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

關燈
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 無尋無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 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

    相義者當知五種.一自相二共相 三假立相四因相五果相.如是五相若廣分别如思所成地。

    復有五相.一差别相二 瑜伽相三轉異相四染汙相五清淨相.此五種相當知如前處處分别。

    復有五相.一 所詮相二能詮相三此二相屬相四執著相五不執著相.所詮相者謂相等五法如 ******************** 五法藏說.能詮相者謂卽於彼法依止名等爲詮諸法自體差别所有言說.此亦能 顯遍計所執自體應知.此遍計所執自體有多種名所謂亦名遍分别所計亦名和 合所成亦名所增益相亦名虛妄所執亦名言說所顯亦名文字方便亦名唯有音 聲亦名無有體相如是等類差别應知.此二相屬相者謂能詮所詮互相屬著遍計 所執自體執所依止.執著相者謂無始流轉一切愚夫遍計所執自體執及此隨眠. 不執著相者謂已見諦者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及彼習氣解脫正分别知隨其所 應分别如思所成地等。

    作意義者有七種作意.謂了相等.如前說.若廣分别如聲聞 地。

    復有十智.謂苦智集智滅智道智法智種類智他心智世俗智盡智無生智.若廣 分别如聲聞地。

    復有六識身.所謂眼識乃至意識.如前略釋.若廣分别如五識身相 應地及意地。

    復有九種遍知.謂欲繫見苦集所斷斷初遍知.色無色繫見苦集所斷 斷二遍知.欲繫見滅所斷斷三遍知.色無色繫見滅所斷斷四遍知.欲繫見道所斷 ******************** 斷五遍知.色無色繫見道所斷斷六遍知.順下分結斷七遍知.色愛盡八遍知.無色 愛盡九遍知.若廣分别如三摩呬多地。

    又有三解脫門.謂空無願無相.此亦如三摩 呬多地廣說。

    是中諸法應當觀察幾種作意之所思惟.幾智所知.幾識所識.幾種遍 知之所遍知.幾解脫門之所解脫.以如是等無量觀門應觀諸法。

    處所義者略有三 種.一事依處.二時依處.三補特伽羅依處。

    事依處者復有三種.一根本事依處二得 方便事依處三愍他事依處.根本事依處有六種.一善趣二惡趣三退墮四升進五 流轉六寂滅.得方便事依處者有十二種謂十二種行.一欲行二離行三善行四不 善行五苦行六非苦行七順退分行八順進分行九染汙行十清淨行十一自義行 十二他義行.愍他事依處有五種.一令離欲二示現三教導四讚勵五慶慰。

    此中善 趣者謂人天.惡趣者謂那落迦等.退墮者復有二種謂不方他及方他.不方他者所 謂自然夀命退減如夀命當知色力財稱安樂辯等亦爾.方他者謂族姓退減自在 ******************** 增上退減少枝屬言不肅弊惡慧不能證獲微妙廣大色香味觸於諸勝妙所受用 具心不喜樂如是等類名爲退墮.翻此退墮如其所應卽名升進.流轉者謂卽此善 趣惡趣退墮升進.寂滅者謂有餘依無餘依寂滅界。

    欲行者如十種欲所引中說.離 行者謂卽於彼所受用事知無常已厭欲出家受持禁戒守護根門等.善行者謂施 戒修有漏善行.不善行者謂三種惡行.苦行者謂露形無衣如是等乃至廣說.非苦 行者謂受用如法所得資具棄捨樂行遠離二邊所謂受用欲樂行邊及與受用自 苦行邊勤行中道依止於法求衣鉢等及正受用.順退分行者謂若行能障升進分 等.順進分行者謂與上相違.染汙行者如鸚鵡經說略有三種謂業雜染煩惱雜染 流轉雜染.當知此等有九根本句.謂業雜染有三句一貪二瞋三癡.煩惱雜染有四 句謂四顛倒.流轉雜染有二句謂無明及有愛.所以者何.由三不善根生起種種業 雜染故.由四顛倒能發種種煩惱雜染故.由無明門引生種種諸出家者流轉雜染 ******************** 故.由有愛門引生種種諸在家者流轉雜染故.清淨行者略有三學五地此三學等 當知亦有九根本句.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所攝無貪無瞋無癡在資糧地及方便 地.增上慧學所攝四無顛倒明及解脫在見地修地及究竟地.自義行者謂自利行 如聲聞獨覺彼雖或時起利他行然本期願爲自利故亦名自義.他義行者謂利他 行如佛菩薩究竟利益無量衆生乃至廣說。

    令離欲者訶毀六種黑品諸行示現過 患令離愛欲.示現者爲令受學白品行故示現四種真實道理.教導者謂示現已得 信解者令於學處正受正行由已於彼得自在故而告之曰汝等今者於如是如是 事應正作應隨學.讚勵者謂彼有情若於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爾時稱讚策 發彼心令於所知所行所得中堪有勢力.慶慰者謂彼有情於法隨法勇猛正行卽 應如實讚說令其欣喜。

    復次令離欲示現者或有令離欲而不示現.如教導他令其 離欲而謂彼曰如某所言不應作者汝今必定不應復作.或怖彼言汝若作者我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