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

關燈
者增其信.調伏惡人.慚愧者得樂住.現法防護有漏.未來得正對治.今梵行久住.(略)如是如是學戒者行堅固戒.恆戒.常行戒.受持學戒.是名比丘戒福利.何等智慧爲上.謂大師爲聲聞說法.大悲.哀愍.以義饒益.若安慰.若安樂.苦安慰安樂.(略)如是如是於彼彼法彼彼處智慧觀察.是名比丘智慧爲上.何等爲解脫堅固.(略)如是如是說彼彼法.如是如是彼彼處得解脫樂.是名比丘堅固解脫.何等爲比丘念增上.未滿足戒身者專心繫念安住.未觀察者於彼彼處智慧繫念安住.已觀察者於彼彼處重念安住.未觸法者於彼彼處解脫念安住.已觸法者於彼彼處解脫念安住.是名比丘正念增上雲雲. ******************** 義中依於涅槃攝受學處.依清淨行如其所應起教導等所謂教導乃至慶慰.當知 此中亦通有善等行隨其最勝唯說清淨行唯依出家補特伽羅.又於下根等一切 衆生中應當發起慶慰等事.謂依過去現在時起於慶慰已證得故正證得故.依現 在時起於示現.依未來時起於教導及讚勵.是名處所義。

    過患義中謂夫出家者不 應行於異行不應貯餘財物.勝利義中謂修三學滿足是可稱讚。

    所治義中謂犯屍 羅無智煩惱及忘失念.當知護屍羅等卽是能對治義.又一切雜染行皆是所治義. 三學行等是能治義。

    略義中謂住學勝利乃至念爲增上此略序宗名爲略義.廣義 中謂廣分别此應知是名廣義更無過上。

    復次於解釋中法者.謂於十二分教中契 經所攝及記别攝.了義說故。

    等起者.謂爲開示遍行行智力自體故發起此經.又爲 顯示精勤修習清淨行者及示愛重世財利者令信解此所化衆生依住學勝利等 精勤修習速得圓滿三學勝利故.又爲顯示四種苾芻體故.經言學勝利者爲令遠 ******************** 離種姓形相苾芻體故及令遠離詐現密護軌則威儀苾芻體故.又言慧爲上首者 爲令遠離計著虛妄名稱苾芻體故.解脫堅固念增上者勸彼修習真實行苾芻體 故.所以者何.若有愛樂名稱等人但爲名等勵己聽受正法不爲增長智慧若有遠 離前所說過是名真實行攝於正解脫樂欲證得。

    又爲於下劣法生知足者勸令修 學增上法故.謂爲樂求隨順世間文章咒術於戒慢緩者說學勝利.爲唯守屍羅捨 多聞者說慧爲上首.爲唯於聞思生知足者說解脫堅固.爲於戒慧解脫起增上慢 者說念爲增上.如是等類是名等起。

    義者.總義中當知此經宣說正行及正行果.如 是戒等三學名學分量.經言如是住者此顯正方便行所攝四種瑜伽.又言如是住 三學者此顯正行果.此中信欲爲先故攝受屍羅聽受法時由正勤力修習慧等要 假方便。

    别義中所謂學者是精進如教行若習若修名差别也.身語及命清淨現行 是學自相.由戒忍等顯發正行故名爲學.又爲求寂靜清涼之果進習除滅故名爲 ******************** 學.如是等類訓釋名言如前應說相故自體故業故法故因果故.義門差别中先辯 自體差别學者顯示七品屍羅或過一百五十學處.界差别者謂欲廛中唯有别解 脫律儀靜慮律儀唯在色無色廛無漏律儀是不繫.時差别者謂過去世已學未來 世當學現在世正學.位差别者謂已入正法補特伽羅學未成熟是下位學正成熟 是中位學已成熟是上位.心不喜樂勵力修行諸梵行者是苦位其心喜樂不勵力 修行諸梵行者是樂位任運修行諸梵行者是不苦不樂位.唯是善位非不善位.若 聽受者是聞位若審察者是思位得定修者是修位.若未證得增上心慧者是增上 戒位若已證得者名增上心慧位.如是等類是位差别.補特伽羅差别者此中意說 出家補特伽羅或鈍根或利根.或貪等行或等分行或薄塵行.唯是聲聞非獨覺非 菩薩.由彼獨覺各别覺悟諸菩薩等解脫堅固是故如來不爲彼說共住修學.又復 此中唯說般涅槃爲法者已入正法者無有障礙者具縛者不具縛者非無縛者.唯 ******************** 人非天.是名補特伽羅差别。

    如於學如是分别.當知於勝利性慧上首性解脫堅固 性念增上性隨其所應五種差别應廣分别。

    此中勝利者.是功德增進圓[一]滿名之差 别.如經說觀十勝利者是其體性.釋名者是法於身隨攝利益及應稱讚故名勝利. 又如是法隨生有情之所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