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九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五 [一]異論多種者.謂十六種異論。

    何等十六.嗢柁南曰. 執因中有果. 顯了.有去來. 我.常.宿作因. 自在等.害法. 邊無邊.矯亂. 見無因.斷.空. 計勝.淨.吉祥. 名十六異論。

     論曰.十六異論者.一因中有果論.二從緣顯了論.三去來實有論.四計我論.五計常 論.六宿作因論.七自在等作者論.八害爲正法論.九有邊無邊論.十不死矯亂論.十 一無因見論.十二斷見論.十三空見論.十四妄計最勝論.十五妄計清淨論.十六妄 計吉祥論。

     注: [一]自下全引瑜伽卷六卷七論文.三嗢柁南亦出於彼.故不入本頌之數. ******************** 因中有果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因中常恆具有果 性.謂[一]雨衆外道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於諸因中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顯 示有果。

    答.由教及理故。

    教者.謂彼先師所造教藏隨聞傳授展轉至今.宣說因中先 已有果。

    理者.謂卽如彼沙門及婆羅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住尋思地住自辦地住 異生地住隨思惟觀察行地.彼如是思若從彼體此體得生一切世間共知共立彼 是此因非餘.又諸世間欲求此果唯取此因不取餘因.又卽於彼彼事中如是如是 加功營造非於餘事.又若彼果卽從彼生不從餘生.是故因中定已有果。

    若不爾者. 應立一切是一切因.又應求一一果取一切因.又應於一切事加功營造爲求一果. 又應從一切一切果生.如是由建立故取故作事故生故彼見因中常有果性。

    我今 問汝隨汝意答.因果兩相爲異不異。

    若不異者.卽無決定因果二體.由此二相無差 别故.而言因中有果不應道理。

    若異相者.汝意雲何因中果體爲未生相爲已生相. 注: [一]原刻作兩.今依麗刻改. ******************** 若未生相者於彼因中果猶未生而說是有不應道理。

    若已生相者則果體已生復 從因生不應道理。

    是故因中非先有果.然要有因故待緣而生彼有相法。

    於有相法 中由五種相可得了知.一於處所可得了知謂如甕中水.二於所依止可得了知如 眼中眼識.三卽於自相可得了知如因自體不由比決.四於自作業可得了知.五由 因變故果變可得或由緣變故果變可得.是故常時恆時說因中有果不應道理。

    由 此義故彼所立論非如理說.謂不異相故.異相故.不生相故.生相故.不應道理。

     從緣顯了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諸法體自本 有從衆緣顯非緣所生.謂卽因中有果論者及聲相論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因 中有果論者見諸因中先有果性從緣顯了。

    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

    理者.謂如有 一爲性尋思爲性觀察廣說如前.彼如是思果先是有復從因生不應道理.然非不 用功爲成於果.復以何緣而作功用.豈非唯爲顯了果故.彼作如是妄思惟已說顯 ******************** 了論。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爲無障緣故障.爲有障緣故障。

    若無者.無有障緣而有障 者不應道理。

    若有者.屬果之因何故不障.同是有故.譬如黑闇障甕中水亦能障甕。

     若言亦障因者亦應顯了.俱是所障而但顯因中先有果性而不顯因.不應道理。

    汝 又應說爲有性是障緣.爲果性是障緣。

    若有性是障緣者.是則有性常不顯了不應 道理。

    又因亦是有.何故不是障緣。

    若果性是障緣者.如是一法亦因亦果.如芽是種 子果是莖等.因果卽一法亦顯不顯不應道理。

    又今問汝隨汝意答.顯與本法爲一 爲異。

    若言一者.彼本有法常顯.已顯復顯不應道理。

    若言異者.此顯爲無因耶爲有 因耶.若無因者無因而顯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果性可顯非是因性不顯之因能顯 於果不應道理。

    如是無障緣故有障緣故.有相故果相故.顯了一故顯了異故.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