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之二
[一]如是已說雜染.諦今當說。
頌曰. 諸諦有六種。
論曰.諦有六種.一世俗諦.二勝義諦.三苦諦.四集諦.五滅諦.六道諦。
世俗諦者.謂名句文身.及依彼義一切言說.及依言說所解了義.又曾得世間心及 心法及彼所行境義。
勝義諦者.謂聖智及彼所行境義.及彼相應心心法等。
苦諦者.此有二種.一世俗諦所攝二勝義諦所攝.世俗諦所攝者如經中說生苦老 注:[一]諦見瑜伽卷二十七.五十五.
********************
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勝義諦所攝者如經中說略攝一切五
取藴苦。
集諦者.此有四種.一全攝二勝攝三世俗諦攝四勝義諦攝.全攝者謂一切三界煩 惱及業皆名集諦.勝攝者謂緣已得未得自體及境所起愛後有愛喜俱行愛處處 喜愛皆名集諦.世俗諦攝者若因能感世俗諦所攝苦諦.勝義諦攝者若因能感勝 義諦所攝苦諦。
滅諦者.亦有四種如前所說.全攝者謂全攝集諦無餘斷棄吐盡離欲滅沒寂靜.勝 攝者謂勝攝集諦無餘斷棄如是廣說.世俗諦攝者謂於世俗諦所攝集諦無餘斷 棄如是廣說.勝義諦攝者謂於勝義諦所攝集諦無餘斷棄如是廣說。
道諦者.亦有四種如前所說.全攝者謂一切覺分.勝攝者謂八聖道支.世俗諦攝者 謂於世俗諦所攝苦諦集諦滅諦爲徧知故爲永斷故爲作證故一切聖道.勝義諦 ******************** 攝者謂於勝義諦所攝苦諦集諦滅諦爲徧知故如是廣說。
苦集滅道聖諦義者.若於此處聖智所行此處苦集滅道是諦.由諸聖者鹹謂此是 諦是故說名聖諦。
如是已說諦[一]依止今當說。
頌曰. 依止八與二。
論曰.依止有八種.何等爲八.謂四靜慮及四無色。
復有二種.何等爲二.謂初靜慮有 二種世及出世.乃至無所有處有二種世及出世.非想非非想處唯是世間。
世間初靜慮者.謂或緣離欲界欲增上教法或緣離彼增上教授爲境界已.由世間 道作意觀察熾然修習等故而得轉依.然不深入所知義故不能永害隨眠.自地煩 惱之所依處是退還法.自地三摩地心及心法之所依止。
如世間初靜慮.如是乃至 世間非想非非想處各緣離下地欲增上教法廣說如前。
注:[一]依止見瑜伽卷十一.十二.四十三.
********************
出世間初靜慮者.謂先以如是行如是狀如是相作意入初靜慮[一]今不以如是行如
是狀如是相作意.然或於色受想行識所攝諸法思惟如病如癰如箭障礙無常苦
空無我.或復思惟苦是苦集是集滅是滅道是道.或復思惟真如法性實際.如是於
諸法中思惟如病乃至實際已於如是法心生厭怖.生厭怖已於不死界攝心而住
或於真如法性實際攝心而住.此處無分别智及彼相應心及心法及彼所依止轉
依.由深入所知義故則能永害隨眠.非一切煩惱之所依處不退轉法.如是名爲出
世間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應當廣說。
於諸靜慮及與無色復有四種應知.一雜染.二潔白.三建立.四清淨。
雜染者.謂於上 靜慮起深愛味見慢及疑。
愛味者謂有十種.一俱生作意愛味.二分别所起作意愛 味.三自地作意愛味.四異地作意愛味.五過去愛味.六未來愛味.七現在愛味.八下 愛味.九中愛味.十上愛味。
潔白者.謂淨及無漏.淨者復有三種.一引發故二上練故 注:[一]原刻作根.今依麗刻改.
********************
三除垢所攝堪任故.無漏者此亦三種.一出世間無漏二此等流無漏三離繫無漏。
建立者.此復四種.一建立近分.二建立根本.三建立定.四建立生。
建立近分及根本 者.如經中說所謂此身離生喜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布者是謂初靜慮 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一切處無有少分離生喜樂所不徧滿者是謂初靜慮根 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等持所生喜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布者是謂第 二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等持所生喜樂所不徧滿者 是謂第二靜慮根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離喜之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 布者是謂第三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離喜之樂所不 徧滿者是謂第三靜慮根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清淨心及潔白心意解徧滿具足 住者是謂第四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清淨心及潔白 心所不徧滿者是謂第四靜慮根本.如經中說一切色想出過故一切有對想滅沒 ******************** 故一切種想不作意故入無邊虛空虛空無邊處者是謂虛空無邊處近分.如經又 說具足住者是謂虛空無邊處根本.如經中說出過一切虛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
頌曰. 諸諦有六種。
論曰.諦有六種.一世俗諦.二勝義諦.三苦諦.四集諦.五滅諦.六道諦。
世俗諦者.謂名句文身.及依彼義一切言說.及依言說所解了義.又曾得世間心及 心法及彼所行境義。
勝義諦者.謂聖智及彼所行境義.及彼相應心心法等。
苦諦者.此有二種.一世俗諦所攝二勝義諦所攝.世俗諦所攝者如經中說生苦老 注:
集諦者.此有四種.一全攝二勝攝三世俗諦攝四勝義諦攝.全攝者謂一切三界煩 惱及業皆名集諦.勝攝者謂緣已得未得自體及境所起愛後有愛喜俱行愛處處 喜愛皆名集諦.世俗諦攝者若因能感世俗諦所攝苦諦.勝義諦攝者若因能感勝 義諦所攝苦諦。
滅諦者.亦有四種如前所說.全攝者謂全攝集諦無餘斷棄吐盡離欲滅沒寂靜.勝 攝者謂勝攝集諦無餘斷棄如是廣說.世俗諦攝者謂於世俗諦所攝集諦無餘斷 棄如是廣說.勝義諦攝者謂於勝義諦所攝集諦無餘斷棄如是廣說。
道諦者.亦有四種如前所說.全攝者謂一切覺分.勝攝者謂八聖道支.世俗諦攝者 謂於世俗諦所攝苦諦集諦滅諦爲徧知故爲永斷故爲作證故一切聖道.勝義諦 ******************** 攝者謂於勝義諦所攝苦諦集諦滅諦爲徧知故如是廣說。
苦集滅道聖諦義者.若於此處聖智所行此處苦集滅道是諦.由諸聖者鹹謂此是 諦是故說名聖諦。
如是已說諦
頌曰. 依止八與二。
論曰.依止有八種.何等爲八.謂四靜慮及四無色。
復有二種.何等爲二.謂初靜慮有 二種世及出世.乃至無所有處有二種世及出世.非想非非想處唯是世間。
世間初靜慮者.謂或緣離欲界欲增上教法或緣離彼增上教授爲境界已.由世間 道作意觀察熾然修習等故而得轉依.然不深入所知義故不能永害隨眠.自地煩 惱之所依處是退還法.自地三摩地心及心法之所依止。
如世間初靜慮.如是乃至 世間非想非非想處各緣離下地欲增上教法廣說如前。
注:
於諸靜慮及與無色復有四種應知.一雜染.二潔白.三建立.四清淨。
雜染者.謂於上 靜慮起深愛味見慢及疑。
愛味者謂有十種.一俱生作意愛味.二分别所起作意愛 味.三自地作意愛味.四異地作意愛味.五過去愛味.六未來愛味.七現在愛味.八下 愛味.九中愛味.十上愛味。
潔白者.謂淨及無漏.淨者復有三種.一引發故二上練故 注:
建立者.此復四種.一建立近分.二建立根本.三建立定.四建立生。
建立近分及根本 者.如經中說所謂此身離生喜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布者是謂初靜慮 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一切處無有少分離生喜樂所不徧滿者是謂初靜慮根 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等持所生喜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布者是謂第 二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等持所生喜樂所不徧滿者 是謂第二靜慮根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離喜之樂之所滋潤徧滋潤徧適悅徧流 布者是謂第三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離喜之樂所不 徧滿者是謂第三靜慮根本.如經中說卽於此身清淨心及潔白心意解徧滿具足 住者是謂第四靜慮近分.如經又說卽此身中於一切處無有少分清淨心及潔白 心所不徧滿者是謂第四靜慮根本.如經中說一切色想出過故一切有對想滅沒 ******************** 故一切種想不作意故入無邊虛空虛空無邊處者是謂虛空無邊處近分.如經又 說具足住者是謂虛空無邊處根本.如經中說出過一切虛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