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苦品第五 如是成立無常相已雲何成立苦相。

    頌曰. 生爲欲離因. 滅生和合欲. 倒.無倒.厭離. 彼因爲苦相。

     論曰.若法生時爲遠離欲因.若法滅時爲和合欲因.若不了知是顛倒因.若善通達 是無倒因.於一切時生厭離欲.如是應知是苦通相。

     [一]復次頌曰. 依三受差别 建立三苦相. 故說一切受 體性皆是苦。

     論曰.由依三受相差别故建立三苦相.謂苦苦相壞苦相行苦相.由此相故佛說諸 注: [一]依受立苦義見瑜伽二十七.行苦義見六十六. ******************** 受皆名爲苦。

    謂於苦受及順苦受處法當知建立最初苦相.於樂受及順樂受處法 當知建立第二苦相.於不苦不樂受及順此受處法當知建立第三苦相。

    由不了知 此第三相能爲常等顛倒生因.若能了知爲無常等無倒生因及能發起涅槃樂欲. 又由了知不了知第三苦故於前二苦亦了不了應知。

     復次前二苦相世間共成.第三苦相不共成立.今當成立諸行性是行苦.頌曰. 當知行性苦 皆麤重隨故. 樂捨不應理. 同無解脫過。

     論曰.諸行性樂及性是捨不應道理.何以故.於一切位麤重所隨故是故諸行體性 是苦。

    若不爾.如其次第於彼性樂及不苦不樂樂欲應無.應無苦及不苦不樂覺.應 無苦樂覺。

    問.汝亦同然.若唯一行苦性者應無樂及不苦不樂覺。

    答.由不了故謂有。

     問.我亦同然.由不了故謂有。

    答.不然.無解脫過故.若於性樂及不苦不樂諸行了知 是苦名苦諦現觀.由此次等乃至證得究竟解脫.若不了故謂爲苦者卽是顛倒不 ******************** 應能證究竟寂滅。

     復次頌曰. 利.深.等.障礙. 依.進.住.乘空. 執著性下劣. 顛倒.及染汙。

     論曰.又諸行性苦少苦加之苦相猛利.樂等不爾.又苦相深重難爲對治.樂等不爾. 又苦相平等遍一切處乃至證得廣大法者亦被損惱.又執常樂我淨名爲顛倒能 障聖法.又執樂等能爲貪等大小諸惑所依止處.又苦等行能引勝進上地功德.又 復久處住等威儀卽生大苦不可堪忍.又乘空者亦大苦隨逐.又執著樂者其性下 劣.又於諸行執計爲樂顛倒所攝.又緣世樂所起樂欲多是染汙.是故諸行皆性是 苦。

     復次頌曰. 如癰疥癩等 三受之所依. 彼能發三觸. 取樂等隨轉。

     ******************** 論曰.諸行性苦當知猶如癰疥癩等三受所依.何以故.世間癰疥癩等能發隨順苦 樂捨等三種觸故.由依此觸世間有情取爲苦樂不苦不樂。

    如是於諸性苦諸行發 起三觸.由此觸故樂等受轉.此若無者諸受不轉。

     如是顯示苦相立宗及因喻已.復何因緣建立諸行唯有三苦不多不少。

    頌曰. 自相.自分别. 不安隱苦性. 五十五應知 三苦之所攝。

     論曰.由苦自性唯有三種.一由自相故謂苦苦性.二由自分别故謂壞苦性.若無分 别雖有變壞已解脫者苦不生故.三由不安隱故謂行苦性.煩惱麤重等所隨逐故。

     如是[一]三苦差别復有五十五種應知。

    雲何五十五種.頌曰. 界緣身等趣 種類諦三世 時命品異故 引衆苦差别。

     論曰.界差别故有三苦.謂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緣差别故有六種苦.謂欲根本 苦愚癡報苦先業緣苦現因緣苦淨業緣苦不淨業緣苦.身等差别故有四種苦.謂 注: [一]五十五苦分别見瑜伽四十四. ******************** 受重擔等苦位變壞苦麤重苦死生苦.趣差别故有五種苦.謂那落迦苦乃至天趣 苦.種類差别故有五種苦.謂逼惱苦匱乏苦大乖違苦愛變壞苦麤重苦.諦差别故 有八種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藴苦.世緣差 别故有九種苦.謂過去苦因過去未來現在緣所生如是未來現在苦亦爾.時差别 故有四種苦.謂時節變異苦飢苦渴苦威儀屈申入息出息閉目開目等所引苦.養 命差别故有四種苦.謂所求無厭足苦追求苦守護苦不自在苦.品差别故有七種 苦.一損減苦謂在家品.二增益苦謂出家品.三憂惱苦四離有苦.又依善說法律出 家者有三種苦.一愚癡苦謂希望未來追味過去故.二嫉妬苦.三不勝他苦.依惡說 法律出家者亦有三苦.一愚癡苦謂於所知法顛倒執故.二嫉妬苦謂於佛及佛弟 子所得名利心不忍故.三他所勝苦謂爲名利故起諍論時墮負處故。

     頌曰. ******************** 未離欲色等 三種地應知. 欲界一切種 色無色除二。

     論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