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關燈
得勝妙 功德.是故此本行法與八法和合故爲初地資用。

    善[二]供養諸佛者若菩薩世世如法 常多供養諸佛.供養有二種一者善聽大乘正法若廣若略二者四事供養恭敬禮 侍等.具此二法供養諸佛名爲善供養諸佛。

    善知識者菩薩雖有四種善知識.此中 所說能教入大乘具諸波羅蜜能令住十地者.所謂諸佛菩薩及諸聲聞能示教利 注: [一]原刻作未.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此二字作親近.今依麗刻改. ******************** 喜大乘之法令不退轉。

    守護者常能慈愍教誨令得增長善根是名守護。

    具足深心 者深樂佛乘無上大乘一切智乘名爲具足深心。

    [一]問曰.無盡意菩薩於和合品中告 舍利弗諸菩薩所有發心皆名深心.從一地至一地故名爲趣心.增益功德故名爲 過心.得無上事故名爲頂心.攝取上法故名爲上心.現前得諸佛法故名爲現前心. 集利益法故名爲緣心.通達一切法故名爲度心.所願不倦故名爲決定心.滿所願 故名爲喜心.身自成辦故名無侶心.離敗壞相故名調和心.無諸惡故名爲善心.遠 離惡人故名不雜心.以頭施故名難捨心.救破戒人故名持難戒心.能受下劣加惡 故名難忍心.得涅槃能捨故名難精進心.不貪禪故名難禪定心.助道善根無厭足 故名難慧心.能成一切事故名度諸行心.智慧善思惟故名離慢大慢我慢心.不望 報故是一切衆生福田心.觀諸佛深法故名無畏心.不障礙故名增功德心.常發精 進故名無盡心.能荷受重擔故名不悶心.又深心義者等念衆生普慈一切.供養賢 善悲念惡人尊敬師長.救無救者無歸作歸無洲作洲無究竟者爲作究竟無有侶 注: [一]勘梵藏本深心卽是增上意樂.故此段文義與瑜伽菩薩地增上意樂品對同. ******************** 者能爲作侶.於曲人中行質直心敗壞人中行真正心諛諂人中行無詔心.不知恩 中行於知恩不知作中而行知作無利益中能行利益.邪衆生中行於正行憍慢人 中行無慢行.不隨教中而不愠恚罪衆生中常作守護.衆生所有過不見其失.供養 福田隨順教誨受化不難.阿練若處一心精進不求利養不惜身命.復次內心清淨 故無有誑惑.善口業故不自稱歎.知止足故不行威迫.心無垢故行於柔和.集善根 故能入生死.爲衆生故忍一切苦.菩薩有如是等深心相不可窮盡.汝今但說深心 相何得不少。

    答曰.不少也.無盡意總一切深心相在一處說.而此中分布諸地.此十 住經地地别說深心相。

    是故菩薩隨諸地中皆得深心.深心之義卽在其地.今初地 中說二深心一者發大願二者在必定地.是故當知隨在十地善說深心.汝說何得 不少是事不然。

    悲心念衆生者成就悲故名爲悲者.何謂爲悲.悼愍衆生救濟苦難。

     信解無上法者於諸佛法信力通達。

    發願我得自度已當度衆生者一切諸佛法願 爲其本.離願則不成.是故發願。

    問曰.何故不言我當度衆生.而言自得度已當度衆 ******************** 生。

    答曰.自未得度不能度彼.如人自沒於泥何能拯拔餘人.又如爲水所漂不能濟 溺.是故說我度已當度彼.如說.若人自度畏能度歸依者自未度疑悔何能度所歸.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滅安能令人寂.是故先自善寂而後化人。

    又如 法句偈說.若能自安身在於善處者然後安餘人自同於所利.凡物皆先自利後能 利人.何以故.如說.若自成己利乃能利於彼自捨欲利他失利後憂悔.是故說自度 已當度衆生。

    問曰.得何利故能成此事入必定地.又以何心能發是願。

    答曰.得佛十 力能成此事.入必定地能發是願。

    問曰.何等是佛十力。

    答曰.佛悉了達一切法因果 名爲初力.如實知去來今所起業果報處名爲二力.如實知諸禪定三昧分別垢淨 入出相名爲三力.如實知衆生諸根利鈍名爲四力.如實知衆生所樂不同名爲五 力.如實知世間種種異性名爲六力.如實知至一切處道名爲七力.如實知宿命事 名爲八力.如實知生死事名爲九力.如實知漏盡事名爲十力.爲得是佛十力故大 心發願卽入必定聚。

    問曰.凡初發心皆有如是相耶。

    答曰.或有人說初發心便有如 ******************** 是相.而實不爾.何以故.是事應分别不應定答所以者何一切菩薩初發心時不應 悉入於必定.或有初發心時卽入必定.或有漸修功德.如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不 入必定後修集功德值然燈佛得入必定.是故汝說一切菩薩初發心便入必定是 爲邪論。

    問曰.若是邪論者.何故汝說以是心入必定。

    答曰.有菩薩初發心卽入必定 以是心能得初地.因是人故說初發心入必定中。

    問曰.是菩薩初心釋迦牟尼佛初 發心.是心雲何。

    答曰.[一]是心不雜一切煩惱.是心相續不貪異乘.是心堅牢一切外道 無能勝者.是心一切衆魔不能破壞.是心爲常能集善根.是心能知有爲無[二]常.是心 無動能攝佛法.是心無覆離諸邪行.是心安住不可動故.是心無比無相違故.是心 如金剛通達諸法故.是心不盡集無量福德故.是心平等等一切衆生故.是心無高 下無差别故.是心清淨性無垢故.是心離垢慧照明故.是心