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七
[一]論法多種者.嗢柁南曰.
論體.論處所. 論據.論莊嚴. 論負.論出離. 論多所作法。
論曰.論法有七種.一論體性.二論處所.三論所依.四論莊嚴.五論墮負.六論出離.七 論多所作法。
論體性者復有六種.一言論.二尚論.三諍論.四毀謗論.五順正論.六教導論。
言論者. 謂一切言說言音言詞。
尚論者.謂世所樂聞語論。
諍論者.謂或依諸欲所起若自所 攝諸欲他所逼奪若他所攝諸欲自行逼奪若於自他所愛有情所攝諸欲互相侵 注:[一]此卷全引瑜伽十五論文.嗢柁南亦出彼論.故不入本頌之數.
********************
奪謂歌舞戲笑等所攝若倡女僕從等所攝或爲觀看或爲受用於如是等諸欲差
别事中未離欲者爲欲界貪現所染者因堅執故因縛著故因耽嗜故因貪愛故發
憤現威互相鬬諍異諍乖諍違害諍論.或依惡行所起若自所作身語惡行他所譏
毀若他所作身語惡行自行譏毀若自他所愛有情所作身語惡行互相譏毀於如
是事中爲作未作諸惡行者重貪瞋癡所拘執者因堅執故因攝受故因貪愛故更
相發憤以染汙心現威鬬諍異諍乖諍違害諍論.或依諸見所起謂身見斷常無因
惡因兩種外道等所起邪見及餘種種諸惡見類於如是諸見中或於自所執他所
遮斷或於他所執自行遮斷或爲令他離所執見或爲攝受所未執見於此事中未
離欲者如前乃至違害諍論.是名諍論。
毀謗論者.謂更相憤怒以染汙心振發威勢 互相謗毀.謂麤語所攝或妄語所攝或綺語所攝乃至惡說法律中若爲有情宣說 彼法若銓量刊定若教授教誡等皆名毀謗論.何以故.非撥實相故引惡道故徒設 ******************** 功勞無義利故.是故此論名毀謗論。
順正論者.謂於善說法律中若爲有情宣說正 法若銓量刊定若教授教誡等.爲斷有情所起疑故爲善通達甚深義故爲令智見 畢竟淨故皆名順正論.何以故.順正行故順正義故.是故此論名順正論。
教導論者. 謂於順正論中爲令修習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故所有教誨.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 已定者令心解脫未得真實智者開悟令得已得真實智者令其修滿名教導論.何 以故.分明委悉教導有情故.是故此論名教導論。
問.如實觀察此六種論幾論真實 能引義利所應修習.幾不真實能引無義所應遠離。
答.最後二論是真實引義利應 修習.中間二論不真實引無義應遠離.初二種論應分别。
論處所者當知亦有六種.一於國王前.二於執理者前.三於大衆中.四於善解法義 者前.五於沙門婆羅門前.六於樂法義者前。
論所依者有十種應知.謂所成義有二種.能成法有八種。
所成義二種者.一自性.二 ******************** 差别。
所成自性者.謂有立爲有.無立爲無。
所成差别者.謂有上立有上無上立無上. 常立爲常無常立無常.如是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如 是等無量差别義門是名所成差别應知。
能成法八種者.一立宗.二辯因.三引喻.四 同類.五異類.六現量.七比量.八至教。
立宗者.謂依二種所成義各别攝受自宗所許. 若論教所攝若自辯所立若從他所聞.或爲成立自宗或爲顯他宗過或爲折伏憍 慢或爲摧屈淩侮或爲悲愍有情。
辯因者.謂爲成就所立宗故依所引喻同類異類 現量比量及與至教辯道理因。
引喻者.亦爲成就所立義故引因所依諸餘世間串 習共許易了之法以爲比況。
同類者.謂或於現在或先所見相貌相屬遞互相似.此 復四種.一自體二業三法四因果.自體相似者謂彼相貌更互相似.業相似者謂彼 作用更互相似.法相似者謂自體上法門差别展轉相似如無常法與苦法苦法與 無我法無我法與生法生法與老法老法與死法如是有色無色有見無
論曰.論法有七種.一論體性.二論處所.三論所依.四論莊嚴.五論墮負.六論出離.七 論多所作法。
論體性者復有六種.一言論.二尚論.三諍論.四毀謗論.五順正論.六教導論。
言論者. 謂一切言說言音言詞。
尚論者.謂世所樂聞語論。
諍論者.謂或依諸欲所起若自所 攝諸欲他所逼奪若他所攝諸欲自行逼奪若於自他所愛有情所攝諸欲互相侵 注:
毀謗論者.謂更相憤怒以染汙心振發威勢 互相謗毀.謂麤語所攝或妄語所攝或綺語所攝乃至惡說法律中若爲有情宣說 彼法若銓量刊定若教授教誡等皆名毀謗論.何以故.非撥實相故引惡道故徒設 ******************** 功勞無義利故.是故此論名毀謗論。
順正論者.謂於善說法律中若爲有情宣說正 法若銓量刊定若教授教誡等.爲斷有情所起疑故爲善通達甚深義故爲令智見 畢竟淨故皆名順正論.何以故.順正行故順正義故.是故此論名順正論。
教導論者. 謂於順正論中爲令修習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故所有教誨.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 已定者令心解脫未得真實智者開悟令得已得真實智者令其修滿名教導論.何 以故.分明委悉教導有情故.是故此論名教導論。
問.如實觀察此六種論幾論真實 能引義利所應修習.幾不真實能引無義所應遠離。
答.最後二論是真實引義利應 修習.中間二論不真實引無義應遠離.初二種論應分别。
論處所者當知亦有六種.一於國王前.二於執理者前.三於大衆中.四於善解法義 者前.五於沙門婆羅門前.六於樂法義者前。
論所依者有十種應知.謂所成義有二種.能成法有八種。
所成義二種者.一自性.二 ******************** 差别。
所成自性者.謂有立爲有.無立爲無。
所成差别者.謂有上立有上無上立無上. 常立爲常無常立無常.如是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如 是等無量差别義門是名所成差别應知。
能成法八種者.一立宗.二辯因.三引喻.四 同類.五異類.六現量.七比量.八至教。
立宗者.謂依二種所成義各别攝受自宗所許. 若論教所攝若自辯所立若從他所聞.或爲成立自宗或爲顯他宗過或爲折伏憍 慢或爲摧屈淩侮或爲悲愍有情。
辯因者.謂爲成就所立宗故依所引喻同類異類 現量比量及與至教辯道理因。
引喻者.亦爲成就所立義故引因所依諸餘世間串 習共許易了之法以爲比況。
同類者.謂或於現在或先所見相貌相屬遞互相似.此 復四種.一自體二業三法四因果.自體相似者謂彼相貌更互相似.業相似者謂彼 作用更互相似.法相似者謂自體上法門差别展轉相似如無常法與苦法苦法與 無我法無我法與生法生法與老法老法與死法如是有色無色有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