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卷第六

關燈
離法災生業故。

     惱中能調伏 小事捨無餘 八種懈怠事 皆亦應除斷。

     惱中能調伏者於中有九種惱事.所謂於我作無利益已作今作當作是為三種.於 我親愛作無利益已作今作當作復為三種.於我憎嫌與作利益已作今作當作復 為三種.此等皆作惱事.於此九種惱事之中當自調伏。

    小事捨無餘者於中有二十 種小事.所謂不信〈一〉無慚〈二〉諂幻〈三〉掉〈四〉亂〈五〉放逸〈六〉害〈七〉無愧〈八〉懈怠〈九〉憂〈十〉昏 〈十一舊睡〉睡〈十二舊眠〉恨〈十三〉覆〈十四〉嫉〈十五〉慳〈十六〉高〈十七〉忿〈十八〉悔〈十九〉悶.〈二十〉此 ******************** 等二十種小事皆捨無餘。

    八種懈怠事皆亦應除斷者於中有八種懈怠事.所謂我 欲作務即便安臥不發精進〈一〉我作務已〈二〉我欲行路〈三〉我行路已〈四〉我身疲乏不 能修業〈五〉我身沈重不能修業〈六〉我已生病〈七〉我病得起不久即便安臥不發精進. 〈八〉由此等故應得不得應到不到應證不證.此等八種懈怠事中為除斷故應發精 進。

     莫作非分貪 橫貪不稱意. 離者皆令合 無問親非親。

     若見具足利養名聞安樂稱譽福德眾生於彼具足福中莫作非分貪心.以作非分 貪心則不稱意是故所不應作.又於各各共諍離壞眾生中無問親與非親皆令和 合同心相愛。

     於空而得空 智者莫依行. 若當得於空 彼惡過身見。

     依空拔除大無智聚故智者莫依得空而行.若依得空而行則於有身見人難治過 ******************** 之惡亦過之.以諸見行由空出離.若着空見彼不可治.以更無令出離故。

     掃塗與莊嚴 及多種鼓樂 香鬘等供具 供養於支提。

     於如來支提及形像所掃地塗地香鬘燒香末香華蓋幢旛等莊嚴供養之具當作 供養.為得端正戒香自在故.貝笛箜篌腰鼓大鼓雷鼓拍手等種種鼓樂供養.為得 天耳故。

     作種種燈輪 供養支提舍 施蓋及革屣 騎乘車輿等。

     支提舍中應以種種香油蘇燈鬘等善作供養.為得佛眼故.布施傘蓋皮鞋象馬車 輿乘等.為得菩薩無上神通乘不難故。

     專應喜樂法 樂知信佛得 喜樂給侍僧 亦樂聞正法。

     於中菩薩常應如是喜樂於法.莫喜五欲福樂.當知信佛所得之利.莫唯信樂見於 色身.當於僧中以諸樂具常喜給侍.莫唯喜詣問訊而已.常喜聞法無有厭足.莫唯 ******************** 喜樂暫聞其語。

     前世中不生 現在中不住 後際中不到 如是觀諸法。

     因緣和合力故及無所從來故前世中不生.念念破滅故及不住故現在中不住.滅 無餘故及無所至去故後際中不到.應當如是觀察諸法。

     好事於眾生 不求彼好報 當為獨忍苦 不自偏受樂。

     菩薩於諸眾生當以好事而利樂之自不希望.彼等眾生利樂好事及諸眾生有無 量種種苦相我獨為其忍受.我有樂具於諸眾生受用為樂。

     雖足天福樂 心不舉不喜. 雖貧如餓鬼 亦不下不憂。

     雖住大具足福報天中其心不作喜之與舉.雖為餓鬼貧窮破散逼惱此最難活不 應生下心亦復不應憂.何況人道貧窮破散。

     若有已學者 應極尊重之. 未學令入學 不應生輕[懱-罒+(冂@人)]。

     ******************** 若有已學眾生於彼應作至極尊重.若未學者應令彼等入學.亦不應輕[懱-罒+(冂@人)]之. 戒具者恭敬 破戒令入戒. 智具者親近 愚者令住智。

     戒具足人應當問訊合掌向禮等而恭敬之.亦應為彼說持戒福.若破戒者應令入 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