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諸藴等順樂受等分位所攝.不相離攝者謂諸藴等由一法攝一切藴等以彼眷屬
不相離故.時攝者謂諸藴等過去未來現在各别相攝.方攝者謂諸藴等依方而轉
若依此方所生卽此方所攝.全攝者謂諸藴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攝.一分攝者
謂諸藴等各别少分所攝.勝義攝者謂諸藴等真如相所攝.更互攝者謂諸藴等更
互相攝。
種種論善巧者謂於藴等種種問答方便善巧.如以一行爲問應以順前句 ******************** 順後句四句無事句答。
如有問言若有界攝卽有相攝耶設有相攝復有界攝耶.且 應依眼以四句答.或有界攝無相攝謂生有色界不得眼設得[一]已失若諸異生生無
色界.或有相攝無界攝謂阿羅漢最後眼.或有界攝亦有相攝謂除上所說餘有眼
位.或有無界攝亦無相攝謂阿羅漢眼壞失者生無色界已見諦者及已入無餘般
涅槃界.如於眼如是分别於餘一切隨其所應當廣分别.如以界攝對相攝如是以
界攝對餘攝展轉一行應廣分别.如是以餘攝對餘攝除前前對後後皆應以一行
道理如其所應當廣分别。
復次若法藴所攝此法界所攝耶設法界所攝此法藴所 攝耶.此應以順前句答.若法藴所攝此法亦界所攝.或法界所攝非藴所攝謂無爲 法.如以藴對界如是以藴乃至對諦應依一行道理廣辯相攝.如藴對餘如是以界 對處等乃至以根對諦應廣分别。
此中不善清淨世俗智善巧者卽是順決擇分智 善巧.善清淨世俗智善巧者卽是出世後得世間智善巧.勝義智善巧者卽是見道 注:[一]原刻作以.今依麗刻改.
********************
智善巧.如是三種卽是不善清淨相有分别智善巧善清淨相有分别智善巧善清
淨相無分别智善巧.如是三種卽是成所作前行智善巧成所作智善巧成所作後
智善巧。
又前三種差别者未斷煩惱生非煩惱對治.已斷煩惱生非煩惱對治.已斷 煩惱生是煩惱對治差别故.中三種差别者卽此三種由有分别無分别世俗勝義 智性差别故.後三種差别者謂卽此三種顯示斷前行智性正斷道智性彼後時智 性差别故。
如是九智依相續補特伽羅差别復建立四種應知。
[一]成無常品第四
復次如先所說若欲正修行遍知等功德者謂遍知苦等.雲何於苦遍知.謂於苦諦
遍知無常苦空無我.今隨次第應廣成立。
此中成無常者謂應顯示無常體性及[二]無常差别.雲何無常.何等差别。
頌曰. 無常謂有爲 三相相應故. 無常義如應 六八種應知。
注:[一]原刻品題上有諭名.今删.後幷同.
[二]無常義見瑜伽三十四.四十六.五十二.及六十七.
********************
論曰.無常性者謂有爲法.與三有爲相共相應故.一生相二滅相三住異相。
又無常 義差别者如其所應或六或八應知。
何等六八.頌曰. 無性.壞.轉異. 别離.得.當有. 刹那.續.病等. 心.器.受用故。
論曰.六種無常者.一無性無常二失壞無常三轉異無常四别離無常五得無常六 當有無常.八種無常者.一刹那門二相續門三病門四老門五死門六心門七器門 八受用門。
此中刹那相續二種無常遍一切處.病等三無常在於內色.心無常唯在 於名.器受用二無常在於外色。
此中無性無常者謂性常無故名曰無常.餘變異無常有十五種.頌曰. 變異應當知 十五種差别 所謂分位等. 八緣所逼故. 下界具一切. 中界離三門 具三種變異. 上界復除器。
******************** 論曰.十五種變異者.謂分位變異乃至一切種不現盡變異.分位變異者謂從嬰兒 位乃至老時前後不相似各别變異.顯變異者謂從妙色鮮肌潤澤膚體乃至變爲 惡色麤肌枯顇膚體.形變異者謂[一]肥瘦等變異.興盛變異者謂眷屬資財及戒見等
興盛.與此相違名衰退變異.支節變異者謂先具諸支節後變爲不具.寒熱變異者
謂於寒時踡跼戰慄熱則舒適流汙希求冷煗等變異.他所損害變異者謂手足蹴
摶蚊蝱觸等身體變異.疲倦變異者謂因走跳騰躑等身勞變異.威儀變異者謂四
威儀前後易脫損益變異.觸對變異者謂由順苦樂等觸變異故苦樂等受變異.染
汙變異者謂心所有貪瞋等大小兩惑嬈亂變異.病等變異者謂先無病苦後爲重
疾所逼身體變異.死變異者謂先有夀命後空無識前後變異.青瘀等變異者謂命
終後身色青瘀脹爛乃至骨璅等變異.一切種不現盡變異者謂骨璅位燒壞離散
彼一切種都無所見變異。
又此十五種變異由與八緣相應.八緣者一積時貯畜二 注:[一]原刻作肌.今依麗刻改.
********************
他所損害三受用虧減四時節推謝五火所燒六水所壞七風所燥八異緣合.積時
貯畜者謂經時久故有色之法不離本處自然朽敗.他所損害者謂由他種種逼惱
因緣前後變異.受用虧減者謂於種種所受用物爲各别主宰之所食用損減變異.
時節推謝者謂冬時寒雪夏日暑雨叢林藥草或盛或衰.火所燒者謂大火縱逸國
城聚落悉爲灰燼.水所壞者謂大水漂漫閈裡邑房並隨淪沒.風所燥
種種論善巧者謂於藴等種種問答方便善巧.如以一行爲問應以順前句 ******************** 順後句四句無事句答。
如有問言若有界攝卽有相攝耶設有相攝復有界攝耶.且 應依眼以四句答.或有界攝無相攝謂生有色界不得眼設得
復次若法藴所攝此法界所攝耶設法界所攝此法藴所 攝耶.此應以順前句答.若法藴所攝此法亦界所攝.或法界所攝非藴所攝謂無爲 法.如以藴對界如是以藴乃至對諦應依一行道理廣辯相攝.如藴對餘如是以界 對處等乃至以根對諦應廣分别。
此中不善清淨世俗智善巧者卽是順決擇分智 善巧.善清淨世俗智善巧者卽是出世後得世間智善巧.勝義智善巧者卽是見道 注:
又前三種差别者未斷煩惱生非煩惱對治.已斷煩惱生非煩惱對治.已斷 煩惱生是煩惱對治差别故.中三種差别者卽此三種由有分别無分别世俗勝義 智性差别故.後三種差别者謂卽此三種顯示斷前行智性正斷道智性彼後時智 性差别故。
如是九智依相續補特伽羅差别復建立四種應知。
此中成無常者謂應顯示無常體性及
頌曰. 無常謂有爲 三相相應故. 無常義如應 六八種應知。
注:
又無常 義差别者如其所應或六或八應知。
何等六八.頌曰. 無性.壞.轉異. 别離.得.當有. 刹那.續.病等. 心.器.受用故。
論曰.六種無常者.一無性無常二失壞無常三轉異無常四别離無常五得無常六 當有無常.八種無常者.一刹那門二相續門三病門四老門五死門六心門七器門 八受用門。
此中刹那相續二種無常遍一切處.病等三無常在於內色.心無常唯在 於名.器受用二無常在於外色。
此中無性無常者謂性常無故名曰無常.餘變異無常有十五種.頌曰. 變異應當知 十五種差别 所謂分位等. 八緣所逼故. 下界具一切. 中界離三門 具三種變異. 上界復除器。
******************** 論曰.十五種變異者.謂分位變異乃至一切種不現盡變異.分位變異者謂從嬰兒 位乃至老時前後不相似各别變異.顯變異者謂從妙色鮮肌潤澤膚體乃至變爲 惡色麤肌枯顇膚體.形變異者謂
又此十五種變異由與八緣相應.八緣者一積時貯畜二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