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

關燈
************* 論中說於祠祀中若聞勝若戒勝取之爲量此言應不中理.若由戒聞等者汝先所 說諸婆羅門是最勝類餘是下劣不應道理。

    如是產生故.作業故.受生故工巧業處 故.增上故.彼所顧錄故.梵住故.修覺分故.證菩提故.戒聞勝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 非如理說。

     妄計清淨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我解脫心得自 在觀得自在名爲清淨.謂於諸天微妙五欲堅著攝受嬉戲娛樂隨意受用是則名 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又若離欲惡不善法於初靜慮得具足住乃至第四靜慮得 具足住是亦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復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衆生於 孫陀利迦河中沐浴支體所有罪障一切除滅如於孫陀利迦河如是於婆胡陀河 伽耶河薩羅薩伐底河殑伽河等中沐浴支體所有罪障一切除滅第一清淨.復有 外道計持狗戒以爲清淨.或持牛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 ******************** 戒或持糞穢戒等計爲清淨.謂說現法涅槃外道及說水等清淨外道作如是計。

    問. 何因緣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爲性尋 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彼謂得諸縱任自在欲自在瑜伽自在名勝清淨然不如實 知縱任自在等相.又如有一計由自苦身故自惡解[一]脫或造過惡過惡解脫。

    今應問 彼汝何所欲.諸有於妙五欲嬉戲受樂者爲離欲貪爲未離貪耶.若已離貪者於世 五欲嬉戲受樂不應道理.若未離貪者計爲解脫清淨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諸得 初靜慮乃至具足住第四靜慮者彼爲已離一切貪欲爲未離耶.若言已離一切貪 欲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靜慮不應道理.若言未離一切貪者計爲究竟解脫清淨 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爲由內清淨故究竟清淨爲由外清淨故究竟清淨.若由內 者計於河中沐浴而得清淨不應道理.若由外者內具貪瞋癡等一切穢垢但除外 垢計究竟淨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爲執受淨物故而得清淨爲執受不淨物故得 注: [一]原刻作說.今依麗刻改.次同. ******************** 清淨耶.若由執受淨物故得清淨者世間共許狗等不淨而汝計執受狗等戒得清 淨者不應道理.若由執受不淨物者自體不淨而能令他淨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 諸受狗等戒者爲行身等邪惡行故而得清淨.爲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淨耶.若由 行邪惡行者行邪惡行而計清淨不應道理.若由行正妙行者持狗等戒則爲唐捐 而汝計彼能得清淨不應道理。

    如是離欲不離欲故.內外故.受淨不淨故.邪行正行 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吉祥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世間日月薄蝕 星宿失度所欲爲事皆不成就.若彼隨順所欲皆成.爲此義故精勤供養日月星等 祠火誦咒安置茅草滿甕毗羅婆果及餉佉等.謂歷算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彼 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 廣說如前.彼由獲得世間靜慮世間同謂是阿羅漢.若有欲得自身富貴快樂所祈 ******************** 果遂者便往請問.然彼不如實知業果相應緣生道理.但見世間日月薄蝕星度行 時爾時衆生淨不淨業異熟成熟.彼卽計爲日月等作.復爲信樂此事者建立顯說。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世間興衰等事爲是日月薄蝕星度等作.爲淨不淨業之所作 耶.若言日等作者現見盡夀隨造福非福業感於興衰苦樂等果不應道理.若淨不 淨業之所作者汝言由日等作不應道理。

    如是日等作故淨不淨業作故不應道理. 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如是十六種異論由二種門發起觀察.由正道理推逐觀察.彼一切種皆不[一]應理。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 注: [一]原刻下衍道字.今依麗刻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