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是五十五種苦三地所攝.一未離欲地謂欲界所繫.二已離欲地謂色界所
繫.三離欲色地謂無色界繫。
卽此三種如其次第立三種苦.謂上中下。
又欲界中具 一切種苦.色無色界中無二種苦.所謂苦苦壞苦所攝二及欲根本苦愚癡報苦所 攝二.然有餘苦。
頌曰 世俗有二種 勝義謂遍行. 二緣通上地 當知無現染。
論曰.如是諸苦略有二種.謂世俗勝義别故。
世俗諦所攝苦有二種謂苦苦及壞苦. 勝義諦所攝有一種謂行苦.此亦名遍行苦.遍至欲等三界故。
欲界上地有二緣所 生苦.謂有先業緣苦無現在因緣苦.有淨緣苦無不淨緣苦。
頌曰. ******************** 非無色重擔 遍行天麤重 及諦最後邊. 餘七上隨縛。
論曰.無色界中無身重擔苦.有天趣苦麤重苦諦最後邊諸取藴苦.此通欲等三界 故名遍行苦。
餘生等七苦欲界所攝.上地雖有隨縛復可退還故.然無苦自體。
[一]頌曰
當知生等苦 各五種差别. 苦麤重相應 三苦所依止。
論曰.生等七苦當知一一各有五種.謂苦相應故.麤重相應故.及三苦所依止故。
生 者爲老等苦所依煩惱所依不可樂欲行壞所依.老者色衰退等所依.病者習所不 欲所依不習所欲所依順死大種乖違所依.死者自體别離所依財寶别離所依.所 愛離别怨憎合會苦之所依.怨憎會等三苦身逼迫所依心逼迫所依及彼所作衰 損所依。
頌曰. 注:[一]八苦義見瑜伽六十一.
********************
最後與最後 各四苦所依. 謂生生根本 及苦性變壞。
論曰.於八苦中最後所攝諸取藴苦及三苦中最後行苦各爲四苦所依故苦.一生 苦所依.二生根本苦所依.三苦自性苦所依.四變壞苦所依。
頌曰 三世之所攝 二緣苦非上. 所說餘諸苦 皆欲界應知。
論曰.欲界上地三世苦中當知無有去來緣苦.何以故.非於上地緣過去未來虛妄 分别生諸苦故.唯有現緣麤重所隨。
除上所說所餘諸苦當知唯在欲界所繫。
復次何因緣故於實有苦境諸愚癡轉.頌曰. 失念.無功用. 亂.不正思惟. 不正了愚癡. 及由放逸等。
論曰.於苦愚癡由五種因及由前所說放逸等法.五種因者.一於過去苦念忘失故. 二於未來苦不作功用推求故.三於現在苦起四倒亂故.四由不正思惟於麤重苦 ******************** 計爲我故.五由不正了於諸性苦不了知故。
復次由四種因起念忘失.頌曰. 昧故.羸劣故. 及起放逸故. 相續斷絕故. 忘念轉應知。
論曰.昧故者謂愚昧種類.羸劣者謂於死等位.放逸者謂於境耽著.相續斷絕者謂 於餘生前衆同分相續斷故。
復次由四種因無功用轉.頌曰. 昧故.放逸故. 保重現法故. 不信當苦故. 無功用發趣。
論曰.昧及放逸已如前說.保重現法者由彼保重現在法故於未來苦不作功用.不 信當苦者由不信有未來苦故不作功用。
復次由四種因起四顛倒.頌曰. 相似相續轉. 對治妄分别。
串習.總取故. 起四種顛倒。
******************** 論曰.以見相似相續轉故起於常倒.對治分别故起於樂倒妄分别樂爲苦對治故. 由串習故起於淨倒.由總執故起於我倒。
復次於苦愚癡由不了别五因故起.何等爲五.頌曰. 界别.緣起别. 位别.次第别. 及相續差别. 當知各多種。
論曰.界差别有三種苦.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緣差别有七種苦.一福緣二非福緣此 二在欲界.三不動緣在色無色界.四纏隨眠緣謂異生者.五隨眠緣謂見諦者.六有 行緣謂非菩薩.七智行緣謂諸菩薩。
位差别有十二種苦.一純樂俱謂諸天.二純苦 俱謂那落迦及鬼傍生一分.三雜苦樂俱謂人及鬼傍生一分.四不苦不樂俱謂從 第四靜慮乃至有頂.五不淨淨處謂欲界中無難生處.六淨不淨處謂色無色界中 諸異生者.七淨淨處謂色無色界中諸見諦者.八不淨不淨處謂欲界中有難生處 及四種入胎苦.一不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二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 ******************** 正知出.三正知入母胎正知而住不正知出.四正知入母胎正知而住正知而出。
次 第差别有十二種苦.謂依十二支緣起次第。
相續差别有無量種.有情相續無邊差 别故。
復次於一切苦能遍了知當知有十八種.何等是耶.頌曰. 信解.與思擇. 不亂.心厭離. 見.修.及究竟. 及如前十一。
論曰.一信解遍智謂聞所生智.二思擇遍智謂思所生智.三不散亂遍智謂世間修 所生智.四厭心攝遍智謂煗等順決擇分智由此智觀自心總相厭
卽此三種如其次第立三種苦.謂上中下。
又欲界中具 一切種苦.色無色界中無二種苦.所謂苦苦壞苦所攝二及欲根本苦愚癡報苦所 攝二.然有餘苦。
頌曰 世俗有二種 勝義謂遍行. 二緣通上地 當知無現染。
論曰.如是諸苦略有二種.謂世俗勝義别故。
世俗諦所攝苦有二種謂苦苦及壞苦. 勝義諦所攝有一種謂行苦.此亦名遍行苦.遍至欲等三界故。
欲界上地有二緣所 生苦.謂有先業緣苦無現在因緣苦.有淨緣苦無不淨緣苦。
頌曰. ******************** 非無色重擔 遍行天麤重 及諦最後邊. 餘七上隨縛。
論曰.無色界中無身重擔苦.有天趣苦麤重苦諦最後邊諸取藴苦.此通欲等三界 故名遍行苦。
餘生等七苦欲界所攝.上地雖有隨縛復可退還故.然無苦自體。
論曰.生等七苦當知一一各有五種.謂苦相應故.麤重相應故.及三苦所依止故。
生 者爲老等苦所依煩惱所依不可樂欲行壞所依.老者色衰退等所依.病者習所不 欲所依不習所欲所依順死大種乖違所依.死者自體别離所依財寶别離所依.所 愛離别怨憎合會苦之所依.怨憎會等三苦身逼迫所依心逼迫所依及彼所作衰 損所依。
頌曰. 注:
論曰.於八苦中最後所攝諸取藴苦及三苦中最後行苦各爲四苦所依故苦.一生 苦所依.二生根本苦所依.三苦自性苦所依.四變壞苦所依。
頌曰 三世之所攝 二緣苦非上. 所說餘諸苦 皆欲界應知。
論曰.欲界上地三世苦中當知無有去來緣苦.何以故.非於上地緣過去未來虛妄 分别生諸苦故.唯有現緣麤重所隨。
除上所說所餘諸苦當知唯在欲界所繫。
復次何因緣故於實有苦境諸愚癡轉.頌曰. 失念.無功用. 亂.不正思惟. 不正了愚癡. 及由放逸等。
論曰.於苦愚癡由五種因及由前所說放逸等法.五種因者.一於過去苦念忘失故. 二於未來苦不作功用推求故.三於現在苦起四倒亂故.四由不正思惟於麤重苦 ******************** 計爲我故.五由不正了於諸性苦不了知故。
復次由四種因起念忘失.頌曰. 昧故.羸劣故. 及起放逸故. 相續斷絕故. 忘念轉應知。
論曰.昧故者謂愚昧種類.羸劣者謂於死等位.放逸者謂於境耽著.相續斷絕者謂 於餘生前衆同分相續斷故。
復次由四種因無功用轉.頌曰. 昧故.放逸故. 保重現法故. 不信當苦故. 無功用發趣。
論曰.昧及放逸已如前說.保重現法者由彼保重現在法故於未來苦不作功用.不 信當苦者由不信有未來苦故不作功用。
復次由四種因起四顛倒.頌曰. 相似相續轉. 對治妄分别。
串習.總取故. 起四種顛倒。
******************** 論曰.以見相似相續轉故起於常倒.對治分别故起於樂倒妄分别樂爲苦對治故. 由串習故起於淨倒.由總執故起於我倒。
復次於苦愚癡由不了别五因故起.何等爲五.頌曰. 界别.緣起别. 位别.次第别. 及相續差别. 當知各多種。
論曰.界差别有三種苦.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緣差别有七種苦.一福緣二非福緣此 二在欲界.三不動緣在色無色界.四纏隨眠緣謂異生者.五隨眠緣謂見諦者.六有 行緣謂非菩薩.七智行緣謂諸菩薩。
位差别有十二種苦.一純樂俱謂諸天.二純苦 俱謂那落迦及鬼傍生一分.三雜苦樂俱謂人及鬼傍生一分.四不苦不樂俱謂從 第四靜慮乃至有頂.五不淨淨處謂欲界中無難生處.六淨不淨處謂色無色界中 諸異生者.七淨淨處謂色無色界中諸見諦者.八不淨不淨處謂欲界中有難生處 及四種入胎苦.一不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二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 ******************** 正知出.三正知入母胎正知而住不正知出.四正知入母胎正知而住正知而出。
次 第差别有十二種苦.謂依十二支緣起次第。
相續差别有無量種.有情相續無邊差 别故。
復次於一切苦能遍了知當知有十八種.何等是耶.頌曰. 信解.與思擇. 不亂.心厭離. 見.修.及究竟. 及如前十一。
論曰.一信解遍智謂聞所生智.二思擇遍智謂思所生智.三不散亂遍智謂世間修 所生智.四厭心攝遍智謂煗等順決擇分智由此智觀自心總相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