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

關燈
*********** 解作或復求彼汝若是我親愛友者必不應作.或復示現不令離欲如處中者示現 有情功德過失而不遮彼令不造過.或有亦示現亦離欲如示彼過令其遠離.教導 者初未受學令其受學.讚勵者學已未進令其升進.慶慰者有五種勝利.一令彼於 已所證心得決定.二令餘於彼所證勝德起心趣求.三令誹謗者心處中住.四令不 信者心生淨信.五令已信者倍復增長.若有慶慰他人善事當知是人造作增長能 感悅意衆天生業若命終已彼彼所生常聞悅意美妙音聲無不悅意。

    復次欲行或 有能感善趣如爲欲故造後善業.或有能感惡趣如以非法攝受諸欲.離行行若毀 犯能感惡趣.若無毀犯能感善趣及作寂滅資糧.善行能感善趣及爲寂滅資糧.不 善行能感惡趣.苦行由依邪見苦自身故能感惡趣.非苦行能爲寂滅資糧及感善 趣.順退分行能感退墮.順進分行能感升進.染汙行能感流轉.清淨行能證寂滅.自 義行唯令自己感善趣引升進證寂滅.他義行俱令自他生善趣引升進證寂滅。

    如 ******************** 是三事根本事有六種所謂善趣乃至涅槃.得方便事有十二種謂十二行.悲愍他 事有五種所謂五種悲愍衆生.此中由根本事增上力故依十二行如其所應令他 離欲乃至慶慰。

    時依處者略有三種.一過去言依二未來言依三現在言依.如經廣 說。

    補特伽羅依處者謂鈍根等二十七種數取趣.應知如上所說。

    事時補特伽羅.佛 薄伽梵依此三處流布聖教故名依處。

    過患義者謂於應毀厭義而起毀厭或法或 衆生.勝利義者略而言之於可稱讚義而起稱讚或法或衆生。

    所治義者略而言之 一切雜染行.能治義者謂一切清淨行.如貪是所治不淨是能治瞋是所治慈爲能 治如是等盡當知。

    略義者謂說諸法通種類義.廣義者謂說諸法别種類義.復次說 不了義經故說了義經故.復次略義有二種一名略二義略.廣義亦二種謂名廣及 義廣。

    如薄伽梵說舍利子我能廣略宣說正法然悟解者甚難可得.於彼經中長行 文廣義略.伽他義廣文略。

    爲攝十義故說中間嗢柁南曰. ******************** 諸地.相.作意. 依處.德.非德. 所對治.能治. 略.廣義應知。

     復次如是略說佛教體性十種義已.諸說法者應依聖教尋求十種若具不具.旣自 求已應爲他說。

    如是建立文義體性已.諸說法者應以五相隨順解釋一切佛經.謂 初應略說法要.次應說等起.次應釋義.次應釋難.後應辯次第。

    法者略有十二種.謂 契經等十二分教.契經者謂縫綴義多分長行直說攝諸法體.應頌者謂長行後諷 頌及略舉所說不了義經.記别者謂廣分别略所舉義及記命過弟子生處.諷頌者 謂以句說或二句說或三四五六句等說.自說者謂不請而說爲令弟子得勝解故 爲令上品所化衆生安住勝理自然而說名爲自說.如經言世尊今者自然宣說.因 緣者謂因請問說.如經言世尊於一時中因沒力伽羅子爲諸苾芻宣說法要.又依 别解脫增上道毗柰耶所有言說謂依如是如是因緣依如是如是事世尊說如是 如是語是名因緣.譬喻者謂有譬喻經由譬喻故隱義明了.本事者謂除本生宣說 ******************** 前際諸所有事.本生者謂宣說己身於過去世行菩薩行時諸本生事.方廣者謂說 菩薩道如說[一]十地四菩薩行等及說如來百四十不共佛法謂四一切種清淨乃至 一切種妙智如菩薩地廣說.又法無量故義深廣故時長遠故謂極勇猛經三大劫 阿僧企耶方得成滿故名方廣.希法者謂佛及諸弟子說希奇法如諸經中因希有 事故起於言說.論議者謂諸經所攝摩怛履迦。

    且如諸了義經皆名摩怛履迦.所謂 如來自廣分别諸法體相.又諸弟子已見聖迹依自所證無倒顯示諸法體相亦名 摩怛履迦.摩怛履迦亦名阿毗達磨。

    猶如世間一切書算詩論皆有本母.當知經中 硏究法相所有言說亦復如是.又如世間若無諸字本母字不顯了.如是十二分教 中若不建立諸法體相法不明了.若建立已諸法自相共相皆得顯現。

    又復能顯無 雜法相故卽此摩怛履迦名阿毗達磨.依此摩怛履迦所餘解釋諸經義者亦名鄔 波第鑠。

    等起者略有三種.謂事時補特伽羅依處别故.如經中說於如是時爲如是 注: [一]原刻作七.今依麗刻改. ******************** 補特伽羅依如是行令彼離欲乃至慶慰。

    義者略有二種.一總義.二别義。

    當知總義 復有四種.一引了義經.二分别事究竟.三行.四果。

    行復二種謂邪行正行.果亦二種 謂邪行果正行果。

    當知别義亦有四種.一分别差别名二分别自體相三訓釋名言 四義門差别.訓釋名言復由五種方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