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善巧品第三
復次於此論體九事等中應善了知[一]七種善巧.何等爲七.頌曰.
於諸藴.界.處. 及衆緣起法. 處非處.根.諦. 善巧事應知。
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達如是七種善巧之事。
問何故唯立七種善巧。
答.世間愚夫多如是計.頌曰. 身者.自在等 無因.身者住. 流轉.作諸業. 及增上二種。
論曰.於諸藴中不善巧故執諸藴體爲我身者.於諸界中不善巧故執自在等爲身 生因或執無因身自然起.以不了達從自種因身得生故.所以者何.界者功能種子 注:[一]建立六善巧見瑜伽五十七.今攝一切所緣於善巧内.故增諦善巧爲第七.
********************
族姓因等名差别故.於諸處中不善巧故執有身者依身而住取外境界.於緣起中
不善巧故執有身者流轉生死.由不善知處非處故執有身者能造諸業.由不善知
諸根諸諦執有二種增上身者謂愛非愛業果增上者及染汙清淨增上者.由不善
知苦集兩諦計有染汙增上者由不善知滅道兩諦計有清淨增上者。
頌曰. 於身者.等起. 實我所住持. 流轉者.作者. 及諸增上義. 染汙若清淨. 起七種愚癡. 對治此應知 攝七種善巧。
論曰.如前總說二種增上分别顯示二種愚癡.謂增上義愚癡及染汙清淨愚癡。
誰依七種身等愚轉.頌曰. 妄計我身者 依止諸根住 於境界迴轉. 受用愛非愛. 言說所依住. 作者.有覺者. 由於差别藴 總見一身者。
******************** 論曰.身者愚者由不了知色藴體故計有一我依止五根於境界轉.由不了知受藴 體故計有受者受用一切愛非愛事.由不了知想藴體故别計有我言說依住不知 想是言說依故如薄伽梵說如其所想起於言說.由不了知行藴體故計有作者.由 不了知識藴體故計有覺者非唯有識.以諸世間於識藴體起覺想故.如是愚夫於 諸差别藴自相中總起一種身者愚癡卽計身者以之爲我。
復次等起愚者.頌曰. 迷惑初因故 計常因無因。
論曰.世間愚夫或於身所有初因而生迷惑故執不平等因謂有常住自在天毗瑟 弩天自性等因.或說無因謂撥無一切能生因體。
復次實我所住持愚者.頌曰. 我住持諸根 能觸及能受。
******************** 論曰.計我住持諸根能觸順苦受觸順樂受觸及能領受若樂若苦。
復次流轉作者增上義及染汙清淨愚者.謂計有各别住持身者我已.頌曰. 從此死生處 計有流轉者. 法非法作者. 及彼果增上. 於修習邪行 計爲染汙者. 於修習正行 妄計解脫者。
論曰.彼愚癡者於彼彼死生處計有實我生死流轉.卽此實我造作後世法非法因. 卽爲此實我於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卽此實我依於果法習行邪行計爲染 者.修行正行計爲解脫者。
頌曰. 佛未出於世 如是愚癡轉. 由佛現世間 說七種善巧。
論曰.此中顯示依如是時如其所應外道愚癡衆生還滅.由此七種善巧言說不共 一切諸外道故。
********************[一]此中藴善巧者頌曰.
知世等别故 能除一合想. 卽離與解脫 衆生不可得.
多種及總略 共有差别轉 增益損減智 藴善巧應知。
論曰.世等别者謂諸藴去來等體性差别.如薄伽梵說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 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等乃至廣說.由勝智慧如實知故於 諸藴中捨一合想卽是還滅。
又於諸藴中補特伽羅性不可得.何以故.卽於諸藴衆 生不可得.離於諸藴衆生亦不可得.解脫諸藴衆生亦不可得.如薄伽梵告西你迦 汝於色藴見如來耶乃至汝於識藴見如來耶.西你迦答不也喬答摩如是乃至廣 說.於彼經中說色等藴若總若别補特伽羅皆不可得.今於此中但略說總於五藴 是不可得。
如是已說了知色等相差别故及能遠離彼所對治增益執故.於諸藴中 自相共相皆得善巧。
又復藴者是積聚義.能善了知是積聚義名藴善巧.此積聚義 注:[一]此下别總兩段.義見瑜伽二十七.又五十三以下.
********************
復有四種.謂多種義總略義共有轉義增益損減義。
此中顯示諸藴自體及彼障斷 勝利.是名藴善巧。
雲何界善巧.頌曰. 見三因生故 說名界善巧. 從無始自種 多種種生起. 由此及於此 取者不可得 依自智成故 能除下劣性。
論曰.由觀根境識三法從自因而生名界善巧.所以者何.由彼諸法無始流轉從自 種生多生起及種種生起當知.多生起者如經言非一界故.種種生起者如經言種 種界故。
復次由依諸根於諸境界能取之我不可得故.能知所作依自成立不由大 自在天等.是故凡所欲爲不生下劣自在修習。
此中顯示界善巧自體及彼障斷勝 利.是名界善巧。
雲何處善巧.頌曰. ******************** 知諸觸諸受 由二種生門. 依止於觸故 當知處善巧. 如法處天處 後後所依止. 由世俗諦[一]故 了知二種性。
論曰.由善了知觸生門體建立二處謂根及境.如是由能生義故名爲處.
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達如是七種善巧之事。
問何故唯立七種善巧。
答.世間愚夫多如是計.頌曰. 身者.自在等 無因.身者住. 流轉.作諸業. 及增上二種。
論曰.於諸藴中不善巧故執諸藴體爲我身者.於諸界中不善巧故執自在等爲身 生因或執無因身自然起.以不了達從自種因身得生故.所以者何.界者功能種子 注:
頌曰. 於身者.等起. 實我所住持. 流轉者.作者. 及諸增上義. 染汙若清淨. 起七種愚癡. 對治此應知 攝七種善巧。
論曰.如前總說二種增上分别顯示二種愚癡.謂增上義愚癡及染汙清淨愚癡。
誰依七種身等愚轉.頌曰. 妄計我身者 依止諸根住 於境界迴轉. 受用愛非愛. 言說所依住. 作者.有覺者. 由於差别藴 總見一身者。
******************** 論曰.身者愚者由不了知色藴體故計有一我依止五根於境界轉.由不了知受藴 體故計有受者受用一切愛非愛事.由不了知想藴體故别計有我言說依住不知 想是言說依故如薄伽梵說如其所想起於言說.由不了知行藴體故計有作者.由 不了知識藴體故計有覺者非唯有識.以諸世間於識藴體起覺想故.如是愚夫於 諸差别藴自相中總起一種身者愚癡卽計身者以之爲我。
復次等起愚者.頌曰. 迷惑初因故 計常因無因。
論曰.世間愚夫或於身所有初因而生迷惑故執不平等因謂有常住自在天毗瑟 弩天自性等因.或說無因謂撥無一切能生因體。
復次實我所住持愚者.頌曰. 我住持諸根 能觸及能受。
******************** 論曰.計我住持諸根能觸順苦受觸順樂受觸及能領受若樂若苦。
復次流轉作者增上義及染汙清淨愚者.謂計有各别住持身者我已.頌曰. 從此死生處 計有流轉者. 法非法作者. 及彼果增上. 於修習邪行 計爲染汙者. 於修習正行 妄計解脫者。
論曰.彼愚癡者於彼彼死生處計有實我生死流轉.卽此實我造作後世法非法因. 卽爲此實我於彼果自在受用故彼果法生.卽此實我依於果法習行邪行計爲染 者.修行正行計爲解脫者。
頌曰. 佛未出於世 如是愚癡轉. 由佛現世間 說七種善巧。
論曰.此中顯示依如是時如其所應外道愚癡衆生還滅.由此七種善巧言說不共 一切諸外道故。
********************
論曰.世等别者謂諸藴去來等體性差别.如薄伽梵說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 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等乃至廣說.由勝智慧如實知故於 諸藴中捨一合想卽是還滅。
又於諸藴中補特伽羅性不可得.何以故.卽於諸藴衆 生不可得.離於諸藴衆生亦不可得.解脫諸藴衆生亦不可得.如薄伽梵告西你迦 汝於色藴見如來耶乃至汝於識藴見如來耶.西你迦答不也喬答摩如是乃至廣 說.於彼經中說色等藴若總若别補特伽羅皆不可得.今於此中但略說總於五藴 是不可得。
如是已說了知色等相差别故及能遠離彼所對治增益執故.於諸藴中 自相共相皆得善巧。
又復藴者是積聚義.能善了知是積聚義名藴善巧.此積聚義 注:
此中顯示諸藴自體及彼障斷 勝利.是名藴善巧。
雲何界善巧.頌曰. 見三因生故 說名界善巧. 從無始自種 多種種生起. 由此及於此 取者不可得 依自智成故 能除下劣性。
論曰.由觀根境識三法從自因而生名界善巧.所以者何.由彼諸法無始流轉從自 種生多生起及種種生起當知.多生起者如經言非一界故.種種生起者如經言種 種界故。
復次由依諸根於諸境界能取之我不可得故.能知所作依自成立不由大 自在天等.是故凡所欲爲不生下劣自在修習。
此中顯示界善巧自體及彼障斷勝 利.是名界善巧。
雲何處善巧.頌曰. ******************** 知諸觸諸受 由二種生門. 依止於觸故 當知處善巧. 如法處天處 後後所依止. 由世俗諦
論曰.由善了知觸生門體建立二處謂根及境.如是由能生義故名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