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二分教見瑜伽卷二十五.
[三]原刻作義.今依麗刻改.
[四]原刻作覺.今依麗刻改.
********************
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應次第結集次第安置.以能綴緝引諸義利引諸梵行種種
善義故名契經。
應頌者.謂諸經中或於中間或於最後以頌重顯.及諸經中不了義 說.是為應頌。
記別者.謂諸經中記諸弟子命終之後生處差別.及諸經中顯了義說. 是為記別。
諷頌者.謂諸經中非長行直說.然以句結成或二句説或三四五六句等 説.是為諷頌。
自說者.謂諸經中不列請者姓名.為令正法久住故及為聖教久住故 自然宣說.是為自說。
因緣者.謂諸經中列請者姓名已而為宣說.及諸所有毘柰耶 攝有因緣教別解脫戒經等.是為因緣。
譬喻者.謂諸經中有譬喻說.由譬喻故本義 明白.是為譬喻。
本事者.謂宣說前世諸相應事.是為本事。
本生者.謂諸經中宣說如 來我過去世處種種生死行菩薩行.是為本生。
方廣者.謂諸經中宣說能證無上菩 提諸菩薩道.令彼證得十力無障智等.是為方廣。
希法者.謂諸經中宣說諸佛及諸 弟子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一]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等共不共功德.及餘
注:
[一]原刻下衍勤策男勤策女六字.今依麗刻删.
********************
最勝殊特驚異甚深之法.是為希法。
論議者.謂一切摩怛履迦阿毘達磨硏究解釋 諸經中義.是為論議。
如是十二分教中具有素怛纜等三藏.此中所說契經應頌記 別諷頌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是為素怛纜藏.此中所說因緣是為毗柰耶 藏.此中所說論議是為阿毘達磨藏。
三最勝歸依者.謂佛法僧三種歸趣。
三學者.謂 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三菩提者.謂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正等菩提。
為 有情淨說者.為令有情得清淨故次第宣說是三種法.謂能持方便果.能持者謂聞 及歸依.方便者謂三學.果者謂三菩提。
[一]復次如是聞等雲何分別應知。
頌曰. 聞歸學菩提. 六.三.十二.五. 隨名數次第 如應廣分別。
論曰.聞六種分別者.一依處.二依攝.三依清淨.四依行.五依理趣六依義。
依處者.謂 依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
依攝者.有二種. 注:[一]聞分別見瑜伽卷十三.六十四.歸分別見六十四.七十四.學分別見二十八以下.菩提分別見十四.
********************
謂聲聞藏攝.菩薩藏攝。
依清淨者.謂十種清淨.說清淨有五.一善說者說故.二顯了 文句說故.二盡所知義如所知義說故.四易方便修行說故.五能出離一切苦說故. 聽清淨有五.一不以求過意聽故.二以求涅槃意聽故.三極善諦聽故.四依名句字 身義極善分別聽故.五以正修行意聽故。
依行者.謂十種法行。
依理趣者.有六種理 趣.謂真義理趣乃至意樂理趣。
此中前三理趣由後三理趣隨釋應知.謂由離二邊 理趣隨釋真義理趣.由不思議理趣隨釋證得理趣.由意樂理趣隨釋教導理趣。
此 中真義即是理趣故名真義理趣.乃至意樂即是理趣故名意樂理趣.於彼彼處無 顛倒性是理趣義。
真義理趣者.略有六種應知.謂世間真實乃至所知障淨智所行 真實及安立真實非安立真實.此中前四種真實如前分別應知.安立真實者謂四 聖諦.苦真苦故安立為苦乃至道真道故安立為道。
問.何因緣故名為安立。
答.由三 種俗所安立故.一由世間俗.二由道理俗.三由證得俗.世間俗者謂安立田宅瓶盆 ******************** 軍林數等及安立我有情等.道理俗者謂安立蘊界處等.證得俗者謂安立預流果 等及安立彼所依住法。
復有四種安立.謂前三種及由勝義俗安立.勝義諦性不可 安立.由內自所證故.為欲隨順引生彼智依俗安立。
非安立真實者.謂一切法真如 實性。
證得理趣者.略有四種.一一切有情業報證得二聲聞乘證得三獨覺乘證得 四大乘證得。
一切有情業報證得者.謂一切有情造作淨不淨業.依自業故於五趣
應頌者.謂諸經中或於中間或於最後以頌重顯.及諸經中不了義 說.是為應頌。
記別者.謂諸經中記諸弟子命終之後生處差別.及諸經中顯了義說. 是為記別。
諷頌者.謂諸經中非長行直說.然以句結成或二句説或三四五六句等 説.是為諷頌。
自說者.謂諸經中不列請者姓名.為令正法久住故及為聖教久住故 自然宣說.是為自說。
因緣者.謂諸經中列請者姓名已而為宣說.及諸所有毘柰耶 攝有因緣教別解脫戒經等.是為因緣。
譬喻者.謂諸經中有譬喻說.由譬喻故本義 明白.是為譬喻。
本事者.謂宣說前世諸相應事.是為本事。
本生者.謂諸經中宣說如 來我過去世處種種生死行菩薩行.是為本生。
方廣者.謂諸經中宣說能證無上菩 提諸菩薩道.令彼證得十力無障智等.是為方廣。
希法者.謂諸經中宣說諸佛及諸 弟子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論議者.謂一切摩怛履迦阿毘達磨硏究解釋 諸經中義.是為論議。
如是十二分教中具有素怛纜等三藏.此中所說契經應頌記 別諷頌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是為素怛纜藏.此中所說因緣是為毗柰耶 藏.此中所說論議是為阿毘達磨藏。
三最勝歸依者.謂佛法僧三種歸趣。
三學者.謂 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三菩提者.謂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正等菩提。
為 有情淨說者.為令有情得清淨故次第宣說是三種法.謂能持方便果.能持者謂聞 及歸依.方便者謂三學.果者謂三菩提。
頌曰. 聞歸學菩提. 六.三.十二.五. 隨名數次第 如應廣分別。
論曰.聞六種分別者.一依處.二依攝.三依清淨.四依行.五依理趣六依義。
依處者.謂 依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
依攝者.有二種. 注:
依清淨者.謂十種清淨.說清淨有五.一善說者說故.二顯了 文句說故.二盡所知義如所知義說故.四易方便修行說故.五能出離一切苦說故. 聽清淨有五.一不以求過意聽故.二以求涅槃意聽故.三極善諦聽故.四依名句字 身義極善分別聽故.五以正修行意聽故。
依行者.謂十種法行。
依理趣者.有六種理 趣.謂真義理趣乃至意樂理趣。
此中前三理趣由後三理趣隨釋應知.謂由離二邊 理趣隨釋真義理趣.由不思議理趣隨釋證得理趣.由意樂理趣隨釋教導理趣。
此 中真義即是理趣故名真義理趣.乃至意樂即是理趣故名意樂理趣.於彼彼處無 顛倒性是理趣義。
真義理趣者.略有六種應知.謂世間真實乃至所知障淨智所行 真實及安立真實非安立真實.此中前四種真實如前分別應知.安立真實者謂四 聖諦.苦真苦故安立為苦乃至道真道故安立為道。
問.何因緣故名為安立。
答.由三 種俗所安立故.一由世間俗.二由道理俗.三由證得俗.世間俗者謂安立田宅瓶盆 ******************** 軍林數等及安立我有情等.道理俗者謂安立蘊界處等.證得俗者謂安立預流果 等及安立彼所依住法。
復有四種安立.謂前三種及由勝義俗安立.勝義諦性不可 安立.由內自所證故.為欲隨順引生彼智依俗安立。
非安立真實者.謂一切法真如 實性。
證得理趣者.略有四種.一一切有情業報證得二聲聞乘證得三獨覺乘證得 四大乘證得。
一切有情業報證得者.謂一切有情造作淨不淨業.依自業故於五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