟者謂已於諸 諦究竟簡擇.於諦無加行決定生起相者謂於所觀察諸諦境中不由加行功用決 定生起相.是現觀相。
又此決定智與境和合相究竟到所知故.所以者何.除是以外 更無異境可須求故.是故此觀名爲現觀。
當知此決定相復有十種。
何等爲十。
頌曰. 我性無.三有. 不滅.無有二. 無分别.無怖. 自斷中決定。
論曰.十種決定者.一於衆生無中決定.二於遍計所執自性無中決定.三於無我有 四於相有五於麤重有是中並決定.六於不滅中決定謂或無故不滅謂衆生我及 法我.或有故不滅謂二無我.七於無二中決定謂法及法空無有差别.八於空無分 ******************** 别決定.九於法性無怖決定謂諸愚夫於此性處生諸怖畏智者於此無有怖畏是 故決定.十於自在能斷決定謂我不復從於他人求斷方便是故決定。
復次如是現觀雲何次第修習應知。
頌曰. 發起證等流 成滿次第四. 又法住智等 次第八應知。
論曰.現觀次第或四或八或復七種。
何等爲四.一發起謂從聞所生智乃至世第一 法.二證得謂見道.三等流謂修道.四成滿謂究竟道。
雲何爲八.謂法住智乃至善清 淨智.如前所說。
雲何七種。
頌曰. 無悔.住所緣. 如實見境界. 道所依無惑. 純.差别行.斷。
論曰.七種次第者.謂屍羅淨乃至行斷智見淨.由屍羅清淨故無有變悔.由無悔故 心定住境.由心定故於所知境得如實見.次於如實智見道所依止佛法僧寶遠離 ******************** 疑惑得四證淨俱生智.次於善逝所證所說得決定智.謂唯佛法中有純淨出離苦 道非於餘法.次於此道得行差别智謂苦遲通行是下品樂速通行是上品餘二行 是中品.次依上品正行於餘斷滅生勝智見。
復次此屍羅等七清淨若略說三學所攝.當知亦是三淨所攝。
雲何三淨。
頌曰. 三淨攝應知 戒淨及心淨. 境界依止道 說爲慧清淨。
論曰.三種淨者所謂戒淨心淨慧淨.慧清淨中復有三種.一於境界二於道所依止 三於道體.於道體中當知復有三種.謂純故差别故斷故。
復次於如是次第中以何次第入於現觀。
頌曰. 知身等因緣 善達於三世. 次了知四苦 復八苦應知。
論曰.先於四念住位應善了知身受心法四種因緣.謂由食集故身集.觸集故受集. 名色集故識集.作意集故法集。
次此身等於三世中應善了知.謂於未來世集法隨 ******************** 觀.於過去世滅法隨觀.於現在世集滅法隨觀。
次應了知卽此身等四苦所苦.謂受 重擔苦位變異苦麤重苦及死生苦.以善不善法爲因能感流轉死及生苦.是故了 知死生二苦卽是了知法苦。
從此無間將觀諸諦.故先了知八種苦法.所謂生苦乃 至略說五取藴苦。
復次頌曰. 從是正觀諦 起十六行智. 爲治四顛倒 後後之所依。
論曰.知八苦後次正觀察四種諦理起十六行智.前爲後後之所依止。
謂爲對治四 顛倒故起苦諦四行.一爲對治常顛倒故起無常行.二爲對治樂淨倒故起於苦行. 三爲對治我顛倒故起於空行.四卽爲治此起無我行.所以者何.離諸行外餘我空 故.卽諸行體非我性故。
次於常樂淨我四愛集諦起因集生緣四行.次於此斷滅諦 起滅靜妙離四行.次於此能證道諦起道如行出四行。
******************** 復次頌曰. 從是轉修習 於心總厭離. 諦簡擇決定 究竟覺生起。
論曰.從十六行智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