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愚癡聰慧者.是名
由顯了故說諸藴次第。
復由依止二種事故建立次第.一資助我事二自內我事.謂 注:[一]原刻此二字作次第.今依麗刻改.
********************
初依止身.於諸境界次受苦樂.次隨說自他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類等.次依此二
集起一切法非法行.如是等名助我事.最後一藴是內我事應知。
善巧者.成善巧品中當廣說。
想差別者謂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如是等。
問.何義幾 種是有色。
答.卽以有色自體義故.一藴是有色。
問.何義幾種是有見。
答.眼所行義故. 一少分是有見。
問.何義幾種是有對。
答.更相觸對各據處所及麤義故.一少分是有 對。
言麤義者離三種細.何者爲三.一損減細二種類細三心自在轉細。
問.何義幾種 是有漏。
答.麤重隨逐故與諸煩惱互依生義故.一切少分是有漏。
復有餘有漏義.謂 若處煩惱於中能起四種過是處名有漏.何等爲四.一不寂靜過二內外變異過三 發起惡行過四因攝受過.此中初過謂諸纏現行所作應知.第二過謂煩惱所依緣 事隨順煩惱所作應知.第三過謂由煩惱所作應知.第四過謂牽引後有應知。
問.何 ******************** 義幾種是有爲。
答.從因已生正生可生義故.一切是有爲。
問.何義幾種是有諍。
答.瞋 多分自在轉義故.一切少分是有諍。
問.何義幾種是有味著。
答.愛見多分自在轉義 故.一切少分是有味著。
問.何義幾種是依躭嗜。
答.欲貪多分自在轉義故.一切少分 是依躭嗜。
問.何義幾種是世間。
答.言論所依義故.一切少分是世間。
問何義幾種是 界攝。
答.三界中世間義故.一切少分是界攝。
問何義幾種是過去。
答.因果已受用盡 義故.一切少分是過去。
問何義幾種是未來。
答.因果未受用盡義故.一切少分是未 來。
問何義幾種是現在。
答.因已受用盡果未受用盡義故.一切少分是現在。
問何義 幾種是內。
答.內六處及彼不相離義故.四全一少分是內。
問何義幾種是外。
答.翻內 義故.一少分是外。
問何義幾種是麤。
答.不細滑聚集充滿相義故.一切少分是麤。
問 何義幾種是細。
答.翻麤義故.一切少分是細。
問何義幾種是劣。
答.無常苦不淨染汙 義故.一切少分是劣。
問何義幾種是勝。
答.翻劣義故.一切少分是勝。
問何義幾種是 ******************** 遠。
答.處所及過去未來時遙義故.一切少分是遠。
問何義幾種是近。
答.翻遠義故.一 切少分是近。
問何義幾種是欲界繫。
答.若生於此未得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 故.一切少分是欲界繫。
問何義幾種是色界繫。
答.已得色界對治若住彼定若生於 彼未得上地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故.一切少分是色界繫。
問何義幾種是無 色繫。
答.已得無色對治若住彼定若生於彼未得上地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 故.一切少分是無色繫。
復有餘義.謂安俱定不相應共有法及彼果法所攝義故是 欲界繫.依色煩惱及翻前所攝義故是色界繫.已離色界所餘煩惱及如前所攝義 故是無色繫應知。
問何義幾種是善。
答.感後樂果義煩惱苦斷義及彼對治義故.一 切少分是善。
問何義幾種是不善。
答.感後苦果義及起惡行義故.一切少分是不善。
問何義幾種是無記。
答.彼俱相違義故.一切少分是無記。
復有餘義.謂無過失義對 治過失義隨順功德義故是善.與此相違義故是不善.彼俱相違義故是無記。
問何 ******************** 義幾種是學。
答.方便修學善義故.一切少分是學。
問何義幾種是無學。
答.修學究竟 善義故.一切少分是無學。
問何義幾種是非學非無學。
答.除前二種餘善染汙無記 所攝義故。
一切少分是非學非無學。
問何義幾種是見所斷。
答.由現觀智現觀諦所 斷義故.一切少分是見所斷。
問何義幾種是修所斷。
答.由現觀智現觀諦後修道所 斷義故.一切少分是修所斷。
問何義幾種是無 斷。
答.究竟對治一切染汙義及一切 染汙永斷義故.一切少分是無斷。
問何義幾種是無色[一]乃至廣說。
答.翻前所說色等 義故是無色等義應知。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注:[一]據集論卷二.此文意指無見.無對.無漏.無爲.無諍.無味著.依出離.出世.非界九門.
********************
復由依止二種事故建立次第.一資助我事二自內我事.謂 注:
善巧者.成善巧品中當廣說。
想差別者謂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如是等。
問.何義幾 種是有色。
答.卽以有色自體義故.一藴是有色。
問.何義幾種是有見。
答.眼所行義故. 一少分是有見。
問.何義幾種是有對。
答.更相觸對各據處所及麤義故.一少分是有 對。
言麤義者離三種細.何者爲三.一損減細二種類細三心自在轉細。
問.何義幾種 是有漏。
答.麤重隨逐故與諸煩惱互依生義故.一切少分是有漏。
復有餘有漏義.謂 若處煩惱於中能起四種過是處名有漏.何等爲四.一不寂靜過二內外變異過三 發起惡行過四因攝受過.此中初過謂諸纏現行所作應知.第二過謂煩惱所依緣 事隨順煩惱所作應知.第三過謂由煩惱所作應知.第四過謂牽引後有應知。
問.何 ******************** 義幾種是有爲。
答.從因已生正生可生義故.一切是有爲。
問.何義幾種是有諍。
答.瞋 多分自在轉義故.一切少分是有諍。
問.何義幾種是有味著。
答.愛見多分自在轉義 故.一切少分是有味著。
問.何義幾種是依躭嗜。
答.欲貪多分自在轉義故.一切少分 是依躭嗜。
問.何義幾種是世間。
答.言論所依義故.一切少分是世間。
問何義幾種是 界攝。
答.三界中世間義故.一切少分是界攝。
問何義幾種是過去。
答.因果已受用盡 義故.一切少分是過去。
問何義幾種是未來。
答.因果未受用盡義故.一切少分是未 來。
問何義幾種是現在。
答.因已受用盡果未受用盡義故.一切少分是現在。
問何義 幾種是內。
答.內六處及彼不相離義故.四全一少分是內。
問何義幾種是外。
答.翻內 義故.一少分是外。
問何義幾種是麤。
答.不細滑聚集充滿相義故.一切少分是麤。
問 何義幾種是細。
答.翻麤義故.一切少分是細。
問何義幾種是劣。
答.無常苦不淨染汙 義故.一切少分是劣。
問何義幾種是勝。
答.翻劣義故.一切少分是勝。
問何義幾種是 ******************** 遠。
答.處所及過去未來時遙義故.一切少分是遠。
問何義幾種是近。
答.翻遠義故.一 切少分是近。
問何義幾種是欲界繫。
答.若生於此未得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 故.一切少分是欲界繫。
問何義幾種是色界繫。
答.已得色界對治若住彼定若生於 彼未得上地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故.一切少分是色界繫。
問何義幾種是無 色繫。
答.已得無色對治若住彼定若生於彼未得上地對治或得已出三時現行義 故.一切少分是無色繫。
復有餘義.謂安俱定不相應共有法及彼果法所攝義故是 欲界繫.依色煩惱及翻前所攝義故是色界繫.已離色界所餘煩惱及如前所攝義 故是無色繫應知。
問何義幾種是善。
答.感後樂果義煩惱苦斷義及彼對治義故.一 切少分是善。
問何義幾種是不善。
答.感後苦果義及起惡行義故.一切少分是不善。
問何義幾種是無記。
答.彼俱相違義故.一切少分是無記。
復有餘義.謂無過失義對 治過失義隨順功德義故是善.與此相違義故是不善.彼俱相違義故是無記。
問何 ******************** 義幾種是學。
答.方便修學善義故.一切少分是學。
問何義幾種是無學。
答.修學究竟 善義故.一切少分是無學。
問何義幾種是非學非無學。
答.除前二種餘善染汙無記 所攝義故。
一切少分是非學非無學。
問何義幾種是見所斷。
答.由現觀智現觀諦所 斷義故.一切少分是見所斷。
問何義幾種是修所斷。
答.由現觀智現觀諦後修道所 斷義故.一切少分是修所斷。
問何義幾種是無 斷。
答.究竟對治一切染汙義及一切 染汙永斷義故.一切少分是無斷。
問何義幾種是無色
答.翻前所說色等 義故是無色等義應知。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