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

關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地相品第三 問曰.得初地菩薩有何相貌。

    答曰. 菩薩在初地  多所能堪受. 不好於諍訟.  其心多喜.悅. 常樂於清淨.  悲心愍眾生. 無有瞋恚心.  多行是七事。

     菩薩若得初地卽有是七相.能堪受者能為難事修集無量福德善根於無量恆河 沙劫往來生死教堅心難化惡衆生心不退沒能堪受如是等事故名為堪忍.無諍 訟者雖能成大事而不與人諍競共相違返.喜者能令身得柔輭心得安隱.悅者於 轉上法中心得踴悅.清淨者離諸煩惱垢濁.有人言信解名爲清淨.有人言堅固信 名為清淨.是清淨心於佛法僧寶於苦集滅道諦於六波羅蜜於菩薩十地於空無 ******************** 相無作法略而言之一切深經諸菩薩及其所行一切佛法悉皆心信清淨.悲者於 衆生憐愍救護.是悲漸漸增長而成大悲.有人言在菩薩必名爲悲.悲及衆生名爲 大悲.大悲以十因緣生如第三地中廣說.不瞋者菩薩結未斷故多行善心少於瞋 恨。

    如是菩薩在於初地心不畏沒故名爲能有堪忍.樂寂滅故名爲不好諍訟.得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悲故名爲心多喜.離諸煩惱垢濁故於佛法僧寶諸菩薩 所心常清淨.心安隱無患故名爲心悅.深愍衆生故名爲悲.心常樂慈行故名爲不 瞋.是菩薩在初地相貌。

    問曰.何故不說菩薩於初地中有此七事而言多。

    答曰.是菩 薩漏未盡故或時懈怠於此事中暫有廢退.以其多行故說爲多.於初地中已得是 法.後諸地中轉轉增益。

    問曰.初歡喜地菩薩在此地中名多歡喜.爲得諸功德故歡 喜.為地法應歡喜.以何而歡喜。

    答曰. 常念於諸佛.  及諸佛大法. 必定.希有行.  是故多歡喜。

     如是等歡喜因緣故菩薩在初地中心多歡喜。

    念諸佛者.念然燈等過去諸佛阿彌 ******************** 陀等現在諸佛彌勒等將來諸佛.常念如是諸佛世尊如現在前三界第一無能勝 者是故多歡喜。

    念諸佛大法者.略說諸佛四十不共法.一自在飛行隨意二自在變 化無邊三自在所聞無礙四自在以無量種門知一切衆生心如是等法後當廣說。

     念必定諸菩薩者.若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入法位得無生法忍千萬億 數魔之軍衆不能壞亂.得大悲心成大人法不惜身命爲得菩提勤行精進是名念 必定菩薩。

    念希有行者.念必定菩薩第一希有行令心歡喜.一切凡夫所不能及.一 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行.開示佛法無礙解脫及薩婆若智。

    又念十地諸所行法名 爲心多歡喜.是故菩薩得入初地名爲歡喜。

    問曰.有凡夫人未發無上道心.或有發 心者未得歡喜地.是人念諸佛及諸佛大法念必定菩薩及希有行亦得歡喜.得初 地菩薩歡喜與此人有何差别。

    答曰. 菩薩得初地  其心多歡喜 諸佛無量德  我亦定當得。

     得初地必定菩薩念諸佛有無量功德我當必得如是之事.何以故.我已得此初地 ******************** 入必定中.餘者無有是心.是故初地菩薩多生歡喜餘者不爾。

    何以故.餘者雖念諸 佛不能作是念我必當作佛.譬如轉輪聖子生轉輪王家成就轉輪王相.念過去轉 輪王功德尊貴作是念我今亦有是相亦當得是豪富尊貴心大歡喜.若無轉輪王 相者無如是喜.必定菩薩若念諸佛及諸佛大功德威儀尊貴我有是相必當作佛 卽大歡喜.餘者無有是事。

    定心者.深入佛法心不可動。

    復次菩薩在初地念諸佛時 作是思惟我亦不久當作利益諸世間者.及念佛法我亦當得相好嚴身成就諸佛 不共法隨諸衆生所種善根心力大小而爲說法.又我已得善法滋味不久當如必 定菩薩遊諸神通.又念必定菩薩所行之道一切世間所不能信我亦當行.如是念 已心多歡喜.餘者不爾。

    何以故.是菩薩入初地故其心決定願不移動求所應求.譬 如香象所作唯有香象能作餘獸不能.是故汝所說者是事不然.復次菩薩得初地 無諸怖畏故心多歡喜.若怖畏者心則不喜。

    問曰.菩薩無何等怖畏。

    答曰. 無有不活畏.  死畏.惡道畏. 大衆威德畏.  惡名毀呰畏. ******************** 繫閉桎梏畏.  拷掠刑戮畏. 無我我所畏  何有是諸畏。

     問曰.菩薩何故住初地無不活畏。

    答曰.有大威德故能堪受故大智慧故知止足故。

     作是念我多修福德有福之人衣服飲食所須之物自然卽至.如昔劫初大人羣臣 士民請以爲王.若薄福德者雖生王家以身力自營衣食尚不充足何況國土.菩薩 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