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關燈
或不忍疲苦故或無慈悲故或有障礙 故如是一切非真歸處.謂無能故墮偏黨故避自疲苦無自在故無哀愍故德微劣 故。

    雲何不現見.謂諸天神非現證見.世間未見不現見主能為所依.除可依信現攝 受他餘現見依所不見故。

    問.夢中見故應是歸依。

    答.欲想所見或實不實.又復覺時 何不現見.雖於夢中少見實相此亦欲想所作.又衆緣現前令處夢者少有所見此 亦多虛。

    復次由五種因諸天神等非歸依處.何等為五.一由相故.二由體故.三由業 ******************** 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

    由相故者.謂諸天神世不現見無談論故.容色奮發有 怖畏故.染習放逸有貪愛故.捨他利益無悲愍故.不能解了作與不作不達實義故. 不可歸依。

    雲何相故佛可歸依.謂世間現見有談論故.容色和靜無怖畏故.遠離放 逸無貪愛故.不捨利他有大悲故.善能解了作與不作通達實義故。

    復由五相佛可 歸依.何等為五.為利有情證大菩提故.現處大衆開正法眼故.怨親有情平等利益 故.於諸家室攝受捨離貪著諸根寂靜故.善除一切衆生疑網故。

    由體故者.謂由如 來永斷諸漏自既調禦亦調禦他故可歸依.諸天神等具諸漏故尚不能自調禦況 調禦他故非歸處。

    由業故者.謂如來安住廣大無垢靜慮等業又復能為利衆生業 故可歸依.諸天神等安住穢下受用欲業又有殺害諸衆生業故非歸處。

    由法爾故 者.謂一切世間及出世間功德勝利皆依自己功用所得.若離自己功用雖於天神 起深敬信亦不能證.設於天神不生敬信但自用功必能證得.是故天神非歸依處。

     ******************** 由因果故者.今問事天神者天神體性為由天業感得為由供養天得為無因得.若 天業得者即應歸業非天.若無因得者應歸無因非天.若供養天神得者為唯因供 養感天神體為唯因天神為因二種.若唯因供養者即徒事天神隨處供養皆應能 感天報.若唯因天神者即徒設供養雖不供養但由天神應得天報.若俱因二種者 但設供養天神攝受諸所祈願悉應果遂。

    又於七種所祈願事不定果遂是故不然. 一於供養緣攝受.二於信解緣攝受.三於信解彼者發起信解能感最勝天神自體. 四於能感最勝所受富樂.五於摧壞阿素洛等怨敵.六於出生.七於終殁。

    建立者.問. 有幾種歸趣。

    答.三種歸趣.謂佛法僧。

    問.何因唯有三種歸趣。

    答.由四因故唯有如來 是可歸趣.謂善自調故.善解一切種調伏方便故.以財供養不悅意故.以行供養悅 可意故.由具此德彼所說法及弟子衆亦可歸依。

    問.齊何當名能歸趣耶。

    答.具四因 故名能歸趣.一善知有德故.二善知差別故.三自誓受故.四更不餘歸趣故。

    問.歸趣 ******************** 正行雲何。

    答.有四種歸趣正行應知.一親近善人.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 法行。

    復有四種正行應知.一善攝諸根令不掉動.二受正學處.三悲愍衆生.四時時 如法供養三寶。

    問.歸趣三寶有何利益。

    答.有四種利益.一得廣大功德.二得廣大歡 喜.三得勝等持.四得善清淨。

    復有四種利益.一大獲具足.二一切邪解障礙漸得微 薄徧盡滅沒.三得入聰慧正至善人衆中所謂大師同梵行衆.四為信聖教諸天之 所愛樂.彼諸天等若見有受三歸趣者生大歡喜展轉相告.我等往昔皆由成就三 歸趣故從彼命終來生此間.是善男子等今亦成就此三歸趣多住不捨不久當來 為我等伴。

    差別者.謂由六種因故三寶差別應知.一由相故.二由業故.三由信解故. 四由行故.五由隨念故.六由生福故。

    由相故差別者.自證覺相是佛寶.證覺果相是 法寶.由隨他教正修行相是僧寶。

    由業故差別者.轉正說業是佛寶.煩惱苦斷所緣 境業是法寶.增勤勇業是僧寶。

    由信解故差別者.謂於佛寶應親近敬事.於正法寶 ******************** 應信敬作證.於諸僧寶應同法共住敬信親近。

    由行故差別者.謂於佛寶應起延請 迎接承事供養行.於正法寶應起如理方便修習行.於諸僧寶應起互共受用財法 行。

    由隨念故差別者.於三寶所應各起別行隨念.如經中說此薄伽梵如來應正等 覺乃至廣說。

    由生福故差別者.謂於佛寶依一有情生最勝福.於正法寶依增上法 生最勝福.於諸僧寶依多有情生最勝福。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