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卷第一

關燈
者十善業道盡故盡.欲 界天子戒者福盡故盡.色界天子戒者禪那盡故盡.無色界天子戒者三摩鉢帝盡 故盡.諸學無學聲聞戒者究竟涅槃故盡.獨覺戒者闕大悲故盡.菩薩戒者則無有 盡.以此戒能顯明諸戒故.種子相續無盡故.菩薩相續無盡故.如來戒無盡故.以此 因緣菩薩戒者說名無盡。

    諸菩薩戒迴向菩提故說名戒波羅蜜。

    此中有輸盧迦偈. 猶如父愛功力子 亦如自身愛夀命 出離有愛戒亦爾 大心健者之所愛. 此戒牟尼習近已 解脫於欲離有愛 似烏凡人所棄捨 智者常當愛此戒. 此戒利益於自他 令身端嚴離憂乏 此世他世勝莊嚴 是戒智者當所愛. 此戒不由於他力 非不可得非乞求 皆因自力而得之 是故上人愛此戒. 財物國境幷土地 自身肌肉及以頭 皆能捨之不捨戒 爲欲淨彼勝菩提. 假使從天墜於地 設令自地昇於天 爲滿離垢無染地 應當決定不移動. ******************** 若已滿足戒方便 此時卽得第二地 旣得離垢清淨地 是時成就心所欲. 若復天人修羅世 及畜生中可化者 善知教化方便已 隨念往彼利益之. 或以布施攝衆生 或以愛語入其意 或復與其安隱利 或與同事助其力. 或在人中爲其主 或居天衆而自在 彼彼方便引導之 悉當安置於白法. 具足實戒神通故 便能乾竭於大海 世間盡時火增盛 於刹那頃悉能滅. 觀於世間種種惱 惱而生病由離親 智者有戒通方便 爲世親依示勝道。

     問已解釋屍羅波羅蜜.今應說羼提波羅蜜。

    答.此中羼提者若身若心受諸苦樂其 志堪忍不高不下心無染濁此名略說羼提.若自在說則施設爲三謂身住持心住 持法住持。

    於中身住持忍者謂身所遭苦若外有心無心不愛之觸所生身苦堪忍 不計此名身住持忍.外所生者謂以食因緣故起怖瞋癡及蚊虻蛇虎師子熊等二 足四足多足諸有心物無量因緣逼惱於身或復來乞手足耳鼻頭目支節而割截 ******************** 之於此惡事心無悶亂亦無動異此名身住持忍.又暴風盛日寒熱雨雹擊觸因緣 諸無心物來逼惱時遍身苦切而能安受此亦名忍.又內身所起界動因緣故風黃 痰癊及起所生四百四病極爲身苦於逼惱時能忍不計亦名身住持忍。

    於中心住 持忍者若有罵詈瞋嫌呵責毀謗挫辱欺誑等不愛語道來逼惱時其心不動亦無 濁亂此名心住持忍.又八種世法所觸謂得利失利好名惡名譏譽苦樂中心無高 下不動如山是名心住持忍.又斷順眠瞋故無殺害心無結恨心無鬬諍心無訴訟 心自護護他於衆生中慈心相應與悲共行起歡喜意恆作捨心此等亦名心住持 忍。

    於中法住持忍者於內於外如實觀察故.外者謂罵詈殺害等罵詈者聲字和合 同時不散以刹那故字空故聲如響故不可說次第相應義此中無有罵詈但諸餘 凡夫虛妄分别而生瞋怒若字與聲自性義中知不可得心則隨順不相違背平等 忍受此名法住持忍.又於殺害者所當作是念身非害者身若無心則如草木壁影 ******************** 等故心亦非害者以心非色無所觸礙故於第一義中無殺害者作是觀時不見殺 害堪能忍之此名法住持忍.內者謂觀內法時作如是念色如聚沫從緣而起無動 作故不自生故空故離我我所故受如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從緣而起無 動作故不自生故刹那生滅故空故離我我所故於中色非我色非我所如是受想 行識識非我識非我所此等諸法從緣而生若從緣生則自性無生若自性無生則 無能害者.如是觀時若內若外諸法自性皆不可得此名法住持忍。

    若於身心法中 作自性觀時卽是順無生忍.此名略說羼提波羅蜜.如修多羅中具說。

    此中有聖者 頌. 怨親及中人 悲念常平等 瞋因尚無有 何得瞋衆生. 善修習常慈 衆生同己體 平等無有二 雲何怒衆生. 心常捨離瞋 多生於愛喜 健者旣無礙 雲何與世違. ******************** 於諸衆生所 常求作利祐 雲何起瞋恚 得加衆生惡. 世間八法觸 其心不動搖 譬如口吹山 應知彼得忍. 深心離諸垢 礙事不能汙 如泥泥虛空 應知彼得忍. 於身無所愛 於命亦不貪 諸怨悉不能 動其相續志. 於非可愛聲 安心猶如響 諸言亦如化 忍心便在手. 不於五衆中 取我及命相 身亦非我所 應知彼得忍. 若不見於我 及我所自性 便得無生忍 佛子最安隱。

     菩提資糧論卷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