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爲因者如自在體本來常有世間
亦爾不應更生.若亦少待其餘因者此所待因若無有因一切世間亦應如是.若有
餘因世間亦爾從餘因生何須自在.故立自在有多過失。
復次執有自性常住爲因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自性變異相 有無不應理. 無差别無常. 有差别無失. 無相.亦無因. 非自性.恆變. 先無有變異 我應常解脫。
論曰.若計自性是常則應非變異因.所以者何.所計自性非有變異相亦非無變異 相故不應理。
若此自性與餘變異相無差别者應是無常.若有差别成五種過.一無 ******************** 相過.離變異相餘自性相少分亦不可得故.二非因過.世間不見常住之法是生因 體故.三非自性過.世間不見非彼種類爲彼自性故.四常住自性於一切時起變異 過.以不待餘因故.五此自性未生變異之前我解脫過.若如是者後時不應起諸變 異。
復次計極微常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常造不應理 由二三因故. 財有情增上 極微非常住。
論曰.所計極微常性造作俱不應理。
雲何常性不應道理.由二因故.汝極微性爲由 細故性是常住爲由異類性是常耶.若由細者細羸劣故不應常住.若由異類者此 相不可得從非地等造地等物不應道理。
雲何造作不應道理.由三因故.一由方所. 二由因緣.三由自體。
雲何由方所故造作不應道理.謂從極微造作麤物爲過彼量 爲不過耶.若不過者麤質礙物應如極微不可執取.又復世間不見質礙不明淨物 ******************** 同在一處故不應理.若過彼量者過量之處麤質礙物非極微成應是常住.若復計 有餘極微生是則極微應非常住。
雲何由因緣故.謂若汝計由和合性爲因緣故建 立餘物令和合者此和合性爲生已能作因緣爲未生耶.若生已者所和合物和合 已後無有少異和合性可得故不應理.若未生者則無體性無體爲因不應道理。
雲 何由自體故.此極微性造麤物時不應如種生芽.如種極微應滅壞故.不應如乳.極 微應變異故.不應如陶師.極微勤劬不可得故.是故造作不應道理。
雖無常住極微 而有劫初器世間等受用物生.諸有情業增上力故不由極微.是故極微常住不應 道理。
復次執有常覺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無常爲彼依. 次第.差别轉. 諸受等異故. 當知覺無常。
論曰.眼識等覺依止無常眼等起故.於色等義次第轉故.衆多相貌差别轉故.樂等 ******************** 諸受貪等諸惑施等善思位分異故.於一常覺如是轉異不應道理。
何因緣故世間有情無常性有而不取執常住性無而種種執耶。
頌曰. 於無常無智 四顛倒根本. 當知世上進 愚癡力轉增。
論曰.以於無常無智起故.實有無常而不取執實無常性種種執生。
非唯常倒無智 爲因.然四顛倒皆以無智爲其根本.何以故.以於無常不如實知故於無常法起常 顛倒.於苦起樂顛倒.於不淨起淨顛倒.於無我起我顛倒.由有如是次第義故薄伽 梵說若法無常彼必是苦若法是苦彼必無我當知。
由世間道得上進時不斷無智. 漸進上地於無常性愚癡之力轉更增上.何以故.如欲界中破壞變易及别離等諸 無常相現可了知.上地無有。
復次何因緣故於無常性無智起耶。
頌曰. 由放逸.懈怠. 見.昧.[一]乏資糧. 惡友.非正法. 當知無智因。
注:[一]原刻作之.今依麗刻改.
********************
論曰.無常無智有七種因.一放逸二懈怠三倒見四愚昧五未多積集菩提資糧六
由惡友七聞非正法.以於境界樂及靜慮樂起放逸故於無常性不如實知.設不放
逸而復懈怠.設不懈怠而復倒見.設無倒見而復愚昧.設不愚昧而未積集菩提資
糧.設已修習菩提資糧而隨惡友.又復從彼聞非正法.故於無常不如實知。
復有何因不了無常妄執常轉.頌曰. 不如理作意. 憶念前際等. 相似相續轉 於無常計常. 論曰.由二種因起於常執.一由不如理作意.二由憶念前際等事.由前際等事相似 相續轉故於餘世間亦計常住。
復次如前所說三有爲相非唯刹那.何以故.頌曰. 生初後中間 取三有爲相。
論曰.三有爲相由衆同分一生所攝.謂初生時取爲生相.最後死時取爲滅相.於二 ******************** 中間相續住時取爲住異.如是建立三有爲相應知。
頌曰 無常調伏智 當知由二因。
論曰.於無常性如實智入由二種因.一由念住二由緣起.由念住故於諸境界繫心 令住.由緣起故達彼法性.如經中說見集起法於身念住乃至廣說。
頌曰 彼見有六種. 及緣起四種。
論曰.無常性見當知六種.一世俗智謂乃至順決擇分位.二勝義智謂乃至出世道 位.三聲聞智謂除無性無常義.四菩薩智謂於一切無常義.五不善清淨謂彼二學 智.六善清淨謂彼二無學智。
又緣起法當知有四種道理.何等爲四.頌曰. ******************** 自種故非他. 待緣故非自. 無作故非共. 用故非無因。
論曰.由四道理入無常性.謂諸行法不從他生.自種起故.亦非自生.待外緣故.亦非 俱生.俱無作故.亦非無因.彼二於生有功用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
復次執有自性常住爲因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自性變異相 有無不應理. 無差别無常. 有差别無失. 無相.亦無因. 非自性.恆變. 先無有變異 我應常解脫。
論曰.若計自性是常則應非變異因.所以者何.所計自性非有變異相亦非無變異 相故不應理。
若此自性與餘變異相無差别者應是無常.若有差别成五種過.一無 ******************** 相過.離變異相餘自性相少分亦不可得故.二非因過.世間不見常住之法是生因 體故.三非自性過.世間不見非彼種類爲彼自性故.四常住自性於一切時起變異 過.以不待餘因故.五此自性未生變異之前我解脫過.若如是者後時不應起諸變 異。
復次計極微常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常造不應理 由二三因故. 財有情增上 極微非常住。
論曰.所計極微常性造作俱不應理。
雲何常性不應道理.由二因故.汝極微性爲由 細故性是常住爲由異類性是常耶.若由細者細羸劣故不應常住.若由異類者此 相不可得從非地等造地等物不應道理。
雲何造作不應道理.由三因故.一由方所. 二由因緣.三由自體。
雲何由方所故造作不應道理.謂從極微造作麤物爲過彼量 爲不過耶.若不過者麤質礙物應如極微不可執取.又復世間不見質礙不明淨物 ******************** 同在一處故不應理.若過彼量者過量之處麤質礙物非極微成應是常住.若復計 有餘極微生是則極微應非常住。
雲何由因緣故.謂若汝計由和合性爲因緣故建 立餘物令和合者此和合性爲生已能作因緣爲未生耶.若生已者所和合物和合 已後無有少異和合性可得故不應理.若未生者則無體性無體爲因不應道理。
雲 何由自體故.此極微性造麤物時不應如種生芽.如種極微應滅壞故.不應如乳.極 微應變異故.不應如陶師.極微勤劬不可得故.是故造作不應道理。
雖無常住極微 而有劫初器世間等受用物生.諸有情業增上力故不由極微.是故極微常住不應 道理。
復次執有常覺不應道理.何以故.頌曰. 無常爲彼依. 次第.差别轉. 諸受等異故. 當知覺無常。
論曰.眼識等覺依止無常眼等起故.於色等義次第轉故.衆多相貌差别轉故.樂等 ******************** 諸受貪等諸惑施等善思位分異故.於一常覺如是轉異不應道理。
何因緣故世間有情無常性有而不取執常住性無而種種執耶。
頌曰. 於無常無智 四顛倒根本. 當知世上進 愚癡力轉增。
論曰.以於無常無智起故.實有無常而不取執實無常性種種執生。
非唯常倒無智 爲因.然四顛倒皆以無智爲其根本.何以故.以於無常不如實知故於無常法起常 顛倒.於苦起樂顛倒.於不淨起淨顛倒.於無我起我顛倒.由有如是次第義故薄伽 梵說若法無常彼必是苦若法是苦彼必無我當知。
由世間道得上進時不斷無智. 漸進上地於無常性愚癡之力轉更增上.何以故.如欲界中破壞變易及别離等諸 無常相現可了知.上地無有。
復次何因緣故於無常性無智起耶。
頌曰. 由放逸.懈怠. 見.昧.
注:
復有何因不了無常妄執常轉.頌曰. 不如理作意. 憶念前際等. 相似相續轉 於無常計常. 論曰.由二種因起於常執.一由不如理作意.二由憶念前際等事.由前際等事相似 相續轉故於餘世間亦計常住。
復次如前所說三有爲相非唯刹那.何以故.頌曰. 生初後中間 取三有爲相。
論曰.三有爲相由衆同分一生所攝.謂初生時取爲生相.最後死時取爲滅相.於二 ******************** 中間相續住時取爲住異.如是建立三有爲相應知。
頌曰 無常調伏智 當知由二因。
論曰.於無常性如實智入由二種因.一由念住二由緣起.由念住故於諸境界繫心 令住.由緣起故達彼法性.如經中說見集起法於身念住乃至廣說。
頌曰 彼見有六種. 及緣起四種。
論曰.無常性見當知六種.一世俗智謂乃至順決擇分位.二勝義智謂乃至出世道 位.三聲聞智謂除無性無常義.四菩薩智謂於一切無常義.五不善清淨謂彼二學 智.六善清淨謂彼二無學智。
又緣起法當知有四種道理.何等爲四.頌曰. ******************** 自種故非他. 待緣故非自. 無作故非共. 用故非無因。
論曰.由四道理入無常性.謂諸行法不從他生.自種起故.亦非自生.待外緣故.亦非 俱生.俱無作故.亦非無因.彼二於生有功用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