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七

關燈
終不違犯謂我當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如 所應行如所應住令無所犯.又復如是行如是住應可犯者而有毀犯此人於前中 後際及先時所作俱隨行時皆現成就於放逸故又執睡眠及與偃息以之爲樂慢 緩嬾[一]惰不樂修營於梵行智人身不供侍如是名爲放逸懈怠所攝。

    發起邪願者.如 有一人發起邪願行於梵行.謂我今所修戒禁梵行當爲天主或作餘天或復樂欲 利養尊敬.謂從他人求諸利養及與尊敬或唯願證利養尊敬如是名爲發起邪願。

     注: [二]原刻作墮.今依麗刻改. ******************** 犯軌則攝者.如有一人於諸威儀或於所作或於方便修善品中如前所說凡有所 行違於世間越毗柰耶.如是名爲犯軌則攝。

    犯邪命攝者.如有一人爲性大欲及不 知足難養難滿.又以非法求覓一切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具不以 法故.此人爲求衣服飲食等因顯己功德故於他人前詐現非真自性及非串習威 儀又現諸根寂靜無有掉動.意令他人謂己有德當有所施及以供事謂衣服飲食 諸坐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具身業給使.又復此人形貌躁惡發言麤獷無所忌憚 嚴飾其身稱揚己名及與種姓或復多聞或廣持法.爲得利養及恭敬故而爲他人 宣說諸佛及佛弟子所演之法或自說己實有功德或少增益或令他人稱顯異相. 爲求多勝衣服飲食及餘沙門種種資具雖復衣服無所闕少故現受用弊壞衣服 意令信我長者居士知闕少故便多施與上妙衣服.如衣服餘沙門資命之具亦復 如是.又於信敬婆羅門諸長者所不得如所欲物或是所無或是受用不可與故而 ******************** 便逼切訶罵求索.或得下劣之物輕毀退還對施主前說如是語咄善男子有餘善 男子善女人若比於汝族姓下劣資財貧匱尚能捨施如是如是妙可意物況汝於 彼族姓高勝富有財產而以如是鄙可惡物施於我耶.諸如是等或依詐現威儀或 依非法言說或依稱顯異相或依逼切訶罵或依以利比引於利非法求覓衣服飲 食坐臥之具病緣醫藥及餘資具不以法求是謂邪命.如是名爲犯邪命攝。

    墮二邊 者.如有一人樂著受用諸欲妙樂從他而得衣服等具或如法或不如法不見過患 不知出離而受用之此謂一邊.又如一人修自苦行無量種種苦事煎迫其身受行 種種極苦禁戒或依處棘剌或依處灰或依於杵或依於版或依髑髏或復蹲住或 修蹲定或復事火乃至日三或復處水乃至日三或翹一足視日隨轉諸如是等及 餘修自苦行是第二邊.如是名爲墮於二邊。

    不能出離者.如有一人執見屍羅及餘 禁戒.謂唯修習屍羅戒禁當得清淨解脫出離.又復執見善守善淨諸外道戒當得 ******************** 清淨解脫出離.如是二種非究竟淨故不能出離.如是名爲不能出離。

    違越所受者. 如有一人都無羞恥曾不顧惜沙門儀範違毀禁戒行諸惡法.內懷朽爛隨順下流. 如穢蝸蟲螺音狗行.非沙門稱沙門無梵行稱梵行者.如是名爲違越所受。

    由是十 因增上戒學而不清淨.若翻此者是則清淨。

    增上心學淨不淨義者如攝事品清淨 靜慮中說.又由此清淨故增上慧學清淨應知。

    如是等類問答分别無量無邊.準義 應知。

     菩提五種分别者.一種姓.二方便.三時.四證覺.五解脫。

    種姓者.聲聞菩提依鈍根種 姓.獨覺菩提依中根種姓.無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種姓。

    方便者.聲聞菩提由行六處 善巧方便.獨覺菩提由多分行甚深緣起善巧方便.無上正等菩提由五明處善巧 方便。

    時者.聲聞菩提極少三生修行而得.獨覺菩提由百大劫修行而得.無上正等 菩提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而得。

    證覺者.聲聞菩提由師證覺.獨覺菩提唯誓自 ******************** 利無師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自利利他無師證覺。

    解脫者.聲聞菩提獨覺菩提所證 轉依脫煩惱障解脫身攝.無上正等菩提所證轉依解脫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解 脫身攝及法身攝。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