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令他知而佛能壞彼神力得知其心.復次佛以神力悉知
衆生上中下心垢心淨心.又知諸心各有所緣從是緣至是緣次第徧知一切諸緣.
又以實相知衆生心.是故諸佛以無上力悉知他心。
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者.善知諸 禪定三昧解脫住入起時.諸佛若入定若不入定欲繫心一緣中隨意久近如意能 ******************** 住從此緣中更住餘緣隨意能住.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則不能知.假使一切衆 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聲聞辟支佛成就智慧知他人心以此心智令一人得 是人欲知佛常心若佛不聽則不能知.如七方便經中說行者善知定相善知住定 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隱定相善知定行處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宜諸定法不宜諸 定法.是名諸佛第一調伏心波羅蜜。
諸佛常安慧者.諸佛安慧常不動念常在心.何 以故.先知而後行生隨意所緣中住無疑行故斷一切煩惱故出過動性故.如佛告 阿難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以盡苦 道教化周畢入無餘涅槃.於其中間佛於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滅諸相諸觸諸覺 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滅.惡魔七年晝夜不息常隨逐佛不得佛短.不見佛念不 在念安慧.是名諸佛常住安慧行中。
不忘失法者.諸佛得不退法故通達五藏法故 得無上法故諸佛常不忘失.諸佛菩提樹下所得乃至入無餘涅槃若天魔梵沙門 婆羅門及餘聖人無能令佛有所忘失.如法印經中說道場所得是名實得更無勝 ******************** 法.如衣毛豎經說舍利弗若人實語有能於法不忘失者應說我是何以故唯我一 人無所忘失.是名諸佛於法無忘失。
金剛三昧者.諸佛世尊金剛三昧是不共法.無 能壞故於一切處無有障礙故得正徧知故壞一切法障礙故等貫穿故得諸功德 利益力故諸禪定中最上故無能壞者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如金剛寶無物能破者. 是三昧亦如是無法可以壞者.是故名金剛三昧。
問曰.何故不可壞。
答曰.一切處無 有礙故.如帝釋金剛無有礙處.是三昧亦如是。
問曰.是三昧何故名一切處不礙。
答 曰.正通達一切法故.諸佛住是三昧悉能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三世不可說五 藏所攝法是故名一切處不礙.若諸佛住是三昧諸所有法若不通達名爲有礙.而 實不爾.是故名無礙。
問曰.何以故是三昧通達一切法。
答曰.是三昧能開一切障礙 法故.所謂煩惱障礙定障礙智障礙能開故.是名能通達一切法。
問曰.是三昧何故 能開一切障.餘三昧不能。
答曰.是三昧善等貫穿三法.能壞諸煩惱山令無餘故.正 徧通達一切法故.善得不壞心解脫故.是故此三昧能開一切障礙。
問曰.是三昧何 ******************** 故等貫穿三法。
答曰.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餘三昧無如是力.是故是 三昧能等貫穿。
問曰.何故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
答曰.是三昧於諸定 中最爲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得諸功德。
問曰.何故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爲第一。
答 曰.是三昧無量無邊善根所成故於諸定中最爲第一。
問曰.是三昧何故無量無邊 善根所成。
答曰.是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無.是故名爲金剛三昧。
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問曰.汝說金剛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無.若是三昧但一切智人有餘人無者 卽無是三昧.何以故.無一切智人故。
何以故.所知法無量無邊而智慧有量有邊.以 此有量有邊智慧不應知無量事.如今現閻浮提水陸衆生過諸算數是衆生三品 若男若女非男非女在胎孩童少壯衰老苦樂等法過去未來現在諸心心數法及 諸善惡業已集今集當集已受報今受報未受報萬物生滅及閻浮提中山河泉池 草木叢林根莖枝葉花果所可知者無有邊際.餘三天下亦如是.四天下三千大千 ******************** 世界物亦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物一切世界所可知物亦如是.但世間數尚無量無 無邊難可得知何況諸閻浮提諸世間中衆生非衆生諸物分分.以是因緣當知所 可知物無量無邊故無一切智者。
若謂智慧有大力於所知法中無障礙故徧知一 切可知法如虛空徧在一切法中是故應有一切智人者.是事不然.智大力可爾.但 智不能自知.如指端不自觸.是故無一切智。
若謂更有智能知是智.是亦不然.何以 故.有無窮過故。
知若自知若以他知二俱不然.若是知有無量力.以不自知故不得 言有無量力.是故無有能知一切法智.無知一切法智故則無一切智者.何以故.一 切智者以智知一切法。
復次所知法無量無邊若和合百千萬億智人尚不能盡知. 何況一人.是故無有一人能知一切法無有一切智。
若謂不以徧知一切山河衆生 非衆生故名一切智人但以盡知一切經書故名一切智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佛 法中不說韋陀等經書義.若佛是一切智者應用韋陀等經書而實不用.是故佛非 一切智人。
又四韋陀羅經有量有限今世尚無盡能知者.況有盡知一切經書.是故 ******************** 無有一切智人。
復次有經書能增長貪欲歌舞音樂等.若一切智人知是事者卽有 貪欲.是經書是貪欲因緣若有因必有果.若一切智人不知此事則不名一切智人。
復次有諸經書能助瞋恚喜誑於人所謂治世經書等.若知是事則有瞋恚.何以故. 有因必有果故.若不知則不名一切智人.是故知無一切智人。
復次佛不必盡知未 來世事.譬如我今難一切智人.佛無經書預記是人如是姓如是家在某處以如是 事難一切智人.若謂佛盡知何以故不說是事.若說經者經中應有.不說是事.是故 知非一切智人。
復次佛若盡知未來世事應當預知調達出家已破僧.若知者不應 聽出家。
復次佛不知木機激石.佛若預知者則不應於中經行。
復次佛不知旃遮婆 羅門女以婬欲謗.若佛先知應告諸比丘未來當有是事。
復次有梵志嫉佛故於餘 處殺梵志女孫陀羅於祇洹壍中埋.佛不知是事.若知是者應於諸梵志所救此女 命。
至調達所推石下不說婆羅門女梵志女事.以不知故當知佛不盡知未來世.是 故非一切智人。
復次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空鉢而出.不能預知魔時轉諸人心乃 ******
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者.善知諸 禪定三昧解脫住入起時.諸佛若入定若不入定欲繫心一緣中隨意久近如意能 ******************** 住從此緣中更住餘緣隨意能住.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則不能知.假使一切衆 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聲聞辟支佛成就智慧知他人心以此心智令一人得 是人欲知佛常心若佛不聽則不能知.如七方便經中說行者善知定相善知住定 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隱定相善知定行處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宜諸定法不宜諸 定法.是名諸佛第一調伏心波羅蜜。
諸佛常安慧者.諸佛安慧常不動念常在心.何 以故.先知而後行生隨意所緣中住無疑行故斷一切煩惱故出過動性故.如佛告 阿難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以盡苦 道教化周畢入無餘涅槃.於其中間佛於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滅諸相諸觸諸覺 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滅.惡魔七年晝夜不息常隨逐佛不得佛短.不見佛念不 在念安慧.是名諸佛常住安慧行中。
不忘失法者.諸佛得不退法故通達五藏法故 得無上法故諸佛常不忘失.諸佛菩提樹下所得乃至入無餘涅槃若天魔梵沙門 婆羅門及餘聖人無能令佛有所忘失.如法印經中說道場所得是名實得更無勝 ******************** 法.如衣毛豎經說舍利弗若人實語有能於法不忘失者應說我是何以故唯我一 人無所忘失.是名諸佛於法無忘失。
金剛三昧者.諸佛世尊金剛三昧是不共法.無 能壞故於一切處無有障礙故得正徧知故壞一切法障礙故等貫穿故得諸功德 利益力故諸禪定中最上故無能壞者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如金剛寶無物能破者. 是三昧亦如是無法可以壞者.是故名金剛三昧。
問曰.何故不可壞。
答曰.一切處無 有礙故.如帝釋金剛無有礙處.是三昧亦如是。
問曰.是三昧何故名一切處不礙。
答 曰.正通達一切法故.諸佛住是三昧悉能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三世不可說五 藏所攝法是故名一切處不礙.若諸佛住是三昧諸所有法若不通達名爲有礙.而 實不爾.是故名無礙。
問曰.何以故是三昧通達一切法。
答曰.是三昧能開一切障礙 法故.所謂煩惱障礙定障礙智障礙能開故.是名能通達一切法。
問曰.是三昧何故 能開一切障.餘三昧不能。
答曰.是三昧善等貫穿三法.能壞諸煩惱山令無餘故.正 徧通達一切法故.善得不壞心解脫故.是故此三昧能開一切障礙。
問曰.是三昧何 ******************** 故等貫穿三法。
答曰.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餘三昧無如是力.是故是 三昧能等貫穿。
問曰.何故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
答曰.是三昧於諸定 中最爲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得諸功德。
問曰.何故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爲第一。
答 曰.是三昧無量無邊善根所成故於諸定中最爲第一。
問曰.是三昧何故無量無邊 善根所成。
答曰.是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無.是故名爲金剛三昧。
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問曰.汝說金剛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無.若是三昧但一切智人有餘人無者 卽無是三昧.何以故.無一切智人故。
何以故.所知法無量無邊而智慧有量有邊.以 此有量有邊智慧不應知無量事.如今現閻浮提水陸衆生過諸算數是衆生三品 若男若女非男非女在胎孩童少壯衰老苦樂等法過去未來現在諸心心數法及 諸善惡業已集今集當集已受報今受報未受報萬物生滅及閻浮提中山河泉池 草木叢林根莖枝葉花果所可知者無有邊際.餘三天下亦如是.四天下三千大千 ******************** 世界物亦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物一切世界所可知物亦如是.但世間數尚無量無 無邊難可得知何況諸閻浮提諸世間中衆生非衆生諸物分分.以是因緣當知所 可知物無量無邊故無一切智者。
若謂智慧有大力於所知法中無障礙故徧知一 切可知法如虛空徧在一切法中是故應有一切智人者.是事不然.智大力可爾.但 智不能自知.如指端不自觸.是故無一切智。
若謂更有智能知是智.是亦不然.何以 故.有無窮過故。
知若自知若以他知二俱不然.若是知有無量力.以不自知故不得 言有無量力.是故無有能知一切法智.無知一切法智故則無一切智者.何以故.一 切智者以智知一切法。
復次所知法無量無邊若和合百千萬億智人尚不能盡知. 何況一人.是故無有一人能知一切法無有一切智。
若謂不以徧知一切山河衆生 非衆生故名一切智人但以盡知一切經書故名一切智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佛 法中不說韋陀等經書義.若佛是一切智者應用韋陀等經書而實不用.是故佛非 一切智人。
又四韋陀羅經有量有限今世尚無盡能知者.況有盡知一切經書.是故 ******************** 無有一切智人。
復次有經書能增長貪欲歌舞音樂等.若一切智人知是事者卽有 貪欲.是經書是貪欲因緣若有因必有果.若一切智人不知此事則不名一切智人。
復次有諸經書能助瞋恚喜誑於人所謂治世經書等.若知是事則有瞋恚.何以故. 有因必有果故.若不知則不名一切智人.是故知無一切智人。
復次佛不必盡知未 來世事.譬如我今難一切智人.佛無經書預記是人如是姓如是家在某處以如是 事難一切智人.若謂佛盡知何以故不說是事.若說經者經中應有.不說是事.是故 知非一切智人。
復次佛若盡知未來世事應當預知調達出家已破僧.若知者不應 聽出家。
復次佛不知木機激石.佛若預知者則不應於中經行。
復次佛不知旃遮婆 羅門女以婬欲謗.若佛先知應告諸比丘未來當有是事。
復次有梵志嫉佛故於餘 處殺梵志女孫陀羅於祇洹壍中埋.佛不知是事.若知是者應於諸梵志所救此女 命。
至調達所推石下不說婆羅門女梵志女事.以不知故當知佛不盡知未來世.是 故非一切智人。
復次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空鉢而出.不能預知魔時轉諸人心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