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二 論曰.[一]如是廣說世俗諦已.勝義諦雲何。

    頌曰. 五.三法.真實. 彼復四應知. 及四種尋思. 四種如實智。

     論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別.四真如.五正智。

    相者.若略說謂一切言說所依處。

    名 者.謂於諸相中依增語。

    分別者.謂三界所攝諸心心法。

    真如者.謂法無我所顯聖智 所行一切言說所不依處。

    正智者.略有二種.一唯出世間.二世間出世間。

    唯出世間 正智者.謂由正智聲聞獨覺諸菩薩等通達真如.又諸菩薩以世出世智於五明處 精勤學時由徧滿真如智多現在前故速疾證得所知障淨。

    世間出世間正智者.謂 注: [一]自下依大乘句解真實義.五法三性見瑜伽卷七十二.四真實等見卷三十六. ******************** 諸聲聞及獨覺等初通達真如已.由初一向出世間正智力後所得世間出世間正 智故.於諸安立諦中起厭怖三界心及愛味三界寂靜處.又由彼正智多現在前故 速疾證得煩惱障淨。

     三法者.謂三自性.一徧計所執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

    徧計所執自性 者.謂依名言假立自性.為欲隨順世間言說故。

    依他起自性者.謂從緣所生法自性。

     圓成實自性者.謂諸法真如聖智所行聖智境界聖智所緣.為欲證得極清淨故.為 令一切相及麤重二縛得解脫故.為欲引發諸功德故。

     彼復四應知者.彼真實復有四種.一世間真實.二道理真實.三煩惱障淨智所行真 實.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世間真實者.謂一切世間於諸事中由串習所得悟入 智見共施設世俗性.如於地謂唯是地非火等.如是於水火風色聲香味觸飲食服 乘諸莊嚴具及諸什物香鬘塗飾歌舞音樂衆明男女威儀諸行田宅財物及苦樂 ******************** 等於苦謂苦非樂於樂謂樂非苦。

    又若略說者.謂此是此非彼.如是謂彼是彼非餘. 若事世間有情決定勝解所行一切世間自昔傳來名言決定自他分別共為真實 非邪思搆觀察所取.是名世間真實。

    道理真實者.謂諸正智者有道理義諸聰叡者 諸黠慧者諸推求者諸審察者住尋思地者具自辯才者處異生位者隨觀察行者 依證比至教三量極善思擇決定智所行所知事.以如實因緣證成道理所建立故. 是名道理真實。

    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一切聲聞獨覺無漏方便智無漏正智 無漏後所得世間智等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由緣此故於煩惱障 智得清淨及後證住無障礙性.是故說為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問.此中何者是真 實。

    答.謂苦集滅道名之所顯四種聖諦.由簡擇如是四聖諦故得入現觀位.於現觀 位後真實智生。

    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於所知中能礙智故名所知障.若真實 性是解脫所知障智所行境界.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應知。

    此復雲何.謂諸菩 ******************** 薩佛薄伽梵為入法無我及已入極清淨者依一切法離言說自性假說自性無分 別平等智所行境界.謂最勝真如無上所知究竟性.此性一切正法簡擇不能迴轉 不能過越.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四種尋思者.一名尋思.二事尋思.三自性假立尋思.四差別假立尋思。

    名尋思者謂 諸菩薩於名唯見名.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事唯見事.自性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 於假立自性唯見假立自性.差別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唯見差別假 立是名差別假立尋思。

    此諸菩薩於名事二種或離相觀或合相觀.依名事合觀故 通達自性假立差別假立。

     四種如實智者.一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二事尋思所引如實智.三自性假立尋思所 引如實智.四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名尋思所引如實智者.由諸菩薩於名尋 思唯有名已.於名如實了知謂此名為此義故於此事中建立.為令世間起想見言 ******************** 說故.若於色等所想事中不為建立色等名者一切世間無有能想此事是色等.若 無想者無有能起增益執著.若不執著則無言說.若如是如實了知是名第一名尋 思所引如實智。

    事尋思所引如實智者.由諸菩薩於事尋思唯有事已.如實了知色 等所想事性離一切言說不可言說.是名第二事尋思所引如實智。

    自性假立尋思 所引如實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