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關燈
注: [一]正法假立有情義見瑜伽卷六. ******************** 論曰.若汝執覺爲因起諸作業是卽非我能起諸業.若我爲因思覺非因是則應無 思覺爲先起諸作業.又若汝執以我爲因能起作業卽應常起一切作業.若我非因 是卽我無所作.又若汝執有餘因法能爲因故起諸作業卽所計我無所造作.若更 無因卽應常起一切作業.又若汝執由內功用能有所作此亦如前有二種過失.又 若汝執我於作業得自在者卽應常作一切所愛不作不愛.若不自在卽非我相。

     如是已說空相及成立今當顯示觀空真智所治薩迦耶見差别。

    頌曰. 不審決.遍行. 增益.及無事. 於事怖妄見. 譬喻五應知。

     論曰.薩迦耶見當知五種.一不審事見如於繩見蛇.二遍行見謂染汙意相應妄有 身見於一切時常隨行故如於夢中見所受用.所以者何.猶如貧者於睡夢中自見 受用可愛境界.如是愚夫未起真如正覺已來常起妄計我見隨逐.三增益事見猶 如希望隨屬他女.四無實事見猶如小兒見幻化事.五於事怖見如人怖畏自畫藥 ******************** 叉。

     如是已說所治差别.今當顯示能治差别.頌曰. 無體及遠離 除遣依三種. 對治諸縛想 十六種差别. 論曰.依止遍計所執等三種自體如其次第立三種空.一無體空.二遠離空.三除遣 空。

    又此三空對治諸縛諸想差别有十六種。

    [一]諸縛者有十四種相縛麤重縛應知.一 根縛.二有情互染縛.三所依縛謂依器世間諸根流轉.四於智無智縛.五於境妄境 縛.六後有愛縛.七無有愛縛.八執無因不平等因縛.九得上慢縛.十遍計所執自體 執縛.十一諸法自體執縛.十二諸法遍智自體執縛.十三補特伽羅自體執縛.十四 補特伽羅遍智執縛。

    諸想者謂六種想縛.厭此想故菩薩依空勤修念住令心解脫. 雲何名爲六種想縛.謂依身受心法發起內想名初想縛.卽依身等發起外想是名 第二.卽依身等起內外想是名第三.爲欲度脫十方無量無數有情界故發起大願 注: [一]十四麤重縛見瑜伽七十五. ******************** 修諸念住此分别想是名第四.於身等境謂有智慧正觀察住此分别想是名第五. 於身等境謂有我人正觀住者此分别想是名第六。

    又觀身等後後相成有十一種 想縛差别應知.何等十一.謂於身等起隨身等正觀察住及於染淨二諦第一義中 起分别想名初想縛.卽於染汙第一義中起有作想是名第二.卽於清淨第一義中 起無作想是名第三.卽於有作第一義中起流轉想是名第四.卽於無作第一義中 起於常想是名第五.卽於流轉由苦變異故起於苦想是名第六.卽於常法起無變 想是名第七.卽於流轉由生滅住異自相故及由自相有變異故起自相想是名第 八.卽於有變無變染汙清淨第一義中起能攝受一切法想是名第九.卽於染淨一 切法所起染汙清淨我所有想是名第十.卽於染汙清淨諸法起於自體自相之想 是名第十一。

    菩薩摩訶薩於如是後後相成想縛差别及彼境界正觀察已.依止於 空修諸念住令心解脫.若於如是諸妄想縛得解脫時當知解脫一切想縛。

    十六空 ******************** 者.所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初後空無[一]損 盡空性空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

     復次於此空境有六種愚無始流轉.何等爲六.頌曰. 自性.與執著. 不開解.失念. 一切遍.一分. 愚差别流轉。

     論曰.自性愚者謂一切有情無始流轉無智.自體執著愚者謂諸外道倒見相應所 起無智.不開解愚者謂無聞異生所起無智.失念愚者謂有聞異生及諸聖者所起 無智.一切遍愚者謂諸異生於衆生空及與法空所起無智.一分愚者謂聲聞等唯 於法空所起無智。

     雲何證得如是空理.謂由八種智。

    何等爲八.頌曰. 法住.求自心. 住自心.除縛. 怖.無二.染.淨. 證得真空理。

     論曰.一法住智.謂依素怛纜等安立法門智.二求自心智.謂於順決擇分位尋自心 注: [一]原刻作緣.今依麗刻改. ******************** 智.三住自心智.謂於見道位證真如智.四除心縛智.謂於修道位對治障智.五怖行 相應智.謂聖弟子智怖畏流轉大苦惱故.六無二分别智.謂菩薩智流轉寂滅過惡 功德不分别故.七不善清淨智.謂有學智.八善清淨智.謂無學智。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