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便有漏諸行畢竟不起滅而是離繫性。
不動者.謂離徧淨欲得第四靜慮於其中間苦樂離繫性。
想受滅者.謂離無所有處 欲入滅盡定於其中間不恆現行心心法及恆行一分心心法滅而離繫性。
善不善 無記法真如者.謂於善不善無記法中清淨境界性。
復次如是五法復有三相應知.一增益相二增益所起相三法性相.增益相者謂諸 法中徧計所執自性.增益所起相者謂諸法中如其所應依他起自性.法性相者謂 諸法中圓成實自性。
[一]如是已說一切.界今當說。
頌曰. 界謂欲色等. 及與三千界。
論曰.界有二種.一欲等三界.二三千世界。
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衆煩惱諸藴差别.二色界謂已離欲地雜衆煩 注:[一]欲等三界見瑜伽卷四.三千世界見卷二.
********************
惱諸藴差别.三無色界謂離色欲地雜衆煩惱諸藴差别。
如是三界復有五種差别 應知.一相差别.二麤重差别.三方處差别.四受用差别.五任持差别。
相差别者.謂欲 界中色多相不鮮淨相種種雜相.色界中色少相鮮淨相非種種雜相.無色界中雖 無業所生色而有定所生色無見無對.又欲界中有苦受相應相瞋恚相應相多隨 煩惱相應相.色無色界中有苦受不相應相瞋恚不相應相少隨煩惱相應相。
麤重 差别者.謂欲界中麤重麤而損害.色無色界中麤重細而不損害。
方處差别者.謂欲 界居下方.色界居上方.無色界無方處。
受用差别者.謂欲界受用外門境界.色無色 界受用內門境界。
任持差别者.謂欲廛諸藴依四食住.色無色廛諸藴依三食住。
三千世界者.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
謂一日月之所照臨名一世界. 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南瞻部洲千東毗提訶洲千西瞿陀尼 洲千北拘盧洲千四大王衆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覩史多天千樂[一]變化天千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合名第一小千世界.復千小千世界名爲第二中千世界.復
千中千世界名爲第三大千世界。
問.何因緣故小千世界名爲卑小。
答.猶如特牛斷 去兩角以缺減故名爲卑小.如是梵世已下其中所有千世界不如上地故名卑小。
如是三千世界三災所壞.謂火水風災。
復有三種三災之頂.謂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彼第四靜慮諸天法爾與所居宮俱起俱滅。
復有中三劫起所謂饑饉疫病刀兵.二 十中劫世間正壞.二十中劫壞已而住.二十中劫世間正成.二十中劫成已而住.如 是合有八十中劫名爲大劫。
譬如天雨滴猶車軸無有間斷從空而注.如是東方無 邊世界無有間斷或成或壞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是乃至十 方世界。
[一]如是已說界雜染今當說。
頌曰. 煩惱.業.生性. 雜染相應知。
注:[一]三雜染見瑜伽卷八.
********************
論曰.雜染性有三種.一煩惱雜染.二業雜染.三生雜染。
煩惱雜染者.謂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合名煩惱雜染。
煩惱者略有十種.一薩迦耶見 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六貪七瞋八無明九慢十疑.或復二種.一見所 斷二修所斷.或復三種.一欲界繫二色界繫三無色界繫。
復有七種顛倒行.一邪解 行二不解行三非解非不解行四執邪解行五彼因依處行六彼怖生行七任運起 行.邪解行者所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於所知事起邪執故.不解行者所謂無明. 非解非不解行者所謂疑也.執邪解行者所謂見取戒禁取及於諸見所起貪等.彼 因依處行者謂見苦集所斷.彼怖生行者謂見滅道所斷.任運起行者謂修所斷.見 所斷有百一十二煩惱.修所斷有十六煩惱.如是見修所斷合有一百二十八煩惱。
如是煩惱雜染種種義差别故立種種名.所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 株杌.垢.燒害.箭.所有.惡行.漏.匱.熱惱.鬬諍.熾然火.稠林.拘礙.如是等義名差别。
******************** 業雜染者.謂或因煩惱所生或因煩惱緣助善法所生.如其所應三界所攝身業語 業意業。
此復二種.一思.二思所起。
此業差别復有多種.欲界所攝名福非福.色無色 界所攝名爲不動。
復有引業謂作及增長能引種種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果及異熟. 復有生業謂前所引助令生故。
生雜染者.謂因煩惱及業故生.因生故苦.苦復多種.謂胎藏所迫苦老病死苦怨憎 會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與麤重行俱生長苦數死生苦.生諸難苦是名爲生。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
不動者.謂離徧淨欲得第四靜慮於其中間苦樂離繫性。
想受滅者.謂離無所有處 欲入滅盡定於其中間不恆現行心心法及恆行一分心心法滅而離繫性。
善不善 無記法真如者.謂於善不善無記法中清淨境界性。
復次如是五法復有三相應知.一增益相二增益所起相三法性相.增益相者謂諸 法中徧計所執自性.增益所起相者謂諸法中如其所應依他起自性.法性相者謂 諸法中圓成實自性。
頌曰. 界謂欲色等. 及與三千界。
論曰.界有二種.一欲等三界.二三千世界。
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衆煩惱諸藴差别.二色界謂已離欲地雜衆煩 注:
如是三界復有五種差别 應知.一相差别.二麤重差别.三方處差别.四受用差别.五任持差别。
相差别者.謂欲 界中色多相不鮮淨相種種雜相.色界中色少相鮮淨相非種種雜相.無色界中雖 無業所生色而有定所生色無見無對.又欲界中有苦受相應相瞋恚相應相多隨 煩惱相應相.色無色界中有苦受不相應相瞋恚不相應相少隨煩惱相應相。
麤重 差别者.謂欲界中麤重麤而損害.色無色界中麤重細而不損害。
方處差别者.謂欲 界居下方.色界居上方.無色界無方處。
受用差别者.謂欲界受用外門境界.色無色 界受用內門境界。
任持差别者.謂欲廛諸藴依四食住.色無色廛諸藴依三食住。
三千世界者.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
謂一日月之所照臨名一世界. 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南瞻部洲千東毗提訶洲千西瞿陀尼 洲千北拘盧洲千四大王衆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覩史多天千樂
問.何因緣故小千世界名爲卑小。
答.猶如特牛斷 去兩角以缺減故名爲卑小.如是梵世已下其中所有千世界不如上地故名卑小。
如是三千世界三災所壞.謂火水風災。
復有三種三災之頂.謂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彼第四靜慮諸天法爾與所居宮俱起俱滅。
復有中三劫起所謂饑饉疫病刀兵.二 十中劫世間正壞.二十中劫壞已而住.二十中劫世間正成.二十中劫成已而住.如 是合有八十中劫名爲大劫。
譬如天雨滴猶車軸無有間斷從空而注.如是東方無 邊世界無有間斷或成或壞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是乃至十 方世界。
頌曰. 煩惱.業.生性. 雜染相應知。
注:
煩惱雜染者.謂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合名煩惱雜染。
煩惱者略有十種.一薩迦耶見 二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六貪七瞋八無明九慢十疑.或復二種.一見所 斷二修所斷.或復三種.一欲界繫二色界繫三無色界繫。
復有七種顛倒行.一邪解 行二不解行三非解非不解行四執邪解行五彼因依處行六彼怖生行七任運起 行.邪解行者所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於所知事起邪執故.不解行者所謂無明. 非解非不解行者所謂疑也.執邪解行者所謂見取戒禁取及於諸見所起貪等.彼 因依處行者謂見苦集所斷.彼怖生行者謂見滅道所斷.任運起行者謂修所斷.見 所斷有百一十二煩惱.修所斷有十六煩惱.如是見修所斷合有一百二十八煩惱。
如是煩惱雜染種種義差别故立種種名.所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 株杌.垢.燒害.箭.所有.惡行.漏.匱.熱惱.鬬諍.熾然火.稠林.拘礙.如是等義名差别。
******************** 業雜染者.謂或因煩惱所生或因煩惱緣助善法所生.如其所應三界所攝身業語 業意業。
此復二種.一思.二思所起。
此業差别復有多種.欲界所攝名福非福.色無色 界所攝名爲不動。
復有引業謂作及增長能引種種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果及異熟. 復有生業謂前所引助令生故。
生雜染者.謂因煩惱及業故生.因生故苦.苦復多種.謂胎藏所迫苦老病死苦怨憎 會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與麤重行俱生長苦數死生苦.生諸難苦是名爲生。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