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 有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夀命恆行 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 有人一期夀命恆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 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異熟.復見有 一刹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達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刹 帝利吠舍戍達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達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刹帝利 等從彼世間刹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刹帝利等從此世間刹帝利等種姓中 去.又復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爲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 終爲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必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 壞命終由彼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故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思決定 ******************** 無有化生衆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自見 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
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 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 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道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 體相。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爲有生所受業及有後所受業爲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 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 行諸業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 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諸業異熟不應道理。
又汝何 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爲是父母爲非父母耶.若言是父 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 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爲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爲男女是時非父母無不定過。
又 ******************** 汝何所欲爲有彼處受生衆生天眼不見爲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衆生 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
又汝何 所欲爲有阿羅漢性則於彼起增上慢爲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世間必定無有真 阿羅漢不應道理.若言無者若有發起不正思惟顛倒自謂是阿羅漢此亦應是真 阿羅漢不應道理。
又應問彼汝何所欲圓成實相法依他起相法徧計所執相法爲 有爲無.若言有者汝言無有一切諸法體相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應無顛倒所執亦 無雜染及無清淨此不應理。
如是若生後所受故.非不決定故.有生處故.有增上慢 故.有三種相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最勝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婆羅門是最勝種 類刹帝利等是下劣種類.婆羅門是白色類餘種是黑色類.婆羅門種可得清淨非 餘種類.諸婆羅門是梵王子從口所生從梵所出梵所變化梵王體胤.謂鬬諍劫諸 ******************** 婆羅門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諸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 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以見世間真婆羅門性具戒故 又貪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計。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爲唯餘種類從母產生.爲婆羅 門亦爾耶.若唯餘種類者世間現見諸婆羅門從母產生汝謗現事不應道理.若婆 羅門亦爾者汝先所說諸婆羅門是最勝種類刹帝利等是下劣種類不應道理。
如 從母產生如是造不善業造作善業造身語意惡行造身語意妙行.於現法中受不 愛果若受愛果於彼後世生諸惡趣若生善趣若三處現前是彼是此由彼由此入 於母胎從是而生.若世間工巧處若作業處若善不善.若王若臣若機捷若增進滿 足.若爲王顧錄以爲給侍若不顧錄.若是老病死法若非老病死法若修梵住已生 於梵世若復不爾.若修菩提分法若不修習.若悟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若 復不爾。
又汝何所欲爲從勝種類生此名爲勝.爲由戒聞等耶.若由從勝類生者汝 *******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 有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夀命恆行 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 有人一期夀命恆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 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異熟.復見有 一刹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達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刹 帝利吠舍戍達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達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刹帝利 等從彼世間刹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刹帝利等從此世間刹帝利等種姓中 去.又復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爲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 終爲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必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 壞命終由彼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故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思決定 ******************** 無有化生衆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自見 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
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 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 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道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 體相。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爲有生所受業及有後所受業爲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 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 行諸業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 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諸業異熟不應道理。
又汝何 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爲是父母爲非父母耶.若言是父 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 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爲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爲男女是時非父母無不定過。
又 ******************** 汝何所欲爲有彼處受生衆生天眼不見爲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衆生 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
又汝何 所欲爲有阿羅漢性則於彼起增上慢爲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世間必定無有真 阿羅漢不應道理.若言無者若有發起不正思惟顛倒自謂是阿羅漢此亦應是真 阿羅漢不應道理。
又應問彼汝何所欲圓成實相法依他起相法徧計所執相法爲 有爲無.若言有者汝言無有一切諸法體相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應無顛倒所執亦 無雜染及無清淨此不應理。
如是若生後所受故.非不決定故.有生處故.有增上慢 故.有三種相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最勝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婆羅門是最勝種 類刹帝利等是下劣種類.婆羅門是白色類餘種是黑色類.婆羅門種可得清淨非 餘種類.諸婆羅門是梵王子從口所生從梵所出梵所變化梵王體胤.謂鬬諍劫諸 ******************** 婆羅門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諸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 前說。
理者.謂如有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以見世間真婆羅門性具戒故 又貪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計。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爲唯餘種類從母產生.爲婆羅 門亦爾耶.若唯餘種類者世間現見諸婆羅門從母產生汝謗現事不應道理.若婆 羅門亦爾者汝先所說諸婆羅門是最勝種類刹帝利等是下劣種類不應道理。
如 從母產生如是造不善業造作善業造身語意惡行造身語意妙行.於現法中受不 愛果若受愛果於彼後世生諸惡趣若生善趣若三處現前是彼是此由彼由此入 於母胎從是而生.若世間工巧處若作業處若善不善.若王若臣若機捷若增進滿 足.若爲王顧錄以爲給侍若不顧錄.若是老病死法若非老病死法若修梵住已生 於梵世若復不爾.若修菩提分法若不修習.若悟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若 復不爾。
又汝何所欲爲從勝種類生此名爲勝.爲由戒聞等耶.若由從勝類生者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