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

關燈
***** 於此諸事中 應善知方便 請問諸善智 除破於憍慢。

     助初地法者所謂信戒聞捨精進念慧等如是等及餘諸法隨順初地者是名助法. 相違法者不信破戒少聞慳貪懈怠亂念無慧等及餘不隨順不能助初地者是.滅 地法者能令此地退失障礙不現如劫盡時萬物都滅.何者是.所謂能偷奪菩提心 法是先已說.生地法者能生能成初地所謂不偷奪菩提心法是先已說.地相得果 地分上已說。

    清淨法者用是法能淨初地.所謂如先說初地中七法.菩薩在初地多 所能堪受不好於諍訟其心多喜悅常樂於清淨悲心愍衆生無有瞋恚心多得是 七事.如是七法能淨治初地。

    從[一]地至一地者如從初地至二地從二地至三地餘亦 如是.從初地至二地得不諂曲等十心故.從二地至三地得信樂等十心故.得如是 等種種心種種法故能從一地至一地。

    住地轉增益如初地中檀波羅蜜多.第二地 中屍波羅蜜多又信等諸法轉得勢力.第三地中多聞多又布施持戒信等轉得勢 力.餘地中亦如是。

    無能令退者住是地中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無能 注: [一]原刻作初.今依頌文改. ******************** 轉者.何以故.得大功德力故.深入法性底故.大信解故。

    從菩薩淨地至無量佛地者 若菩薩具足清淨一切地已則得佛地。

    於此諸事中皆應善知方便請問諸善人者 成就正法故名爲善人.正法者略說一信二精進三念四定五慧六身口意律儀七 無貪無恚無癡。

    除捨於憍慢者自謂我於勝人中勝名爲大慢.於與己等中勝而心 自高名爲憍慢.大不如他言小不如名爲小慢。

    問曰.汝說於是諸法中應善知方便. 得是方便何用爲。

    答曰. 菩薩若善知 諸地中相得 不得成佛道 終不轉初地。

     相名助諸地等[一]七法.得名相違法有八種滅等八法不應行.若菩薩善知是法不得 佛道終不退轉。

    問曰.菩薩善知是諸法未得佛道終不退者其喻雲何。

    答曰. 如大力導師 善知好道相 此處與彼處 轉道之所宜 資糧及行具 皆悉令備足 於彼險道中 令衆得安隱 得至大城邑 能令衆無患 由是大導師 善能知道故. 注: [一]原刻作十.今依麗刻改. ******************** 善知諸地轉 具足助道法 菩薩善知道 好惡此彼處 自度生死險 兼導多衆生 令至安隱處 無爲涅槃城 悉令於惡道 不遇衆苦患 菩薩方便力 善能知道故。

     知道相者多有薪草水無有寇賊師子虎狼及諸惡獸毒蟲之屬不寒不熱無有惡 山溝坑絕澗險隘深榛叢林隈障亦無高下平直夷通少於[一]岐道寬博多容多人行 處行無厭倦多有華果可食之物如是等事名爲好道相.與此相違名爲惡道相。

    此 處名人衆止宿食息之處.彼處名從是處至異處若二宿中間亦名異處。

    轉道名見 有岐道至大城者是道應行.餘者應捨。

    資糧名麨蜜揣等道路所食。

    大力名大勢力. 多有財物善解治法。

    備足名多有飲食無所乏少。

    安名無有賊寇恐怖之事.隱名無 有疾病苦痛衰患。

    城名多容人衆.能令多人衆得至大城。

    導師善解道相自無患難 亦令人衆無有患難.善諳道故無有寒熱飢渴怨賊惡獸毒蟲惡山惡水深坑坎等 如是過患.何以故.善知道路好惡相故。

    以此喻歡喜等十地.如人行路去不休息能 注: [一]原刻作路.今依麗刻改. ******************** 至大城.菩薩如是行是十地得至佛法入涅槃大城。

    如彼好道多有薪草水等行者 無乏.草名如人乘馬路多好草馬力強盛.十地道功德亦如是諦捨滅慧四勝處助 諸功德故名爲草.何以故.若人貴於實事樂隨諦語常親近實語者見實有利樂隨 實事深惡妄語遠離妄語見妄語過不樂欲聞如是等因緣得諦勝處.捨等三處亦 應如是.如彼好道須諸象馬牛驢等得至大城草助成其力.如是諦捨滅慧處能令 至佛法入涅槃大城。

    薪名多聞思修慧能至大智慧業.如薪能令火然亦令猛盛.如 是聞思修慧能生大慧能令增長.如火能燒能煑能照.智慧火亦如是燒諸煩惱成 熟諸善根照四聖諦.如火是智慧.薪是能生智慧[一]等諸法。

    多水名多有諸流河渠隨 意取用充足大衆.泉井及池所不能爾.復次多水者如人乘船隨水至大城.井泉陂 池水則不能得爾.如經說信爲大河福德爲岸.如河除熱除渴除垢能生勢力.善法 中信亦如是能滅三毒熱除三惡行垢除三有渴.爲涅槃故於善法中得勢力。

    如彼 好道多有諸根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