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關燈
廣說如經.若欲略說此信解相.謂於 最極甚深所知之義已入地諸菩薩及諸如來所行境界及於諸佛菩薩最極廣大 威德起淳直信此難思議非擬度境界既了達已而生信解。

     廣大阿世耶者謂大我阿世耶及廣普阿世耶.大我阿世耶者謂諸菩薩由得自他 平等解故為諸有情皆得解脫清淨信欲.廣普阿世耶者謂諸菩薩於流轉寂滅得 無分別平等解故為利有情二俱不住清淨信欲。

     應知諸自數者.謂應知種種覺分自數。

     如是已說覺分[一]補特伽羅今當說。

    頌曰. 隨信行等七. 復八種應知. 及極七[二]返等. 退法等有六。

     論曰.補特伽羅當知多種.今最初釋七種賢聖謂隨信行等七.廣說如經.一隨信行 注: [一]補特伽羅見瑜伽卷二十一.二十六.六十四. [二]原刻作反.今依麗刻改. ******************** 謂如有一性是輭根純熟相續自昔己來恒信解行由此因緣今於諸諦隨信解行 趣向諦觀.二隨法行.謂如有一性是利根純熟相續自昔已來恒擇法行由此因緣 今於諸諦隨擇法行趣向諦觀.三信解.即隨信行已見聖諦.四見至.即隨法行已見 聖諦.五身證.謂於八解脫身證具足住未得諸漏無餘盡滅.六慧解脫.謂已得諸漏 無餘盡滅未得八解脫身證具足住.七俱解脫.謂已得諸漏無餘盡滅及於八解脫 身證具足住。

     八種者謂預流果向等八.廣說如經.一預流向.謂如有一純熟相續超過一切外異 生地入正性離生若未證得初預流果終無中夭.二預流果.若隨勝攝永斷三結若 全攝者永斷一切見所斷惑由此聖者已見諦故最初證得逆流行果.三一來向.謂 如有一或世間道倍離欲界貪已趣入正性離生或預流果而斷欲界上中品惑修 對治行.四一來果.或倍離欲已入正性離生然後證得或預流果進斷欲界上中品 ******************** 惑故得即依此斷說名微薄欲貪瞋癡.此雲何知.謂以籌慮作意觀察境時心生於 捨無習向心無習趣心無習著心應知是人三毒微薄.五不還向.謂如有一或世間 道先離欲界貪已趣入正性離生或一來果進斷欲界餘煩惱故修對治行.六不還 果.或先離欲入正性離生然後證得或一來果盡斷欲界餘煩惱故得.七阿羅漢向. 謂如有一學已見迹為斷非想非非想地煩惱故修對治行.八阿羅漢果.謂永斷一 切非想非非想地煩惱故得。

     極七返等者謂極七返等八依生建立.廣說如經.一極七返.謂即預流果由善修聖 道故或於天上或於人間或天上人間受七有生已得盡苦際。

    二家家.謂即預流果 由善修聖道故或生天上或生人間從家至家得盡苦際.三一間.謂即一來果由善 修聖道故或生天上即於彼處定證寂滅或生人間即於此處定證寂滅.四中間證 寂滅.謂即不還果已斷根本生結未斷趣向生結上品修習聖道力故生中有中即 ******************** 證寂滅或有不進向生處而證寂滅或有進向生處未至本生而證寂滅.五生證寂 滅.謂即不還果中品修習聖道故未斷二種生結隨生一處意生天中初生之時即 證寂滅.六無行證寂滅.即此聖者行少行已及少精進而證寂滅餘悉如前.七有行 證寂滅.謂即不還果下品修習聖道故未斷二結隨生一處意生天中行多行已及 多精進而證寂滅.八上流.謂即不還果隨生一處意生天中於彼不能得諸漏盡復 進生上於餘身中方證寂滅。

     退法等有六者謂退法等六無學果.廣說如經.一退法.謂成就如是輭根若思自害 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俱可退失現法樂住及世間功德不能練根不能發起 勝品功德.二思法.謂成就如是輭根若思自害即能不退不思害時即可退失此人 作是思惟寧使我勝諸魔不令諸魔勝我如是思已而思自害此亦不能練根不能 發起勝品功德.三護法.謂成就如是輭根雖不思自害不放逸故能不退失若心放 ******************** 逸即可退失不能練根不能發起勝品功德.四住不動.謂成就如是輭根雖不思自 害及行放逸然皆不退不能練根不能發起勝品功德.五堪能通達.謂成就如是輭 根堪能不退能練諸根及能發起勝品功德.六不動法.謂從先來自性成就利根此 人於諸善根不為已得退法之所搖動亦不為發勝功德及上練根之所動搖是故 說名為不動法。

     復次頌曰. 輭根等七種. 在俗及出家. 聲聞乘等三. 可救不可救。

     輭根等七種者.一輭根.謂成就信等五根或自性輭或未增長求勝進時加行遲鈍. 第二利根.應知反此.三貪行.謂於前世久習貪欲及不修習貪欲對治是因緣故於 此生中雖逢下劣可愛境界亦起猛利相續貪愛難離難厭於修善法加行遲鈍.如 貪行第四瞋行第五癡行亦爾.此中差別者.雖逢微小可瞋境界亦起猛利相續瞋 ******************** 恚.雖逢麤淺可癡境界亦起猛利相續愚癡.六等分行.謂於前世不習上品貪欲瞋 癡設有習者復已修習彼對治法是因緣故於此生中逢可愛等三種境界隨境品 類起貪瞋癡三種纏惑非難離非易離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