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關燈
無著菩薩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 善逝善說妙三身 無畏無流證教法 上乘真實牟尼子 我今至誠先讚禮. 稽首次敬大慈尊 將紹種智法王位 無依世間所歸趣 宣說瑜伽師地者. 昔我無著從彼聞 今當錯綜地中要 顯揚聖教慈悲故 文約義周而易曉. 攝事.淨義.成善巧. 無常.苦.空.與無性. 現觀.瑜伽.不思議. 攝勝決擇.十一品。

     一切界雜染 諦依止覺分. 補特伽羅.果. 諸功德.九事。

     論曰.[三]一切者有五法.總攝菩薩藏。

    何等爲五.頌曰. 心.心所有.色. 不相應.無爲。

     注: [一]原刻宋思溪本下註此論一部總二十卷乃是瑜伽師地論之樞要也十九字.今删. [二]原刻上有大字.今删.餘卷同. [三]一切事一百六法.從瑜伽意地六百六十法開合而立.標目見瑜伽卷一至三.釋義則散見各卷.心法見卷一及五十一.心所遍行别境見卷三.善見五十五.煩惱等見五十八.色法見二十七五十三五十四.不相應行法見五十二.無爲法見五十三七十七. ******************** 論曰.心者謂心意識差别名也。

    問.何等爲識.答.識有八種.謂阿賴耶識.眼.耳.鼻.舌.身 識.意.及意識。

    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長業煩惱爲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爲因. 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爲體.此識能執受了别色根根所依處及戲論熏習.於一切 時一類生滅不可了知.又能執持了别外器世界.與不苦不樂受等相應.一向無覆 無記.與轉識等作所依因.與染淨轉識受等俱轉.能增長有染轉識等爲業.及能損 減清淨轉識等爲業。

    雲何知有此識。

    如薄伽梵說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愚夫感得有 識之身.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

    又說如五種子此則名爲有取之識.此言顯有一 切種子阿賴耶識。

    又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别執爲我。

    眼識者.謂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於眼根與彼俱轉.緣色爲境.了别 爲性.如薄伽梵說內眼處不壞外色處現前及彼所生作意正起如是所生眼識得 生.又說緣眼及色眼識得生。

    如是應知乃至身識.此中差别者謂各依自根各緣自 ******************** 境各别了别.一切應引如前二經。

    意者.謂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還緣彼識.我癡我 愛我我所執我慢相應或翻彼相應.於一切時恃舉爲行或平等行.與彼俱轉.了别 爲性.如薄伽梵說內意處不壞外法處現前及彼所生作意正起如是所生意識得 生。

    意識者.謂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於意根與彼俱轉.緣一切共不共法爲境.了 别爲性。

     [一]心所有法者謂若法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心所起與心俱轉相應。

    彼復雲何。

    謂 徧行有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别境有五.一欲二勝解三念四等持五慧.善 有十一.一信二慚三愧四無貪五無瞋六無癡七精進八輕安九不放逸十捨十一 不害.煩惱有六.一貪二瞋三慢四無明五見六疑.隨煩惱有二十.一忿二恨三覆四 惱五嫉六慳七誑八諂九憍十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惽沉十四掉舉十五不 信十六懈怠十七放逸十八失念十九心亂二十不正知.不定有四.一惡作二睡眠 注: [一]原刻心字上衍心字.今依麗刻再雕大藏本删. ******************** 三尋四伺。

    作意者.謂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心所起與心俱轉相應.動心爲體.引 心爲業.由此與心同緣一境故說和合非不和合.如經中說若於此作意卽於此了 别若於此了别卽於此作意是故此二恆和合非不和合此二法不可施設離别殊 異.復如是說心心法行不可思議.又說由彼所生作意正起如是所生眼等識生。

    觸 者.謂三事和合分别爲體.受依爲業.如經說有六觸身.又說眼色爲緣能起眼識如 是三法聚集合故能有所觸.又說觸爲受緣。

    受者.謂領納爲體.愛緣爲業.如經說有 六受身.又說受爲愛緣。

    想者.謂名句文身熏習爲緣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心所 起與心俱轉相應.取相爲體.發言議爲業.如經說有六想身.又說如其所想而起言 議。

    思者.謂令心造作得失俱非意業爲體.或爲和合或爲别離或爲隨與.或爲貪愛 或爲瞋恚或爲棄捨.或起尋伺或復爲起身語二業.或爲染汙或爲清淨.行善不善 非二爲業.如經說有六思身.又說當知我說今六觸處卽前世思所造故業。

    欲者.謂 ******************** 於所樂境希望爲體.勤依爲業.如經說欲爲一切諸法根本。

    勝解者.謂於決定境如 其所應印解爲體.不可引轉爲業.如經說我等今者心生勝解是內六處必定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