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好若我得者則能受用.又言隨意能施此人難得.又至檀越家作是言汝
家羹飯餅肉香美衣服復好常供養我以親舊必當見與.如是示現貪相是名激動。
抑揚者.有人貪利養故語檀越言汝極慳惜尚不能與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戚誰 能得汝物者檀越媿恥俛仰施與.又至餘家作是言汝有福德受人身不空阿羅漢 常入出汝家汝與坐起語言作是念想.檀越或生是心更無餘人入出我家必謂我 是名爲抑揚。
因利求利者.有人以衣若鉢若僧伽梨若尼師壇等資生之物持示人 言若王王等及餘貴人與我是物.作是念檀越或能生心彼諸王貴人尚能供養況 我不與是人.因以此利更求餘利故名因利求利。
是故應當[一]遠離如此諂僞。
不汙諸 佛家者何等爲汙諸佛家.有人言若人發求無上道心已後迴向聲聞辟支佛道不 能住世繼三寶種是名汙諸佛家.是義不然.何以故.是人能度生死又得諸無漏根 力覺道亦是佛子雲何言汙諸佛家.如經說佛告比丘汝是我子從我心生口生得 法分者。
又聲聞人言諦捨滅慧處名諸佛家.何以故.從是四事出生諸佛故.若汙此 注:[一]原刻作進.今依麗刻改.
********************
四法名汙諸佛家.是故若人虛妄慳貪狂亂愚癡是汙佛家.若正行此四則不汙諸
佛家。
有人言六波羅蜜是諸佛家.從此生諸佛故.若違此六事是汙佛家。
有人言般 若波羅蜜是諸佛母方便爲父是名諸佛家.以此二法出生諸佛.若違此法是汙佛 家。
復次偈中自說汙不汙相所謂不毀戒不欺佛.若受佛戒不能護持則欺諸佛是 汙佛家.何以故.受戒時生佛家中.破戒則欺諸佛名汙佛家。
問曰.必定菩薩有破戒 耶。
答曰.不斷煩惱是事可畏.未久入必定菩薩或有破戒.如大勝佛法中謗難陀故 破戒.我說此事猶以爲畏.但以經有此說信佛語故心則信受.若受戒不破不欺諸 佛名爲不汙佛家。
復次戒名三學戒學心學慧學.破此學名汙佛家.如法受戒而後 毀破名爲欺佛.如是二句各有義趣.欺佛者空自發願不如說行欺誑衆生是名欺 佛.復次一切法中不如說行名爲欺佛。
堅住薩婆若不動如大山者.是菩薩一切發 願求薩婆若.種種因緣乃至大地獄苦心不移動.如須彌山王吹不可動。
常修轉上 法者.從初發心常求索勝法入初地中更修上法.如是展轉心無厭足。
樂出世間法 ******************** 不樂世間法者.世間法名隨順世事增長生死六趣三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 因緣諸煩惱有漏業等.出世間法名隨所用法能出三界所謂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空無相無作解脫門戒律儀多聞無貪恚癡[一]善根厭離心
不放逸等.是菩薩利根故不樂世間虛妄法但樂出世間真實法。
卽治歡喜地難治 而能治者治名通達無礙.如人破竹初節爲難餘者皆易.初地難治治已餘皆自易. 何以故.菩薩在初地勢力未足善根未厚修習善法未久故眼等諸根猶隨諸塵心 未調伏是故諸煩惱猶能爲患.如人勢力未足逆水則難.又此地中魔及魔民多爲 障礙故以方便力勤行精進.是故此地名爲難治。
如是信力轉增上爲首不樂世間 法爲後.修此二十七法治菩薩初歡喜地.是故說菩薩應常修行此法。
修行名一心 不放逸常行常觀除諸過惡故名爲治.如人所行道路治令清淨.是諸法不但修治 初地.一切諸地皆以此法。
問曰.汝已說初地方便及淨治法.菩薩雲何安住而不退 失。
答曰.常行成就如是信力轉增上等法名爲安住初地。
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 注:[一]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深樂菩提故名爲菩提薩埵.復次衆生名薩埵.爲衆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薩埵。
上 法者.信等法能令人成佛故名爲上法。
釋願品第五 已說入初地方便及淨治法.菩薩因願故得入諸地.又成就信力增上等功德故安 住其地.今當分别此願。
願供養奉給 恭敬一切佛. 此是諸菩薩初願.從初發心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中間所有諸佛盡 當供養奉給恭敬.供養名華香瓔珞旛蓋燈明起塔廟等.奉給名衣服臥具所須之 物.恭敬稱名尊重禮拜迎來送去合掌親侍.復次以小乘法教化衆生名爲供養.以 辟支佛法教化衆生名爲奉給.以大乘法教化衆生名爲恭敬.是第一願。
抑揚者.有人貪利養故語檀越言汝極慳惜尚不能與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戚誰 能得汝物者檀越媿恥俛仰施與.又至餘家作是言汝有福德受人身不空阿羅漢 常入出汝家汝與坐起語言作是念想.檀越或生是心更無餘人入出我家必謂我 是名爲抑揚。
因利求利者.有人以衣若鉢若僧伽梨若尼師壇等資生之物持示人 言若王王等及餘貴人與我是物.作是念檀越或能生心彼諸王貴人尚能供養況 我不與是人.因以此利更求餘利故名因利求利。
是故應當
不汙諸 佛家者何等爲汙諸佛家.有人言若人發求無上道心已後迴向聲聞辟支佛道不 能住世繼三寶種是名汙諸佛家.是義不然.何以故.是人能度生死又得諸無漏根 力覺道亦是佛子雲何言汙諸佛家.如經說佛告比丘汝是我子從我心生口生得 法分者。
又聲聞人言諦捨滅慧處名諸佛家.何以故.從是四事出生諸佛故.若汙此 注:
有人言六波羅蜜是諸佛家.從此生諸佛故.若違此六事是汙佛家。
有人言般 若波羅蜜是諸佛母方便爲父是名諸佛家.以此二法出生諸佛.若違此法是汙佛 家。
復次偈中自說汙不汙相所謂不毀戒不欺佛.若受佛戒不能護持則欺諸佛是 汙佛家.何以故.受戒時生佛家中.破戒則欺諸佛名汙佛家。
問曰.必定菩薩有破戒 耶。
答曰.不斷煩惱是事可畏.未久入必定菩薩或有破戒.如大勝佛法中謗難陀故 破戒.我說此事猶以爲畏.但以經有此說信佛語故心則信受.若受戒不破不欺諸 佛名爲不汙佛家。
復次戒名三學戒學心學慧學.破此學名汙佛家.如法受戒而後 毀破名爲欺佛.如是二句各有義趣.欺佛者空自發願不如說行欺誑衆生是名欺 佛.復次一切法中不如說行名爲欺佛。
堅住薩婆若不動如大山者.是菩薩一切發 願求薩婆若.種種因緣乃至大地獄苦心不移動.如須彌山王吹不可動。
常修轉上 法者.從初發心常求索勝法入初地中更修上法.如是展轉心無厭足。
樂出世間法 ******************** 不樂世間法者.世間法名隨順世事增長生死六趣三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 因緣諸煩惱有漏業等.出世間法名隨所用法能出三界所謂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空無相無作解脫門戒律儀多聞無貪恚癡
卽治歡喜地難治 而能治者治名通達無礙.如人破竹初節爲難餘者皆易.初地難治治已餘皆自易. 何以故.菩薩在初地勢力未足善根未厚修習善法未久故眼等諸根猶隨諸塵心 未調伏是故諸煩惱猶能爲患.如人勢力未足逆水則難.又此地中魔及魔民多爲 障礙故以方便力勤行精進.是故此地名爲難治。
如是信力轉增上爲首不樂世間 法爲後.修此二十七法治菩薩初歡喜地.是故說菩薩應常修行此法。
修行名一心 不放逸常行常觀除諸過惡故名爲治.如人所行道路治令清淨.是諸法不但修治 初地.一切諸地皆以此法。
問曰.汝已說初地方便及淨治法.菩薩雲何安住而不退 失。
答曰.常行成就如是信力轉增上等法名爲安住初地。
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 注:
上 法者.信等法能令人成佛故名爲上法。
釋願品第五 已說入初地方便及淨治法.菩薩因願故得入諸地.又成就信力增上等功德故安 住其地.今當分别此願。
願供養奉給 恭敬一切佛. 此是諸菩薩初願.從初發心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中間所有諸佛盡 當供養奉給恭敬.供養名華香瓔珞旛蓋燈明起塔廟等.奉給名衣服臥具所須之 物.恭敬稱名尊重禮拜迎來送去合掌親侍.復次以小乘法教化衆生名爲供養.以 辟支佛法教化衆生名爲奉給.以大乘法教化衆生名爲恭敬.是第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