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卷第五

關燈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得力菩薩於衆生中雲何應修行。

    答. 諸論及工巧 明術種種業. 利益世間故 出生建立之。

     於中書印算數鑛論醫論能滅鬼持被毒論等.出生村城園苑河泉陂池華果藥林 論等.顯示金銀真珠鞞瑠璃貝石〈石白如貝.〉珊瑚寶性論等.記說日月星曜地動夢相 論等.相諸身分支節論等.如是等無量諸論能與世間爲利樂者劫轉壞時悉皆滅 沒.劫轉生時還於人間出生建立.如木鐵瓦銅作等工巧非一能滅鬼持顛狂被毒 霍亂不消食諸逼惱等種種明術雕畫繡織作等種種事業能與世間爲利樂者皆 亦出身及令建立。

     ******************** 隨可化衆生 界趣及生中. 如念卽往彼 願力故受生。

     諸摩訶薩隨何世界若天人等趣若婆羅門刹帝利鞞舍等生.於彼彼處若有可化 衆生爲起無量思念欲化彼等衆生故.隨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得令衆生受 化之事.卽應作願起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令彼衆生速受化故。

     於種種惡事 及諂幻衆生. 應用牢鎧鉀 勿厭亦勿憚。

     若以罵詈恐動嫌恨鞭打繫閉訶責如是等惡事加我及諸衆生.無量諂幻知不可 化.以彼等故不應自緩鎧鉀亦勿厭流轉勿憚求菩提。

    又應發如是心我不爲無諂 無幻衆生而著鎧鉀.我正爲彼等衆生著此鎧鉀.我當作如是事發起精進.爲令彼 等衆生速得建立無諂無幻故應當如是自牢鎧鉀。

     問已說得力菩薩修行.雲何未得力菩薩修行。

    答. 具足勝淨意 不諂亦不幻. 發露諸罪惡 覆藏衆善事。

     ******************** 具足勝淨意者謂增上意又是善增也.意者心也.卽彼心具足名具足勝淨意。

    不諂 亦不幻者諂謂别心别心者不質直也.又諂者名爲曲心.幻者謂誑也.若心不曲不 誑彼是不諂不幻。

    發露諸罪惡者若有罪惡顯說發露.彼名發露諸罪惡。

    覆藏衆善 事者若有善業寬大覆藏.彼名覆藏衆善事。

    若菩薩欲疾得菩提應當具足淨意不 諂不幻發露罪惡覆藏善事.是故世尊說雲諂非菩提幻非菩提。

     清淨身口業 亦清淨意業. 修諸戒學句 勿令有缺減。

     此諸菩薩欲與修念相應故先當清淨身口意業.於中殺生不與取非淨行等三種 身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三種身善行應當受之.妄語破壞語麤惡語雜戲語等 四種口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四種口善行應當受之.貪瞋邪見等三種意惡行 應當清淨.與此相違三種意善行應當受之。

    諸波羅帝摹叉學句亦當受而隨轉.於 彼學句無有知而故破若缺漏戒者.於修念中心則不定。

     ******************** 安住於正念 攝緣獨靜思. 用念爲護己 心得無障心。

     如是於戒正清淨已斷除五蓋.於空閑淨潔離衆之處少聲少喧少蚊虻蛇虎賊等 不甚寒熱.不置臥床若立若經行若結跏坐.或於鼻端或於額分迴念安住.隨於一 緣善攝作已若於境界有躁動心則用念爲守門.如是置守護巳遠離障礙賊心獨 在一處.無散亂意而修習思惟。

     若起分别時 當覺善不善. 應捨諸不善 多修諸善分。

     於思惟時若起分别.卽於起時覺此分别若是不善卽應捨離勿令復增.若是善分 唯當數數多作不應散亂.如室中燈不閉風道。

     緣境心若散 應當專念知. 還於彼境中 隨動卽令住。

     於中修定比丘心思惟時專意莫亂.若心離境卽應覺知.乃至不令離境遠去還攝 其心安住境中.如繩繫猿猴繫著於柱唯得繞柱不能餘去.如是應以念繩繫心猿 ******************** 猴繫著境柱唯得數數繞於境柱不能餘去。

     不應緩惡取 而修於精進. 以不能持定 是故應當修。

     緩者謂離策懃.惡取者謂非善取.〈謂太急也.〉若欲成就三摩提者不應緩作及惡取精 進.以緩作及惡取精進不能持三摩提.是故修定行者應當正修。

     若證聲聞乘 及以獨覺乘. 唯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