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卷第六

關燈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雲何修習。

    答. 四神足為根 欲進心思惟. 四無量住持 謂慈悲喜捨。

     於此四無量中習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心堪能已便入初禪那.如是第二如是第 三如是第四。

    彼得禪那已得身心輕.彼以身心輕具足故出生入神通道.出生入神 通道具足故便生神足.謂若欲若精進若心若思惟。

    於中欲者向法.精進者成就法. 心者於法觀察.思惟者於法善巧。

    彼菩薩於神通若信解若作用其心自在隨欲所 行.以善成熟故自根本住持故諸處順行如風遍空.於中菩薩得四無量及四禪那 已若信解若作用出生天眼.若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若學人及聲聞獨覺天眼於 ******************** 中獨有增上之力清淨勝過光明勝過上首勝過殊異勝過.其眼無礙世間色相麤 細遠近隨其所欲彼皆能見.如是聞天人畜生等聲.如是念知前世無邊無際.如是 知他心與貪欲等俱乃至八萬四千差别.如是得無量神足.以得神足故諸所應調 伏眾生悉令調伏。

     四界如毒蛇 六入如空村 五眾如殺者 應作如是觀。

     長夜以諸樂具受用因緣雖守護將息長養此地等四界.而速疾發動不知恩養不 可依怙不可委信故.應當觀察猶如毒蛇.以無主故離我我所故眼等諸入有六賊 眾逼惱可畏故應當觀察猶如空村.共和與物破壞打罰不能遮障故猶如殺者於 五受眾應當日日如是觀察。

     重法及[一]法師 亦捨於法慳 教師勿捲祕 聽者勿散亂。

     於此有四種法能生大智應當受取.於法及法師中應當尊重.亦捨法慳隨所聞法 注: [一]此下一大段依據寶積經普明會.瑜伽七十九謂之菩薩藏教授. ******************** 隨所習誦為他演說.若有樂欲法者教師勿為捲手祕惜.聽者勿散亂謂莫有異欲。

     無慢無希望 唯以悲愍心 尊重恭敬意 為眾而說法。

     復有四種法是大智相應當受取.所謂遠離自高輕他無憍慢故.棄捨利養恭敬名 聞無希望心故.於無明闇障眾生中唯悲愍故.尊重恭敬為其說法.以此四種法故 菩薩大智具足應當受取。

     於聞無厭足 聞已皆誦持 不誑尊福田 亦令師歡喜。

     多聞無厭.聞已持法.持法已順法行法.不誑所尊福田.亦令教師歡喜.此法是菩提 心不忘失因。

     不應觀他家 心懷於敬養. 勿以論難故 習誦於世典。

     不應為供養恭敬因緣往觀他家.除為安立菩提心因緣.亦不應欲為論難故習誦 諸世論等.除為多聞因緣。

     ******************** 勿以瞋恚故 毀呰諸菩薩. 未受未聞法  亦勿生誹謗。

     何以故.為護續生善法因緣。

     斷除於憍慢 當住四聖種. 勿嫌於他人  亦勿自高舉。

     斷除憍慢者於諸眾生中當下心如狗斷除我慢.於輕儉衣食臥床藥具四聖種中 亦應當住.於彼聖種知足故不應嫌他亦不應自高舉。

     若實不實犯 不得發覺他. 勿求他錯失 自錯當覺知。

     他同梵行者犯罪若實若不實皆不應發覺.他有錯失不應求覓.唯於自錯即應覺 知。

     佛及諸佛法 不應分别疑. 法雖最難信 於中應信之。

     於佛不應分别.以世尊具足未曾有法故.亦於佛法不應疑惑.以於諸眾生是不共 法故.及於最難信佛法中以深心清淨故應當信之。

     ******************** 雖由實語死 退失轉輪王 及以諸天王 唯應作實語。

     若菩薩由實語故若奪物若死雖退失轉輪王及諸天王唯應實語.何況其餘而不 實語。

     打罵恐殺縛 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