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關燈
難厭非易厭於修善法不遲不速.七薄塵 行.謂如有一於過去生不久數習貪欲瞋癡然已修習彼對治法是因緣故於此世 中雖逢勝上可愛等境而能不起猛利相續貪恚癡纏雖或時起下品中品然易離 易厭於修善法加行速疾。

     在[一]俗者.謂處家白衣受用五欲營搆俗業以自活命.出家者.謂持出家威儀相貌棄 捨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淨自活。

     聲聞乘等三者.一聲聞乘.謂住聲聞法性為令自身證寂滅故發正願已修方便行. 二獨覺乘.謂住獨覺法性為令自身證寂滅故不由師教發正願已修方便行.三大 乘.謂住大乘法性為令自他證寂滅故不由師教發正願已修方便行。

     注: [一]原刻下衍人字今依麗刻删.次句同. ******************** 可救者謂有三乘寂滅法性.不可救者謂無三乘寂滅法性。

     復次頌曰. 入方便等九. 生差別故二. 復由諸界別 應知十三種。

     論曰.入方便等九者.一已入方便.謂於如來自覺自說法毘柰耶得堅淨信已受屍 羅已聞正法已增長捨已具正見.第二未入方便.應知反此.三有障.謂有三障一煩 惱障二業障三報障由能障礙修習善法.第四無障.應知反此.五未成熟.謂未得善 根資心相續不能現法證見諦理不得現法下中上乘所證寂滅.第六已成熟.應知 反此.七具縛.所謂異生.八不具縛.謂彼六種有學聖者從預流果乃至第六阿羅漢 向.九無縛.謂彼無學阿羅漢果。

     生差別故二者.一人趣.謂生人趣得人種類.二非人趣.謂生餘趣那落迦傍生及與 鬼趣天龍藥叉阿素洛揭路荼緊[扌*柰]洛牟呼洛伽等生類差別。

     ******************** 復由諸界別應知十三種者.一欲界異生.謂生欲界未見諦者.二欲界有學.謂生欲 界已見聖諦六種有學謂從預流果乃至第六阿羅漢向.三欲界無學.謂生欲界阿 羅漢果.四色界異生.謂生色界未見諦者.五色界有學.謂生色界已見聖諦二種有 學一不還果二阿羅漢向.六色界無學.謂生色界阿羅漢果.七無色異生.謂生無色 未見諦者.八無色有學.謂生無色已見聖諦二種有學一不還果二阿羅漢向.九無 色無學.謂生無色阿羅漢果.十欲界獨覺.謂住獨覺法性於前生中或未見諦或已 見諦今生欲界不由師教依先因力修覺分法證得一切諸結永盡.此復二種一如 朅伽獨一而行二獨勝部衆而行.十一欲界菩薩.謂生欲界住菩薩法性為令自他 證寂滅故已發正願修習一切無上菩提諸方便行.十二色界菩薩.謂生色界中住 菩薩法性遠離無色修諸靜慮為令自他斷寂滅故已發正願修習一切無上菩提 諸方便行.十三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謂依修習不住流轉及與寂證無分別道證得 ******************** 諸佛共有解脫法身所攝無上轉依徧行十方一切世界作一切有情一切利益事 無有斷盡。

     [一]如是已說補特伽羅.果今當說。

    頌曰. 果斷有五種. 徧知.及清淨. 淨.果.界.菩提. 無學.由自數。

     論曰.果斷有五種者謂諸果中斷有五種.一諸纏斷.謂由四種對治故遠離現行諸 煩惱纏.四對治者一散亂對治二顯了對治三羸劣對治四摧伏對治.散亂對治者 謂於前八妙法行中方便修習或復於餘定地善法方便修習.顯了對治者謂於第 九法行方便修習.羸劣對治者謂由先善根資助心故煩惱羸弱.摧伏對治者謂由 世間道隨力制伏煩惱種子.二隨眠斷.謂由出世間道隨力永斷煩惱種子.三永盡 貪斷.謂由永斷隨眠惑故貪煩惱斷.如永盡貪斷如是第四永盡瞋斷第五永盡癡 斷應知.由極淨善通達見力諸事煩惱畢竟斷故名永盡斷。

     注: [一]以下雜說大小乘果.斷見瑜伽卷五十九.遍知見五十七.清淨見九十四.淨見六十四. 果見二十九.界見二十七.菩提見十三.無學見三十四. ******************** 徧知者謂九徧知諸果所攝依斷徧知說.一欲繫見苦集所斷煩惱斷徧知.由此二 諦有漏攝故.二色無色繫見苦及集所斷煩惱斷徧知.由此二界定地攝故.三欲繫 見滅所斷煩惱斷徧知.由此無漏無為攝故.四色無色繫見滅所斷煩惱斷徧知.由 此定地增上攝故.五欲繫見道所斷煩惱斷徧知.由此無漏有為攝故.六色無色繫 見道所斷煩惱斷徧知.由此定地增上攝故.七五順下分結斷徧知.由出過下界故. 八色貪盡徧知.由出過中界故.九無色貪盡徧知.由出過妙界故。

     清淨者謂九種清淨.廣說如經.一屍羅清淨.謂如有一善住屍羅及善守護別解脫 戒如法威儀行處具足於小罪中見大怖畏受學學處.二心清淨.謂如有一依戒清 淨遠離欲惡不善法如前所說初靜慮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具足住.三見清淨.謂如 有一具心清淨鮮白無穢離諸煩惱得住不動為欲證得漏盡智故觀察諸諦如實 了知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趣苦滅行道聖諦.四度疑清淨.謂如有 ******************** 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