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卷第六

關燈
.亦應為彼說破戒罪。

    智具足者應當親近.亦應為彼顯智慧德.愚者應令住智.亦 應為彼演愚癡過。

     流轉苦多種 生老死惡趣. 不怖此等畏 當降魔惡智。

     菩薩於流轉中流轉多種生老死憂悲苦惱等.地獄畜生餓鬼阿脩羅惡趣等不應 怖畏.唯當降伏惡魔惡智。

     所有諸佛土 摶聚諸功德. 為皆得彼故 發願及精進。

     十方無量諸佛國土若佛土具足若佛土莊嚴.若從諸佛菩薩聞若自見之彼皆摶 聚殊勝功德.皆令彼等入到自佛土中.應當作如是願隨所願即隨成就.亦應如是 ******************** 精勤修行。

     恒於諸法中 不取而行捨. 此為諸眾生 受擔欲荷負。

     以取故苦.不取故樂.作是念已恒於諸法不取而捨。

    雖不取而捨.若此先時為趣菩 提故作願受擔.眾生未度者我當度未脫者我當脫未寂滅者我當寂滅此應荷負. 為諸眾生故。

     正觀於諸法 無我無我所. 亦勿捨大悲 及以於大慈。

     說諸法無所有如夢如幻故.諸法無我其無我所者觀無相故.如是以最勝義法觀 此相時然於眾生亦不捨大悲及以大慈.如是應當倍復稱量歎言.奇哉彼諸眾生 癡闇所覆著我我所於此最勝義道法中而不覺知.我當何時令彼眾生於此最勝 義道法中而得覺知.是為於眾生中不捨大悲及以大慈。

     勝過諸供養 以供佛世尊. 彼作何者是 所謂法供養。

     ******************** 若有以諸供具供養諸聲聞獨覺菩薩及佛世尊.所謂或以諸華香鬘末香燈輪供 養.或以諸蓋幢旛供養.或以諸音樂等供養.或以諸藥美飲食等布施供養.若欲勝 過彼諸供養以供養佛.復何者是。

    答言所謂法供養。

     彼法供養復有何相。

     若持菩薩藏 及得陀羅尼 入深法源底 是為法供養。

     於中若與菩薩藏相應如來所說經等.甚深明相背諸世間難得其底難見微細無 著了義.以總持經王印印之不退轉.因從六度生善攝所攝順入助菩提法合正覺 性.入諸大悲說於大慈.離眾魔見善說緣生.入無眾生無命無長養無人與空無相 無願無作相應.坐於覺場轉於法輪為天龍夜叉乾闥婆之所讚歎.度在家泥攝諸 聖人演說諸菩薩行.入法義辭樂說之辯.震於無常苦無我等音聲之雷.怖諸外論 見得之執.諸佛所歎.對治流轉示涅槃樂.如是等經若說若持觀察攝取是名法供 ******************** 養。

    又法供養者得不退墮順行總持故.於空無相無願無作相應深法中入至其底 無動無疑.是名最勝義中法之供養。

     應當依於義 莫唯愛雜味. 於深法道中 善入莫放逸。

     又法供養者若於法中思法行法隨順緣生離諸邊取之見.得無出無生忍入於無 我.於因緣中無違無鬥無諍離我我所.應當依義莫愛馳逐雜飾句味.應當依智莫 依於識.依了義經莫著不了義世俗言說.應當依法莫取人見.應當隨順如實法行 入無住處.善觀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困極皆悉寂滅. 如是觀緣生已引出無盡.以愍念眾生故不著諸見不作放逸.若常如此乃名無上 法之供養。

     如是此資糧 恒沙等大劫 出家及在家 當得滿正覺。

     如前所說資糧.於恒伽沙等量大劫中出家眾及在家眾菩薩乘者.多時滿願得成 ******************** 正覺。

     繫彼資糧頌 為菩提思惟 資糧義無闕 能知在彼頌. 我今釋彼頌 於義或增減 善解頌義等 賢智當思之. 釋彼資糧頌 我所作福善 為流轉眾生 當得正遍覺。

     聖者龍樹所作菩提資糧論竟.我比丘自在解釋竟。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