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見清淨於佛法僧無惑無疑.五道非道智見清淨.謂如有一依度疑清淨得妙
智見唯佛所說僧所行道能得出離.此復雲何謂能盡苦及證苦邊.若諸外道所說
之道不能盡苦及證苦邊.六行智見清淨.謂如有一依道非道智見清淨得妙智見
知出離道有下中上.下者苦遲通行所攝中者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所攝上者樂速
通行所攝.七行斷智見清淨.謂如有一依行智見清淨得妙智見謂我應斷下中之
行及為發起上妙聖行.八無緣寂滅清淨.謂如有一依行斷智見清淨證得無餘諸
漏永盡.九國土清淨.謂諸佛共有無上功能果能示現不可思議國土莊嚴極淨佛
思及極淨菩薩思及思眷屬法。
淨者謂四證淨.廣說如經.一佛證淨.謂已見諦者於如來所善住出世間信及後所 得善住世間信.如佛證淨如是第二法證淨第三僧證淨應知.四聖所愛戒證淨.謂 已見諦者於已得決定不作律儀聖所愛戒所善住出世間信及後所得善住世間 ******************** 信。
果者謂四沙門果.廣說如經.一預流沙門果.若隨勝攝三結永斷謂身見戒禁取及 疑.若全分攝一切見道所斷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預流果不墮落法或極七返或 復家家.二一來沙門果.若隨勝攝三結永斷薄貪瞋癡.若全分攝一切見道所斷煩 惱永斷及欲界繫修道所斷上品中品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一來果或復一間.三 不還沙門果.若隨勝攝五順下分結永斷所謂身見戒禁取疑貪欲瞋恚.若全分攝 一切見道所斷煩惱永斷及欲界繫修道所斷煩惱永斷或色界繫煩惱永斷或無 色界一分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不還果或中間寂滅或生寂滅或無行寂滅或有 行寂滅或復上流.四阿羅漢沙門果.若隨勝攝貪欲瞋癡無餘永斷.若全分攝見修 所斷一切煩惱永斷無餘.由彼斷故得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阿羅漢六恒住 法。
******************** 界者謂三種界.廣說如經.一斷界.謂斷見道所斷諸行.二離界.謂離修道所斷諸行. 三滅界.謂滅所依所攝諸行。
菩提者謂三種菩提.如經廣說.一聲聞菩提.謂聲聞乘轉依所得寂滅及趣寂滅道. 二獨覺菩提.謂獨覺乘轉依所得寂滅及趣寂滅道.三無上正等菩提.所謂大乘轉 依所得寂滅趣寂滅道及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道。
無學者謂十無學法.廣說如經.一無學正見.謂阿羅漢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 道無漏作意相應擇法極簡擇等如前廣說.如無學正見如是乃至第八正三摩地 如前應知.九無學正解脫.謂離一切煩惱麤重無學心上離煩惱障調堪任法.十無 學正智.謂阿羅漢盡智及無生智。
由自數者.前所說果各由自數差別應知。
[一]復次頌曰
注:
[一]斷差別見瑜伽卷五十九.
********************
斷多因故斷. 建立斷所從. 由作意.依.修. 及得斷次第。
論曰.斷多因故斷者斷果多因故煩惱斷.謂四種因諸煩惱斷.一所依滅故二所依 轉故三知所緣故四樂所緣故.復有五因斷諸煩惱.一知彼體故二知彼事故三知 彼過故四避彼緣故五修彼對治作意法故.復有四因煩惱已斷.一依無餘滅故二 依無餘轉故三對治無餘修故四心無餘解脫故。
建立斷所從者謂從所緣境斷諸煩惱.於所緣境斷煩惱已無繫縛故諸相應法亦 復隨斷.未來現在煩惱可斷永害麤重說煩惱斷。
由作意者.謂由總緣諦修作意故 斷諸煩惱。
由依者.謂由依止七依定故斷諸煩惱.謂初靜慮乃至第七無所有處。
由 修者.謂修四念住及四正斷乃至修習八聖道支故斷煩惱。
及得斷次第者有五種次第諸煩惱斷.一先斷見道所斷煩惱.二後斷修道所斷煩 惱.三先漸調伏諸現煩惱.四然後永斷一切煩惱.五最後超過一切煩惱。
******************** 復次頌曰. 斷差別應知. 及斷相利益. 如是如所說 復應知多種。
論曰.斷差別應知多種者諸煩惱斷多種差別.謂有諸纏斷有隨眠斷.有由世間道 有由出世間道.有由聲聞乘作意有由獨覺乘作意有由菩薩乘作意.有暫時斷有 畢竟斷.諸如是等煩惱斷滅差別應知。
斷相利益復應知多種者諸煩惱斷有多種相利益應知.如經廣說.謂不墜墮法定 趣菩提.已至正法臨至正法證解正法.得證源底得徧證源底.聖智見成就不復能 計苦樂等法自作他作及自他作及非自他二種共作亦不復計諸苦及樂無因而 生.不復故斷傍生等命不復故越諸所學處不復能起五無間業.不復求請諸外道 師亦不以彼為真福田不復瞻仰觀察餘沙門婆羅門等邪衆顏面.不復於彼三世 法中生疑生惑不復受彼第八有報.如是證得阿羅漢果永盡諸漏已作所作所作 ******************** 已辦得阿羅漢六恒住法廣說如經.謂成就六種相續住法若眼見色心不憂喜捨 念正知.如是耳鼻舌身若意識法心不憂喜捨念正知.諸所行行為自利益為利益 他.為利衆生為樂衆生.為愍世間為諸天人得義利樂.諸如是等煩惱永斷有多種 相利益應知。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
淨者謂四證淨.廣說如經.一佛證淨.謂已見諦者於如來所善住出世間信及後所 得善住世間信.如佛證淨如是第二法證淨第三僧證淨應知.四聖所愛戒證淨.謂 已見諦者於已得決定不作律儀聖所愛戒所善住出世間信及後所得善住世間 ******************** 信。
果者謂四沙門果.廣說如經.一預流沙門果.若隨勝攝三結永斷謂身見戒禁取及 疑.若全分攝一切見道所斷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預流果不墮落法或極七返或 復家家.二一來沙門果.若隨勝攝三結永斷薄貪瞋癡.若全分攝一切見道所斷煩 惱永斷及欲界繫修道所斷上品中品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一來果或復一間.三 不還沙門果.若隨勝攝五順下分結永斷所謂身見戒禁取疑貪欲瞋恚.若全分攝 一切見道所斷煩惱永斷及欲界繫修道所斷煩惱永斷或色界繫煩惱永斷或無 色界一分煩惱永斷.由彼斷故得不還果或中間寂滅或生寂滅或無行寂滅或有 行寂滅或復上流.四阿羅漢沙門果.若隨勝攝貪欲瞋癡無餘永斷.若全分攝見修 所斷一切煩惱永斷無餘.由彼斷故得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阿羅漢六恒住 法。
******************** 界者謂三種界.廣說如經.一斷界.謂斷見道所斷諸行.二離界.謂離修道所斷諸行. 三滅界.謂滅所依所攝諸行。
菩提者謂三種菩提.如經廣說.一聲聞菩提.謂聲聞乘轉依所得寂滅及趣寂滅道. 二獨覺菩提.謂獨覺乘轉依所得寂滅及趣寂滅道.三無上正等菩提.所謂大乘轉 依所得寂滅趣寂滅道及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道。
無學者謂十無學法.廣說如經.一無學正見.謂阿羅漢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 道無漏作意相應擇法極簡擇等如前廣說.如無學正見如是乃至第八正三摩地 如前應知.九無學正解脫.謂離一切煩惱麤重無學心上離煩惱障調堪任法.十無 學正智.謂阿羅漢盡智及無生智。
由自數者.前所說果各由自數差別應知。
論曰.斷多因故斷者斷果多因故煩惱斷.謂四種因諸煩惱斷.一所依滅故二所依 轉故三知所緣故四樂所緣故.復有五因斷諸煩惱.一知彼體故二知彼事故三知 彼過故四避彼緣故五修彼對治作意法故.復有四因煩惱已斷.一依無餘滅故二 依無餘轉故三對治無餘修故四心無餘解脫故。
建立斷所從者謂從所緣境斷諸煩惱.於所緣境斷煩惱已無繫縛故諸相應法亦 復隨斷.未來現在煩惱可斷永害麤重說煩惱斷。
由作意者.謂由總緣諦修作意故 斷諸煩惱。
由依者.謂由依止七依定故斷諸煩惱.謂初靜慮乃至第七無所有處。
由 修者.謂修四念住及四正斷乃至修習八聖道支故斷煩惱。
及得斷次第者有五種次第諸煩惱斷.一先斷見道所斷煩惱.二後斷修道所斷煩 惱.三先漸調伏諸現煩惱.四然後永斷一切煩惱.五最後超過一切煩惱。
******************** 復次頌曰. 斷差別應知. 及斷相利益. 如是如所說 復應知多種。
論曰.斷差別應知多種者諸煩惱斷多種差別.謂有諸纏斷有隨眠斷.有由世間道 有由出世間道.有由聲聞乘作意有由獨覺乘作意有由菩薩乘作意.有暫時斷有 畢竟斷.諸如是等煩惱斷滅差別應知。
斷相利益復應知多種者諸煩惱斷有多種相利益應知.如經廣說.謂不墜墮法定 趣菩提.已至正法臨至正法證解正法.得證源底得徧證源底.聖智見成就不復能 計苦樂等法自作他作及自他作及非自他二種共作亦不復計諸苦及樂無因而 生.不復故斷傍生等命不復故越諸所學處不復能起五無間業.不復求請諸外道 師亦不以彼為真福田不復瞻仰觀察餘沙門婆羅門等邪衆顏面.不復於彼三世 法中生疑生惑不復受彼第八有報.如是證得阿羅漢果永盡諸漏已作所作所作 ******************** 已辦得阿羅漢六恒住法廣說如經.謂成就六種相續住法若眼見色心不憂喜捨 念正知.如是耳鼻舌身若意識法心不憂喜捨念正知.諸所行行為自利益為利益 他.為利衆生為樂衆生.為愍世間為諸天人得義利樂.諸如是等煩惱永斷有多種 相利益應知。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