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關燈
[一]原刻作自.今依麗刻改. ******************** 在家菩薩應生諸三想.所謂三者妻是無常想失想壞想.又有三想是戲笑伴非後 世伴是共食伴非受業果報伴是樂時伴非苦時伴.又有三想是不淨想臭穢想可 厭想.又有三想是怨家想惱害想相違想.又有三想羅刹想毗舍闍鬼想醜陋想.又 有三想入地獄想入畜生想入餓鬼想.又有三想重擔想減想屬畏想.又有三想非 我想無定屬想假借想.又有三想因起身惡業想起口惡業想起意惡業想.又有三 想欲覺處想瞋覺處想惱覺處想.又有三想枷杻想鎖械想縛繫想.復有三想遮持 戒想遮禪定想遮智慧想.復有三想坑想羅網想圍合想.復有三想災害想疾病想 衰惱想.復有三想罪想黑身想災雹想.復有三想病想老想死想.復有三想魔想魔 處想相畏想.復有三想憂愁想懊惱想啼哭想.復有三想大豺狼想大摩竭魚想大 貓狸想.復有三想黑毒蛇想鱣魚想奪勢力想.復有三想無救想無歸想無捨想.復 有三想失想退想疲極想.復有三想賊想獄卒想地獄卒想.復有三想留想縛想結 想.復有三想泥想流想漂想.復有三想械想鎖想黐黏想.復有三想猛火聚想刀輪 ******************** 想草炬想.復有三想無利想刺棘想惡毒想.復有三想淩上想覆映想貪著想.復有 三想恨想鞭杖想刀矟想.復有三想忿恚想諍訟想打棒想.復有三想怨憎會想離 愛想鬧想.取要言之是一切臭惡不淨想一切衰濁想是一切不善根想.是故在家 菩薩於妻子見如是想應生厭離心出家修善爲善.若不能出家不應於妻起諸惡 業。

    復次. 若於子偏愛  卽以智力捨 因子行平等  普慈諸衆生。

     在家菩薩若自知於子愛心偏多卽以智力思惟捨離.智力者應如是念菩薩平等 心乃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高下心者則無菩提.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一 相無相得不從别異相得.我今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子所愛心偏多卽有 高下不名平等卽是别相非是一相.若如是者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爲甚遠. 是故我不應於子偏生愛心。

    爾時於子應生三想.一於我爲賊佛說等慈破令不等 愛心偏多故.二爲賊害因是子故破諸善根遮正智命.三我因是子逆道中行不行 ******************** 順道。

    卽時因子於諸衆生等行慈心.應作是念子從餘處來我亦從餘處來.子至異 處我去異處.我不知彼去處彼不知我去處.彼不知我來處我不知彼來處.是子非 我所有何爲無故橫生愛縛.如說.彼我不相知所來所去處彼我雲何親而生我所 心。

    復次無始生死中一切衆生曾爲我子我亦曾爲彼子.有爲法中無有決定此是 我子彼是他子.何以故.衆生於六道中轉輪互爲父子.如說.無明蔽慧眼數數生死 中往來多所作更互爲父子.貪著世間樂不知有勝事怨數爲知識知識數爲怨。

    是 故我方便莫生憎愛心.何以故.若有善知識常種種求利益.若有怨賊常種種生無 益想.有此憎愛心則不得通達諸法平等想.心高下者死後生邪處.正行者生正行 處.是故我不應行邪行.於衆生行平等當得平等薩婆若。

     入寺品第十七 如是在家菩薩不應於諸事中生貪著心我我所心.何以故.隨所貪著難捨之物法 應施與.若能施與則除此過.菩薩如是無有貪著慳惜之心可以處家。

    問曰.在家菩 ******************** 薩或有貪惜愛著之物.有來求者此應雲何。

    答曰. 於所貪著物  有來求索者 當自勸喻心  卽施勿慳惜。

     菩薩所貪惜物若有乞人急從求索汝以此物施與我者速得成佛.菩薩卽時應自 勸喻而施與之.如是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 我去此物則是遠離之相.今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檀波羅蜜故施與後至 死時心無有悔.經說不悔心死必生善處是得大利雲何不捨。

    如是自勸猶貪惜者. 應辭謝乞者言. 我今是新學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願後當相與。

     應辭謝乞者言勿生瞋恨.我新發意善根未具於菩薩行法未得勢力是以未能捨 於此物.後得勢力善根成就心得堅固當以相與。

    復次. 若衆不和合  斷於經法事 菩薩應隨力  方便令不絕。

     衆僧或以事緣諍競乖散法事有廢在家菩薩應勤心方便彼此之間心無所偏.若 ******************** 以財物若以言說禮敬求請令還和合.或以乏少衣食因緣或邪見者橫作障礙或 說法者欲求利養或聽法者心不恭敬.在家菩薩於此事中隨宜方便若以財物若 以言說下意求請使法事不廢.法事不廢者是爲然佛法燈供養十方三世諸佛。

    復 次. 齋日受八戒  親近淨戒者 以戒善因緣  深心行愛敬。

     齋日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及遮三忌.三忌者十五 日爲一忌.從冬至後四十五日此諸惡日多有鬼神侵剋縱暴.世人爲守護日故過 中不食.佛因教令受一日戒.旣得福德諸天來下觀察世間見之歡喜則便護念。

    在 家菩薩於諸小事猶尚增益.何況先有此齋而不隨順.是故應行一日齋法.旣得自 利亦能利人。

    問曰.齋法雲何。

    答曰.應作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